成果发布
  •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发布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是第一部以中国经验为内容的绿色金融案例集,既全面总结和树立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又介绍了相关细分领域的创新性、代表性和前沿性的实践案例,将为决策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其他市场参与方与学术界提供及时和宝贵的借鉴,为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详细]

  • 绿色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系统第一阶段成果发布

    绿色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系统第一阶段成果发布。未来围绕系统要整合内部队伍保障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更深入的咨询服务。通过系统工具的开发能够推动绿色项目更健康、更持续的发展。[详细]

  •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成果发布

    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资源制约的瓶颈还有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退化等程度都会综合考虑。所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研究应该以多维度环境效益的程度来分析。[详细]

  • 《中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报告》发布

    本文首次研究了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从环保标准提高、气候变化、银行承担污染连带责任、声誉风险等维度构建了企业环境成本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理论框架、传导路径和测算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对火电、水泥两个行业的压力测试,开创了环境因素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这一微观领域中的拓荒性研究,从压力测试这一独特视角解决了环境风险影响的量化问题。[详细]

  • Trucost建立中国特定的自然资本估值模型和工具成果发布

    在8个月的努力下,Trucost与工商银行共同筛选出35个行业,基于六大环境指标为开发模型量化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供应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成本,以财务的方式、货币的方式来表达这个环境问题的风险性。这些外部成本包括了消耗自然资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负面影响,有助于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了解并管理这些影响对信贷行业,对贷款和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帮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影响,来改善信贷和投资策略。[详细]

  • 上证180碳效率指数介绍

    上证180碳效率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中证指数公司和Trucost合作发布的指数,它与以往的环保类指数不同,碳效率指数的特点是直接聚焦在公司碳排放。国内环境信息披露可能并不能满足编制这样一条指数,但是可能会提取公司财务年报数据进行拆解和估算。该指数首次从棕色变成了绿色,可以看到上证180碳效率指数的碳足迹也就是每百万美元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只有上证180的15%左右。[详细]

中国绿色金融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一:绿色信贷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下午的绿色信贷分论坛。在这里很荣幸的受绿金委的委托担任本次分论坛的主持,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兴业银行总行环境金融部的总经理以及绿金委的副秘书长方智勇。通过上午的会议我们看到绿金委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绿金委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一步步的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推动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体系关键的内容,是最为基础和传统的绿色金融工具,此次分论坛确定的主题是绿色信贷助力绿色经济。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共同探讨绿色信贷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未来如何继续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在台上的嘉宾,他们是: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金融学会绿金委副主任别涛

银监会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卢汉文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亚成

兴业金融租赁公司董事、总裁郑常美

在这里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出席今天的论坛,各位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领导,今天将请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讲解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和实践经验,并就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指明方向。

回首过去几年新的《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十条、土十条等重要的法律,政策频出,力度空前,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绿色产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政策指导和保障。环保部的别涛司长主导和参与了国家的环保立法、环保税收、环境税收、污染责任保险、企业环境评价等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在环保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度的见解。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别司长为大家介绍“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新目标、新要求,以及对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带来的影响。

别涛:谢谢方总,再次祝贺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周年的活动。下午是聚焦在绿色信贷,我就环保的政策法规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报告。

正如同刚才方总所说环保领域或者环保部门对绿色金融,特别是绿色信贷具有巨大的需求,我们既是需求方、受益方,同时也是市场这个领域的推动者。严格的法律、完善的政策和严格的执行有利于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我的发言题目是环保政策催生绿色金融。报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环保目标的新要求,简要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环境现状,再谈一谈对应的环保目标。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对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和判断有九个特征,第七个特征谈到资源环保。资源能源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像京津冀,还有诸多的地方,水、气、土已经超过上限。所以习总书记说要全面总体的平衡的判断,部分地区比这样的判断还要严重。

中央这两年发布了几个文件,去年4月份发布了一个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里对环境形势也有一个判断,也是很权威的说法。我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表现为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要破解这个制约,就要克服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问题,我认为这就是绿色金融或绿色信贷主要投向的领域。

环境污染重、生态损失大、环境风险高。我是学法律出身,大家更多的是搞经济学领域出身的。国际上有一个环境曲线,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时候,伴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发生退化,过了一定的拐点收入继续增加,但环境是由退化走向改善。这个问题是在“二战”以后表现的很明显。日本、英国,英国的时间发展跨度更长一些,日本很清楚,就是六、七十年的时间。“二战”结束日本快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就是在做我们今天中国在做的事情节能减排,前所未有的力度。日本从68年开始到70年,71、72、73,再加上中东的石油危机,催生了日本强烈的节能减排。他过了这个拐点,别看日本泡沫,但日本人均收入仍然在4万美元以上,仍然是我们的4、5倍。技术的创新能力很强,节能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得过日本。美国底特律汽车城之所以破产,我认为就是因为日本的本田,为什么日本汽车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就是节能减排、经久耐用。

曲线的拐点人均收入分配来判断,有很多经济学家是有一些不同的细微的看法的,但整体的判断大体是这样。人均收入在1万美元以上,国家才开始走入收入持续增加、环境走向改善的阶段。中国的小康是什么目标?小平说我们当时人均250美元左右,翻两番是到1000美元。今年2月份公布国家经济我们是刚刚过10万亿美元,平均13.3亿人,人均也就是勉强8000美元。人均超过1万1、1万2美元,就算“十二五”我们能力顺利的实现,仍然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所以,要环境的改善,要有持久的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公众对环境的期盼,还要有支撑能力。这是我们环保治理的任务。部领导说现在目前是严重、紧迫和长期性。

我也看过一些研究的报告,有一些老领导、老专家写过一些研究报告。他们分析一个国家的GDP中用于环保的投资如果低于1.5的话,这个国家的环境必定是恶化的。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不能得到同步的解决,你在发展,但是环境高度的退化。如果环保的投入能够占到GDP2%左右,大体持平。今天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污染能够同步得到处理,但是历史遗留问题还得不到解决。要达到或者高于3%的时候,你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同步产生的环境问题,同时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大体得到解决。

我们现在环保的投入有不同的统计口径,怎么着也没有高过2%。所以,我们环境目前的状况,总书记的判断环境污染是日益严重,趋势恶化没有得到扭转。要稳定,扭转这个趋势,走向全面的改善,我们的环保投入还要有很大的增加。这也是我们对环保市场大趋势的判断。

中央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深度、高度,我觉得是前所未有。从环保的角度看,2015年堪称中国绿色发展的元年。去年中共中央的文件发布的关于环保的文件应该不下于九个,4月份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意见,加上六个专项文件,还有“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绿色环保的部分,至少有九个重要的环保的文件。称去年为中国的绿色之年,我想也不为过。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还有环保综合拳的六个文件,环保督察方案就是比照中央中共的对于防腐的地方巡视条例的督察方案。元旦一过,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省,大家很快会看到督察的结果,那是确实要抓人的。所以要把环保摆到生态之上,这些是我们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地方党委没有落实责任那是要动人的。过去执法监督是在企业,现在是监督政府,和安全领域是一样的,党政同责,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党委也要负责任。环保部不仅是环保部门,其他的发展部门也要负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

再有生态环保网络监测方案,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在数据上弄虚作假的现象屡禁不止,把事权上收,由中央财政来养人。西安市的环境质量不是地方报,是国家的网点直接监测,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部直接观察,不允许你有机会弄虚作假。领导干部的自然资产,组织上信任你,把你放在一个地方管一方的事务,不仅是管经济社会发展,还要管环境自然资产保值增值,不能GDP上去了,环境退化了,那不是你有本事。陈部长讲了一句话,经济上去了,环境下来了不是真本事,环境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同样也不是真本事,所以我们要的是双赢共赢。

审计发现了问题就要责任追究,不是追究企业,是党政领导干部。追究责任应该是五、六个方面,党委的书记一把手,政府的一把手,党委的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追究了一把手之后,班子里的成员,分管的领导都要追究责任。或者你即使不是带长、组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利用你党员干部的影响干扰了发展。比如违反了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法规,使项目得以投资建设、开工投产,你运用党员干部的身份施加了影响导致这样违规现象的发生也要追究责任。不仅是现职追究,调离了也要追究,退休了也要追究。我们看到很多退职之后的追究。

再就是自然资产负债表。组织上把你安排过来,现在我们在考核水、气、土、森林、矿产几大基本环境要素,把它作为自然资产编成负债表。环境退化要解决赔偿的问题,赔偿不是解决私人之间的民事赔偿,而是解决无主的公有的生态环境遭受损害赔偿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根据宪法的规定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人的角色,辖区内的资源受到了企业的破坏,你必须代表国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民事侵权责任的追究。

再说一下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已经公布了,但是在这个建议说明的过程中,习总书记有几个论断。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现状是生态环境,特别是气、水、土污染严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总书记一直说常挂在心中的几个短板,一个是脱贫,一个是环境的退化。总书记还说了民众对于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这是民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必须切实推进的重要工作。要有效的推进离不开绿色金融,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必须努力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表述的变化,是说在稳定有效需求的同时促进供给侧的改革,使社会的生产力、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而且是不断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保的需求。这改变了我们过去记忆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了,现在是物质文化和生态环保的需求,已经提到了这样的位置。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启发的。

按供给能力满足环保需求来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现状怎么样,我们都有共同的感受。基本的判断,我们对于良好生活环境产品的供给能力是严重的短缺的,要弥补这个短缺,这就是环保市场发展的空间,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景之所在。

简要说一下环保的政策,包括法规的进展。

2013年9月,本届中央产生之后发布了第一个关于环保的重要文件,文件是国务院发布的,但其实是中央审议通过国务院发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气十条。提出了目标,分两步,第一步是五年,也就是解决“十二五”到“十三五”的问题,到2017年结束,全国的空气质量要有所改善,重污染的天气要较大幅度的减少,京津冀要明显好转。我相信在北京这边我们是可以有所判断的。第二是再用一个五年左右能够逐步消除重污染,全国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此提了十条措施,一是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做好污染的减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转型。三是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科技创新。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五是严格节能环保的准入,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六是发挥市场的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七是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督。八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的治理。九是环境的应急预警监测。十是社会的参与。

这个文件关于市场机制还专门谈到了环境投资融资的问题,甚至从负面清单方面提了要求。有关的部门对于没有通过环评审查的项目,发改部门不能审批核准投资,土地部门不能供地,建设部门不能批准开工,工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发放生产许可、安全许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贷款,供水的不能供水,供电的不能供电。提到违反产业政策没有履行环保政策的,企业金融机构不能贷款,贷款有问责。

去年4月份,整整一年之前,国务院再次发布了水的行动计划。也是提出来到2020年的目标,水环境质量要取得阶段性的改善,严重污染的水体要大幅度的减少,饮水安全要得到保障,地下水的超采得到严格的控制。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水十条的措施是这样的,全面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因为现在气十条、水十条是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现在空气质量不好,最直接的物理原因是排放的总量太大,超过的环保的稀释容量。所以,首先减排是最直接的措施。二是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三是节约利用水资源。四是加快科技的支撑。五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六是严格环境的执法监管。七是加强水大生态环境的管理。八是保障水的生态安全。九是落实社会企业公众的各方责任。十是强化社会的监督。

“十三五”规划第十篇是集中规定了七个章节,规定了改善生态环境,提出的目标是要生态环境质量五年之后总体改善。这个任务是个长期任务,同时也很紧迫,眼看一年、两年就过去了,总体改善气、水,土看不见,空气我们睁眼就能看见,所以这个任务压力是很大的。要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低碳水平的提升,能效的提高,能源、水、土、碳排放有效的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功能格局能够基本形成。

有十个环保指标,包括地、水、土、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提到了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由中央的理念转化为国家的意志,通过最高权力机关变成全民基本的约束。提到绿色发展的主线,就是我前面说的习总书记的说明。标准的描述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使社会生产力的供给能力满足广大群众不断日益增长,还不断升级,而且是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第42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谈到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形成。我们现在功能区是紊乱的,工业、城市、生活。大家最近在讨论常州的学校,和过去工业场地的污染,和一个文化中心的布局,那是有问题的。首先布局有问题,场地改变用途没有经过应有的监测评估,所以必然会形成这样的问题。

第一节规定了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计划,包括空气、水、土壤。这两个行动计划,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预计正常的话5月份应该出来。去年年底,今年“两会”之前,“两会”之后,4月快结束了,应该是近期的事情了,我相信绝不会拖到6月份世界环境日还不公布。实际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那一步。

除了整体的综合的行动计划之外,还有几个重大的行动计划。工业污染源点源的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也就是点源的治理。中午跟中信银行负责环保投资的先生跟我讲,他说哪些领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点源治理是我们要解决的,污染物减排如何实现,那是要从点源上消减。“十三五”规划提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计划,现在我们在做这个计划,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的治理,是我们重点的投向。还有一块,我们都在搞城市功能区的调整,城市建成区内企业迁除,怎么样有效安全的迁除。中央说了基于环保、污染控制和安全生产的需要,企业有序的排除,环保的搬迁、安全的搬迁。搬迁过程中企业会带来产品设备的更新改造升级,场地的转贩,土地是会升值的。由过去的建设用地转成商业用地是会带来升值的,我们是有空间可投的。

严格防范环境风险,特别是几大基本领域,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和核设施。再一个是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垃圾处理,包括焚烧设施、污水管理和管网建设。这说的是城市,还有乡镇城镇的污水垃圾处理,还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的建设运行。过去搞生态网络监测体系,监测仪器的安装、运营、维护方面也是巨大的市场。

还有环保基础制度的改革,这是体制改革我就不说了。

再就是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今年1月4号习总书记在重庆讲到,长江流域要把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的位置。这里面是有工程、有项目的,是有市场的,至少包括这么几个方面,要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的修复,要扩大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再一个方面是气候变化。包括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调整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的技术保障,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任务的分工,里面也提到了有几项,气、水、土污染的治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生态屏障保护和建设。

再说一、两句立法的事情。最近几年环保立法的进程在加快,法律制度调整改革的力度在加大。不仅仅是改哪个法,而是力度在加大。去年生效的新《环保法》,不仅引入了新的理念,强化了政府的责任和企业的义务,以及违反这些义务违法的惩罚。《环保法》专门规定了若干条关于经济的措施,税收、价格、信贷、保险在《环保法》里都有提到,甚至关于环保税都有提到。这是正面的投入。有一些制度的设计如果执行到位,会推动企业对环保投资的需求。企业违法排污、污染环境,环保部门是要严罚、重罚的。

有一个机制大家都熟悉,企业违法排放拒不改正,每持续一天我视为你是一个单独的违法行为。我们介绍过一个案例,有一个煤化工企业,因为环保违法被罚了20万,让他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持续了79天。79天乘上20万的罚款。

我们查到一个长江流域的上市公司,极端恶劣。十多年前设计建厂的时候就把偷排的管网埋到江心里面去,每年都有举报投诉,但是没有找到他的管网。知道他的运行有问题,每天耗水100吨,有20万吨转化为产品,其他的肯定是废水,但是找不到出路。最近是内部的举报发现了,在江心里面有一个管道。偷排的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是同时建设、同步运行,极端恶劣,现在已经罚了他3800万,一次性罚款。一定要把他送进监狱,不仅是经济上的处罚,乃至是自由的处罚。如果是违法排放危险物质,影响到饮用水源,那就是投毒,投毒是有极刑的。这些手段的执行,有利于企业加大环保的投入,间接的影响是带来了环保投资的市场空间。

像《大气法》,去年通过,今年生效。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企业的推动,压力也是很大的。包括直接污染的治理、能源结构的调整、监控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等等。总理在去年“两会”的时候就谈到要严格环境的治理,他说环境的治理要抓关键,要害就是要执行《环保法》。企业违法违规偷排偷放的企业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让违法企业承受负不起的代价。大企业不在乎罚十万、二十万、一百万,负不起代价的是法人、责任人、自然人的人生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

今年3月11号“两会”期间环保部陈部长在记者会上给了两个数字,去年环保部门根据《新环保法》实施处罚,发了接近10万份,9.7万份,罚款42亿,比2014年增长34%。715件,罚款接近6亿,查封扣押4000多件,移送公安数百件。昨天全国人大公布了2016年度环保立法计划安排,今年应该有五、六个环保相关的立法。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大,只会在现行的环保法、大气法的基础之上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水污染的控制、治理的要求。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审议,环保税法6月份要审议,排污许可立法等等。

谢振华主任传达了昨天张高丽副总理在联合国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新通过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有一个采访,他说到了应对气候变化,到2030年15年之内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投资应该在30万亿左右,每年2万亿左右。去年是67万亿GDP的总值,乘上GDP2%的比例,大概是1.89万亿,不到2万亿。每年2万亿左右环保的投资,这个市场应该不小也不算很大。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民众对环保的需求,我认为不是大,还有不足。

我最后的期待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期待天常蓝、水常青、地常净、食物安全,这需要金融界的朋友大家共同关注,将环保治理纳入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来共创我们的蓝天碧水。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别司长给我们带来的权威的解读和行业的政策指导,句句说到关键,句句说到重点。银监会是金融行业的监管和领导部门,在银监会的推动下,近几年中国的绿色信贷发展很快,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环保绿色信贷已经成为银行业重要的框架,绿色信贷的带头人,资深专家叶主任,在原来银监会统计部的时候,带领推动发布了绿色信贷的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能效信贷指引等等政策性的制度,并加以提升明确了绿色信贷的内涵外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建立了我国最初期的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叶主任现在调任政策研究局以后,仍然分管着绿色金融这块工作,指导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今天就绿色信贷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了叶主任,为我们介绍绿色信贷的发展历程、成果和经验,大家掌声欢迎。

叶燕斐:刚才别司长带着我们重温、回顾和学习了一下总书记关于环保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还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虽然我们过去都学习过,但是在这样的场合听到别司长的讲话感到特别受鼓舞,心潮澎湃,觉得担子特别重。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两学一做”,我觉得别司长学的特别好,带着我们在这个场合又学了一遍,党中央确实是高屋建瓴,对环境问题的判断也非常准确。作为银行业来说我们深感责任非常重大。

绿色信贷说实话这个政策可以追溯的时间很长,95年的时候人民银行当时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关于金融业怎么样支持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应该说当时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政策要说元年应该是那一年,95年就开始了,但很可惜的是95年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当时我们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那个文里有一些很好的建议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回过头来看,如果21年前我们就严格的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去做,我们不至于产生今天这样的局面。在那之后陆陆续续又发了很多文件,但是由于绿色信贷金融机构本身面临的问题特别的突出,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监管,所以大家注意力没有放在这方面。

延续到2006年,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之前,第十个、第九个五年规划所有的指标都完成了,只有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所以到了2006年,当时政府提出来要把环境方面的指标作为约束指标放书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去,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汇报。国务院专门成立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把三项指标,单位GDP能耗、COD的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每年度要求完成多少,数量化。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计委专门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根据综合工作方案成立了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银监会是这里面的成员。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是专门监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金融行为的机构,07年为了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发挥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我们专门出台了节能减排的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绿色信贷以那个为标志就基本成型了。

那个文件是把银行业内部的管理、流程的管理、组织架构的一些要求结合起来了。95年的文件主要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没有把这种要求嵌入到银行的流程当中去、银行的业务当中去、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上去。所以07年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说明绿色信贷已经基本成型了。

08年、09年环保部就环保执法信息共享专门签了一个协议,这样就为银行业实施绿色政策提供了支撑。但是我们国家发展太快了,力度还是不够大,07年就发了,但是环境问题还是越来越突出。所以,2011年“十二五”规划就从三个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扩大到七个约束性指标,氨氮、氮氧化物,除COD和二氧化硫之外。“十一五”报告那三项指标是完成任务的,但是你知道我们国家环境的承载能力比较脆弱,另外环境还有一个累积效应。所以国家提出了七项约束性指标。我们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又制定了绿色信贷的指引,这样政策体系更加完备。特别强调了三个方面的支柱,第一个是怎么样更好的支持低碳、绿色和循环经济。二是怎么更好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来。

过去提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接受,07年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接受我们有环境方面的风险,社会风险就更不容易接受了。到2012年的时候大家可以接受了有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大家不太忌讳这个风险了,到这几年防风险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重要的内容了。

银行业进机构怎么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一是专门发布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的评价指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自评价。在自评价基础上还要做绿色银行的评级,“十三五”肯定是要做的,这个工作已经移到银行业协会去做了,因为银行业协会代表银行机构层面可能更具有公平性。

二是建立统计制度。追踪银行业机构在信贷方面做了多少方面的绿色信贷,这是一个很大的创造。过去什么是绿色项目,什么是绿色产业,一直没有规定,一直没有这样的界定,统计部门没有这样的界定。我们曾经跟发改委联系,发改委说他们也界定不了。我们也曾经跟联合国联系过,联合国环境环保署,环保署说他们也在研究绿色发展指标或可持续发展指标,但是世界各国的专家意见不一样,一直出不来,到现在为止还没出来。2011年、2012年我们实在等不及了,我们就自己做,包括环保部在内、发改委在内,国务院机关十几个部委,还有国际金融公司,世行、世界自然基金会终于做成了绿色信贷的统计。

首先界定有哪些产业,一个是节能环保的战略新兴设备和产品,二是新能源设备和产品,三是新能源进程。这是属于产业端。需求端,每年我们都有几十万亿、十几万亿的项目,哪些是节能环保的项目从来没有定义,所以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定义。总共定义了农业项目,主要是生态的项目。还有林业项目,主要是可持续的林业项目。还有工业上的节能节水项目以及循环经济的项目、环境污染治理的项目、生态恢复的项目、城市和农村节水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清洁能源项目、绿色交通、建筑节能、节能环保的服务,包括能效合同,包括第三方环境治理服务,还有国际上的境外我们在做的“一带一路”境外融资的项目。第一次把什么是绿色信贷产业界定清楚,这样银行做起来有方向。同时我们监测银行实际做的效果也有依据。

这些指标在万的里面已经有发布了,去年我们专门做了一个能效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给企业项目做信贷融资的时候,首先要看看企业的能源效率怎么样,这叫能效筛查。看看他有没有节省能源效率的潜力,有这个潜力可以继续做,没这个潜力或者不达标我就不能去做了。这个很重要。

要求第三方的环境治理,还有节水的项目也参照能效信贷指引一起去做。所以我们的政策文件,像节能减排授信指导意见到能效信贷指引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我们的监测应该说也是相当完备了。有定性的监测,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总共17个大类180多种。还有统计监测的指标。

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信贷监测,还请兴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专门就节能减排的效果,你的贷款,项目产生了多少节能减排的效果,我们国家提出的七个约束性的指标。比如标准煤节省多少,二氧化碳减排多少,二氧化硫减排多少,氮氧化物、氨氮、COD,企业做信贷的时候要求企业必须提供。

国开行专门设计的一套傻瓜式的软件,只要把一些基本指标放进去,消耗多少电,消耗多少煤,现在机器设备用的是什么,我就能算出你到底结余了多少或者有没有结余。银行对这些贷款开设绿色通道给予支持。到去年年底绿色信贷比重占将近10%,已经非常高了,21家。小的银行我们暂时还统计不到,难度相当大,小一点的银行也在做,但21家银行已经占到信贷的70%以上。

在座的有很多新面孔,非常高兴绿色金融委能主办这样的会,马俊马首席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人大生态金融学院,一起把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做成大家都关注的事情。因为只有大家去推动,这件事情才能做的更大,做的更好。政策上面从银行来说是要商业可持续的,毕竟是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的,拿这个钱去贷款他是希望有回报的。做节能减排回报非常重要,节能就要产生效益,减排也要产生效益,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在价格机制上面起作用。

我们国家现在能源价格不低,节能的效果就很高。比如说酒店,我听到一个例子,说威斯汀酒店是美国的一个酒店,很好的酒店,在重庆做了能效贷款,把大堂的灯都换了,72瓦大堂的灯换成14瓦节能灯,这样能源支出占每年盈利支出过去百分之九点多,现在只占不到3%。三年节省下来的钱就足够做节能改造的钱,能效比较高,企业做贷款,企业也有积极性。我们其他方面就没有这个积极性,比如说水,水我们是很紧张的,但是国家水价太低,节省的水不足以把投入的设备设施覆盖掉。让政府做,地方政府没有那么多钱,中央政府也没那么多钱,除非打赤字。所以价格机制还要重视。

排放也是一样,排放废物的标准价格提高以后,企业就有积极性减排,银行就会贷款,减排产生效益。所以,我觉得价格基础在这方面还是要建立起机制来,价格机制、市场机制还是最关键的,希望大家多呼吁。

比如说汽车,去年汽油涨了三次价,如果今年汽油再涨三次价,我估计大家会更多的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是要负担一点的,节能减排不是就是政府的行动、企业的行动、银行的行动,消费者是要承担一些的。你既然排放多了,你就得支付的多一些。汽油少花点钱,花在买口罩上的钱也是挺多的,出去都得戴口罩也不方便。在家买空气净化器,贵的一万多块钱,便宜的国内产的还得三、四千块钱,还得耗电,耗电又产生很多的排放。个人追求更好的环境生态是很难做到的,也要让公共参与进来。这样政府企业有节约的时候可能效果更好。

我们今年还做了一个新能源汽车首付贷,比化学能源汽车首付比例将减少。不管是政府,还是媒体,要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呼吁,消费者也要付出。

希望媒体多关注一下银行业关于绿色信贷的情况,金融债今年才发了2000多亿,绿色信贷达到7万亿,其实在全球都排在前面。大家多宣传宣传,银行就更有积极性去做。因为银行在这方面实际上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案例,宣传完了有人就跟着去学了,因为赚钱大家都愿意学。另外一方面,媒体要多发布正面的典型案件新闻。比如泰国海洋渔业把移民骗过来之后,像奴隶一样关在岛上,不服从的就关在笼子里,媒体不揭露的话不会引起重视。不然环保部查不清楚,很难查,还得靠内部举报。所以,节能减排要全民行动。当然绿色信贷执行不到位的,执行不好的,我们是欢迎批评的,有批评才有进步。谦虚使人进步,但批评更能使人进步,因为批评了你不得不去改。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叶主任的精彩发言,慢慢的都是干货,内容也非常精彩丰富,不愧是绿色金融的专家和引领者。聆听了两位领导嘉宾对国家绿色信贷、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宏观形势的解读以后,有请绿色信贷的实践者,银行业的金融机构来分享一下他们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思考与实践。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多年来致力于推进绿色信贷,积极参与支持环保项目的建设,污染治理。截止到2015年国开行绿色信贷金额已经超过了1.5万亿,是国内银行最的的金额。国开行评审二局的卢汉文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融资经验,并且全面负责国开行在环保领域的行业政策及项目开发评审工作。作为国内的绿色信贷体量最大的银行,掌声有请卢局为我们分享国开行在绿色信贷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卢汉文:大家下午好,谢谢方总的介绍。

今天是绿金委成立一周年,这一年来在绿金委马主席的领导下,绿金委的各项工作做的风生水起,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所以,今天一周年搞这么一个庆祝活动非常值得可喜可贺。

下面我把国开行在绿色信贷中的一些工作向各位做一些简单介绍。

开发银行最初成立的时候,94年是咱们国家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后来市场化改制,我们用市场化的手段,实际上还是服务的国家战略,现在是最大的开发金融机构。国开行从成立之初就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生态恰恰是国家战略,所以国开行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一个责任。这些年国开行在绿色信贷方面应该说发展的很快,像刚才方总介绍的,国开行在2015年年底大数绿色信贷贷款余额是15700多亿,接近于整个金融机构所有绿色信贷贷款余额的25%,曾经有一段时间接近1/3,在2014年之前。

因为国开行走出去比较早,所以对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开展项目过程中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注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开行在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比较审慎的。外汇贷款余额到去年年底大数在3400多亿美元,节能环保应该在152或154个亿,发放了300多亿美元。

国内另外一个口径,节能减排环保大数也突破了1万美元。确确实实国开行目前是处在国内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主力银行地位上。承蒙银监会和各家金融机构的信任,银行业协会成立了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我们算是第一届主任单位,任期三年,今年是第二年,绿金委我们也是常务理事单位。

把国开行做的一些具体工作的情况简要的向大家做个报告。

开行从构建绿色信贷的制度体系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也算是银监会的要求,国开行成立了由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绿色信贷领导小组,基本上总行的大部分业务部门都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这项日常工作放在了我们这个局,评审二局,归口一些产业,环保产业是在我们这个局。

从开发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的理念、目标的制定、制度体系、风险防控、业务流程、贷后管理、目标考核、人员培训,方方面面都融入了绿色信贷理念和要求。在制定一些方法体系,包括我们对业务的一些指导意见,也是推动全行或分行在开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性。

我们在制度体系之下的业务流程,各个环节做了非常细的要求。比如我们这个部门,项目开发评审环节当中,我们跟客户的接触,项目的选定,现场的尽职调查,再加上合作方案的确定,信用结构设立,贷款条件等等,把节能减排环保、绿色信贷的约束都体现在了里面。

贷款的签订、贷后的管理,从合同到后续的贷款管理都有具体的约束和要求。开行在走出去当中开展国际合作我们也比较早,因为过程当中西方的一些媒体对中国走出去,特别是跟非洲开展能源合作,有很多负面的报道。有一些是他们有意识的或者是误解,也有一些是我们自己没有做更好的解读和宣传,我们自己在不断的完善。可以这么讲,境外项目当中,我们履行全球契约、世界银行准则方面应该说比国内还要严谨。除了审慎原则之外,国外的这些项目,比如尽职调查比较谨慎,请法律专家出具项目的评审意见。贷款发放之后,比如对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跟当地的就业,甚至劳工,都有综合的评价。应该说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

有一个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开行有开行的特点,跟一些商业银行的做法还不太一样。因为开行的定位也就决定了我们跟国家的一些部委合作的比较紧密,像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等合作都非常紧密。这些部委在一些政策或实施指导意见制定过程中会找一些机构,国开行就便利一点,来参与制度的制定和起草。像别司长他们的大气十条、水污染十条、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像燃煤机组改造排放,这些开发银行都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其中。

正因为我们跟部委紧密的协作,我们在政策上也得到了指导,政策方向性更明确。其他的我们跟部委开展课题研究,“十二五”期间投融资模式的研究,马上到“十三五”了,昨天刚刚有一个课题结题,对“十三五”节能产业的研究模式的探索。这些都对国开行的发展,特别是绿色信贷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好的支撑。

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我们也是参与了讨论,开发银行业发挥了一些作用。我们开展了一个课题的研究,对环境效益的测算。2011年年初为什么我们要做这项工作,好多金融机构都说自己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但对社会效益贡献到底有多大,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那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个设想,想看看国开行的贷款项目到底对环境有多大贡献,节能节了多少,减排减了多少,我们想做一个课题。委托中节能的一个小组。

叶燕斐:我们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统计,在全球银行机构当中只有中国的银行机构做到了,世界各国的银行机构,除了世行之外,其他金融机构没有一家做到。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银行都做不到,所以媒体得好好宣传一下,他们做了很大的贡献。

卢汉文:我们当时有很多论证讨论,叶主任、别司长都是专家组成员。叶主任是专家组的组长,把各行各业的专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其他学术机构,甚至我们参加全球气候谈判专家组的成员,发改委的,都纳入到小组当中来。这个工作凝聚了各个部门、各位专家的心血。我们把这项工作最后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我们现在存量的项目进行测算。每年节约的标准煤71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1亿8000吨,减少二氧化碳24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117万吨,节水5亿吨,化学吸氧量减排113万吨。

我们把新评新放的项目全部代入进来,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重要的内容,直接决定这个项目我们到底是贷还是不贷。

最后是把贷后,要跟别司长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的监测系统有一个实时的对接。我们做一个后评价,这也是银行帮助客户企业做一个绿色评价,发绿色债券做一个评估支撑。还有地方政府绿色GDP,像这些我们也都想做有效的衔接。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二步。

上午中节能也跟大家做了介绍,简单说了说,但说的有点不太中肯。这个项目的立意是国开行,整个的费用是我们出的。相当于我们自己要盖一个办公楼,请了一个施工队,结果他们把这个楼给我们卖了。其实我们当时签的合同当中成果是开发银行的成果,不是可以随意转让的,知识产权是在我们这儿的。从私人交往来讲不交代一下,不把继承性说一说也有点不厚道。马主席、叶主任他们也都会支持,把这项成果,不光是银行界,只要是有志于投身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只要是对大家有一点参考借鉴的作用我们都非常支持,叶主任也不会有反对意见的。

社会责任方面开行也是比较注意的,我们是最找加入全球企业组织的,联合国的倡议我们也积极支持。在日常工作我们的方法体系中也融入了这方面的理念,开发银行也是连续七年被人民网评为最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机构。开行在这方面我们自己觉得还是做了一些应尽的义务。

最后还有一个创新。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开展过程当中,没有创新很多业务确实是难以做的。

这是第二部分,跟大家报告的开发银行主要的情况。

第三部分,作为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单位,按照叶主任、别司长上次提的,我们是搭台唱戏。一是金融同行定期开展交流,相互借鉴,好的思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二是开展培训,编写教材案例。我们去年编写了一本教材《绿色信贷》,介绍了一些案例。三是我们想把各家银行从事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困惑,向有关的部委反馈,在政策解读,在其他的政策上给予我们一些支持。比如去年我们跟工信部有一个对接,在节能方面给我们梳理推荐了一些项目。四是希望跟社会上的媒体有一个见面,也把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一些做法宣传介绍出去。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标准是很严格的,只是说宣传方面还要做一些工作。

我就给大家汇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卢局长的介绍,让我们对国开行在绿色信贷的发展、创新、研究方面的实践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是其他金融机构学习借鉴的榜样。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绿金委在去年成立时就建立的六个专题小组,其中之一就是法律小组。法律小组是由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周亚成律师主要负责,具体负责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法律方面的工作,包括建立绿色信息披露系统,推动银行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建设,在高风险领域中建立强制性的绿色保险系统。下面请周律师为我们介绍法律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方面取得的进展。

周亚成:大家下午好!在座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有新面孔。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感到非常的欣慰。今天在这里我主要讲两个问题,大标题叫法律与绿色信贷。

第一,汇报法律工作小组两个主要工作的内容。第二,重点谈一谈金融机构承担环境责任以后对金融贷款活动中各个主体的影响。

我们法律小组做了两个课题,第一个课题是商业银行对自己所投放的环境项目的环境后果承担法律责任。这个标题已经作为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14个课题,提交成果,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45条里。首先宣读一下国务院关于天津港812瑞海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当中的几个数据。说数据干什么,我作为一个法律人,对这个数据的内容有独特的理解。

报告中说事故对中心及周边地区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中长期环境和人员的健康影响,有关方面正在开展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并采取防范措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件,报告中仅仅对环境问题还没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肯定有影响,但是瑞海公司注册资本是多少。为什么要关注他的注册资本,现在《公司法》下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有限责任或者叫有限公司或者叫股份有限,就是股东以自己的出资对公司承担责任。瑞海公司的注册资本在工商信用网上显示是5000万,但自己的简介上说是1个亿,是后来增资了还是没有变更,信息上的误差我不清楚。

就算1个亿的注册资本,这次事故遇难是165人,消防队员110人,有8人失踪。其他的财产损失不说,就算商品车有1万多辆,货场成片的轿车变成的废铁架子。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损失不是1个亿注册资本所能承担的。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很快有新的热点,“8.12”事故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很快出现的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污染导致学生败血病,甚至淋巴癌的出现,也是一个小的化工厂非法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了那么多青少年学生罹患严重的疾病。这些公司将来都是有限责任。每一个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融资的工具,国家1995年贷款通则就提到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时候应该考核核查环评以及环评相关文件达标的情况,那些都是引导性的。别司长和叶主任都介绍了国家监管机构环保部门颁布的规定并不少,就在颁布各种引导也好,规范也好,《环境保护法》也好,上市公司建公司的时候同时设计了一个偷排管道。这些都是正面引导,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如果有300%的利润,有很多的主体会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

95年的贷款通则到后来的若干引导,包括赤道原则,都是属于自愿遵循。包括后来国家的贷款通则指引,仅仅是一些指引。指引就是告诉你往哪儿去,但是没有说你如果不去要承担什么后果。我们今天要阐述一点,银行应该对自己的贷款投放,支持的项目产生的危害结果承担法律责任。我们的立法建议已经提交了商业银行法全国人大的修改小组,是银行环境责任的一个专题。我们为什么把银行要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要求写进去,就是因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获得资金支持的时候,银行应该对他的投资行为进行评估,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我所提出来的这项制度不仅仅是指引的问题,而是银行要拿出多少倍本金。不但本金将来要赔偿,利息要赔偿,多少倍范围内承担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天津瑞海公司此前的贷款银行参与了这样的融资,对他的评估没有做到审慎的审查,没有做到尽责。刚才别司长还提到政府应该代表公共利益向企业,甚至于向提供贷款的银行提起自然资本损失赔偿的侵权诉讼,那就是政府代表民众来向环境危害企业和给环境污染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提起诉讼。所以,银行的责任在于对投放的投资项目应该尽到环境的尽职调查和审慎的判别的调查,否则就是助纣为虐。

如果仅仅是借给他钱,不知道他干什么,我们有贷款合同,根据合同收回来就行了。收回来以后的后果在几十年以后发生,都可以追责。企业可能倒闭了,但是银行没有倒的话,没有破产的话,就要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我们的一个课题是银行应该对自己投资项目的环境后果应该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是连带的。至于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形成下可以免责,承担的范围是多少,构成要件是什么,我们已经制作了商业银行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文本,提交全国人大修改商业银行法的有关部门。

工作小组的第二个课题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环保法》第55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该如实向社会公告公司自己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名称、排放方式。什么叫做重点排污单位?第一,在当地别列为重点了。如果当地整个地区污染排放水平就比较高的话,就有可能形成全国排污水平标准不统一。我在山西排就可能不被列入重点,如果在江苏或者浙江就可能会被列入重点。重点排污单位是由当地的环保部门根据当地的标准设立和确定的。

因为上市公司作为公众的公司,第一,管理者所融入的社会资本具有广泛性,他应该对全社会负责,信息公开的程度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把环境信息全部向社会披露的范围扩大到全部的所有的上市公司,要对自己的环境信息进行公开、进行披露。这个课题在国家证券法修改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个修改的方案,今天上午马显峰马院长专门把与之相关课题,操作层面的研究成果也向大家进行了介绍。

在座的可能有很多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界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如果实行金融机构对投资项目产生的环境后果,对金融活动与之相关的各个主体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金融机构要承担责任,被列为主体。

第二,如果已经投进去的,赶紧进行回顾,进行调整,进行策略上的修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对企业也要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也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也好,国家的绿色经济也好,赶紧调整自己的战略,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

第三,行政机关、监管部门、环保部门、国资部门,包括国家政策性的银行、其他银行,都必须加大力度把自己观念调整到新的制度下,否则责任跟天津的事故差不多。天津事故发生的第三天,天津市交通委的一个副主任从21楼跳下去了。发生这样的事故以后,可能会有银行行长从更高的楼层上跳下去,所以我们希望以后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今天就说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周律师的介绍。周律师所带领的法律小组对绿色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法律保障。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是兴业银行的一个全资全国性的金融租赁公司,是兴业银行集团的重要组成成员,也是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成员。我们通过营收合作,兴业银行与兴业租赁通过整合各自的产品和渠道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了针对性的分户的产品服务,有请兴业租赁董事、总裁郑常美先生跟大家分享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

郑常美:刚才听了周律师的发言以后,我非常紧张,出了很多汗,嗓子都哑了。我认为绿色事业,应该全员投入,各方责任各自承担。如果让金融机构承担这么多无限责任,也是对金融机构极不负责任的。

叶燕斐:这个事情还是可以讨论的。比如我在火车站边上开了一个饭店,来来往往很多客人吃饭,其中有一个贼来我这儿吃饭,吃饱饭有力气了偷了更多人的钱。销赃之后继续来我这儿吃饭,又偷钱。我这个饭店的老板有没有责任,我不饭卖给了贼,他吃饱了以后去偷别人钱。银行就相当于这个角色,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责任怎么区分是应该考虑的。明确是赃物,你帮他销赃是需要负责任的,你帮他隐匿偷的东西也是需要负责任的,当然你不知道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仅仅是让他吃饱饭就要对他的错误负责任,火车站附近就没有人敢买饭店了。确实需要讨论,因为美国有一个超级基金法也是这样,是针对土地污染的。绿金委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研究,需要大家参与,这是非常好的,有讨论参加形成正确意见,大家达成共识。

郑常美:谢谢银行业监管主管部门领导比较全面的考虑。

首先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发言机会,感谢绿金委吸纳兴业金融租赁作为绿金委的新会员。所以,我是老同志新面孔,跟大家不太熟悉,多关照。

一天的会,我学习收获了很多,体会也很多,深感责任重大。所以,下面我不是介绍我自己是怎么做的,而是作为新兵、作为新会员,向大家汇报今天的学习心得、以及作为新会员的表态。讲三句话,提两个小建议。

这三句话:第一,牢记使命。第二,践行理念。第三,承担责任。

第一句话,牢记使命。刚才别司长、叶主任已经全面讲了绿色信贷的作用。从国家的环保主管部门、银行业的监管部门,再到国开行、环保、法律等专业人士都已提了一系列意见,各方责任重大。我感觉牢记使命,我们就要牢记习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一定要认真地服务与支持符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对这些事业的发展支持,是我们对子孙万代负责的事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留住绿水青山、造福子孙万代”。

第二句话,践行理念。兴业银行集团在绿色金融领域,显然是公认的业界领先实践者。我们集团已经将绿色金融事业,作为我们最崇高的理念,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服务绿色环保的事业。这些事业对银行集团、对子公司来说,都是重要的商业原则,我们追求寓义于利,探索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绿色金融,共创美丽中国。

兴业银行这几年在中国创造了很多绿色金融的纪录:我们是第一家设立绿色金融专业部门的银行;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首家获准发行绿色金融债;首家开展绿色金融交易包括碳交易等交易创新。这几年,兴业银行集团累计投入超过8000多亿、目前余额超过4000多亿元(人民币)币的各种绿色融资工具,服务与支持绿色环保发展。在有关环保效果的数据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统计,这几年绿色金融的投入,可节约标准煤255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100多万吨/年,最形象的数据相当于10万辆的出租车停驶34年的排放,相当于700多万公顷森林的二氧化碳的消化量,这都是我们努力实践的、自豪的成果。有关兴业银行集团绿色金融情况,绿金委副秘书长、兴业银行总行环境金融部方智勇先生将会来权威发布。兴业集团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践行理念,把绿色金融事业作为我们融入社会发展、共创美好中国的最重要的经营实践。

兴业金融租赁2010年成立,是集团旗下重要成员单位。成立以来,我们高举银行集团绿色金融大旗,把品牌继承与发扬,把理念认真实践落地。我们租赁业务的累计投放量与租赁资产余额,接近1/3是投入到绿色金融事业上。目前公司资产总额1100亿左右,这几年累计投放了接近600亿的融资业务,支持了绿色租赁的事业,目前绿色租赁资产余额约350亿左右,所有的指标都在1/3强。应该说,在全国金融租赁公司里,绿色租赁是兴业金融租赁一个比较突出的品牌形象,也是银监会作为总结第二批金融租赁公司的重要试点经验之一向国务院上报。这是我们过去几年落实集团绿色理念的重要安排。目前公司各种治理的机制、经营的理念、制度的安排、流程的安排,也包括员工深入人心的动员,绿色租赁理念都已深入融合到我们日常管理工作过程当中。

第三句话,承担责任。服务绿色可持续的事业,我们认为是我们重要的商业机会,所以我们要继续高举绿色旗帜,实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这一点我们有信心,目前也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我们总结提炼了过去几年发展的重要经验,组织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新战略,今年已经启动实施了,在战略发展的五大领域中,居首的就是绿色租赁事业。                            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围绕低碳经济,主要是在节能减排,在大气治理上面做文章;围绕生态经济,主要在水土治理做文章;围绕循环经济,主要在资源节约保护利用做文章,包括回收利用的角度、清洁利用的角度,做好专业发展的安排。                                    一是助力雾霾防治,消除民众心肺之患。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从大气污染源入手,为大气治理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在治理交通污染方面,致力于绿色出行、公共交通等领域;在减少工业污染方面,服务提高能源效率、集约及清洁利用领域。二是助力水土治理,根治民众心腹之患。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加大融资服务力度,优先解决民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助力资源循环,预防资源枯竭之患。这部分工作,固废处理、井矿再利用、钢铁领域废钢回收利用等新技术,都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当然也包括清洁能源、生物质能等等领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绿色租赁必将成兴业金融租赁特色发展、专业发展、差异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重要业务领域,一定能够走的更好一些。这些都是我们寓义于利、追求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提二点建议:一是关于环境服务中的无限责任追究问题,我们认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首先到位、不能缺位。我们认为政府的监管是最重要的,包括中央政府、环保部门、各级主管部门,对安全、对环保的监管责任不能没有,如果政府专业职能监管部都不能识别环保、安全的专业管理问题,金融机构怎么能承担这些无限连带责任,谁还敢积极提供环保绿色事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像天津“8.12”事故,从国家已公布的处理意见分析,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确实存在监管缺失和职能不到位的情况,这个时候,金融机构确实无法专业判断其环保、安全问题。二是坚决制止借供给侧改革之名、行逃废金融业债务之实的行为。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产业中,很多都是环保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目前确已发生借供给侧改革之名、行逃废银行业债务之实的异化行为。我们呼吁中央政府与省市政府,要从维护金融业安全稳定的高度,制止此类逃废金融业债务的行为,这些是重建金融机构信心的前提。

谢谢大家!

 
分论坛二:地区绿色金融创新、绿色基金与绿色保险
蔡宇:我们开始今天下午分论坛二的讨论内容,请大家就坐。欢迎大家参加分论坛二地区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与绿色保险这个专题的研讨,我也很高兴担任分论坛二的主持,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非常期待听到各位嘉宾的演讲,而且各位嘉宾也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所以为了让每一位嘉宾都有平等的发言时间,我必须要宣讲一下演讲纪律,我们每位嘉宾演讲时间15分钟,最后如果能够有剩余的时间,计划是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最后有10到20分钟的答问时间,大家集中提问。第一位演讲嘉宾是郭行长,郭行长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的常务理事,他现在是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的行长、党委书记、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局长,新疆金融学会会长,郭行长长期在人民银行工作,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货币政策金融理论还有金融实务方面的专家,他是学者型的领导,发表过多篇的学术著作,今天他为分享的题目是以金融视角探讨新疆经济绿色化改造研究。

郭建伟:我去年被派到新疆以后,我也想把绿色金融在新疆扎根。去年我们新疆金融学会作为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研究机构来说做了一个实践绿色金融的研究,今天我简要地在15分钟内给大家一个汇报,以便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我想金融的视角介绍一下新疆经济的改造,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新疆是1/6国土地域很广阔,我们有天然的保护区和广阔的草原,绿色化程度非常高,当然也有工业聚集区,他们是一些传统的无污染的高耗能的密集区,怎么践行绿色金融的成果,然后实现绿色丝绸之路的核心建设,这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了。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洁净新疆的战略,也是贯穿五中全会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按照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要求谋划新疆绿色发展道路,所以我当时给自治区党委提出用绿色金融助推新疆走绿色发展道路,就必须对新疆现有的经济进行绿色化改造。我们现在正在打算拿出哈密地区、克拉玛依地区、昌吉州地区作为绿色金融的试点地区。主要内容我重点讲一下。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里已经写进了绿色金融体系,我们在新常态下现在最主要做的是如果把我们在新疆怎么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探索出来,形成一个低成本的跨越,实行一个协同的发展。

这里有几个现状简要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新疆的单位能耗降低率有几个数字,新疆是-0.42%,2014年全国是负4.8,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从能源结构上来说是煤炭占比是最高的,所以污染结构还是偏重的,所以产业结构上资源上占了半壁江山。我们改造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就是这样子的,我们打算对新疆总体来说农业的绿色化改造有比较优势,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污染,工业的绿色化改造相对是重点,所以我们为此进行顶层的设计来进行规划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建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通过机制保障来合理推进,总体思路是一个核心两轮驱动三大布局。我们的核心就是以绿色的低碳技术为我们进行绿色化改造的核心,必须要引入能够实现绿色化发展的绿色技术这是我们的核心,两轮驱动一轮就是对我们的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的改造,这样传统的产业在改造的过程中的发展要放慢一些。另一轮驱动就是培育新型的绿色产业,新型的绿色产业就给我们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改造所需要的供给,你需要什么样的改进就生产什么样的东西。三大布局主要是依托主题功能规划,第二是农产品的主产区,因为新疆大家都知道地广人稀,也是农业的重点地区,还有一个功能区就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我们划分为三大功能区。这三个方面三大功能区我们主要把他作为我们重点进行绿色化改造的主要的载体。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打造一些产业园区和产业的基地,推动能源的积极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废物的交换利用和环境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的大循环,然后把绿色的理念在经济金融里融合起来,促进企业由现在的污染的低端的环节逐步向高端的环节进行延伸和转化。这里有一个资料我不细说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城市区的建设方面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绿色工业化,一个是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工业化和绿色的城镇化这两方面,绿色的工业化对我们城市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主要的污染源还是工业企业,绿色的城镇化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选的三个试点地区都面临着怎么样走绿色城镇化的道路,农产品的主产区绿色化改造主要想利用腐植酸+的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为什么呢?新疆的传统农业没有工业污染,别的工业区都在城市边上,农区没有工业企业,这样的话大量的农田都是在原理城区,除了过去的化肥农药的污染,我们采用腐植酸+对我们的花费进行生物的转化,变成腐植酸生物农药,然后再把它这样一改造以后,不会形成新的污染,同时对土壤和水进行微生物菌的交融,这样的话能够形成一个农业资源的修养生息的综合利用。

第三个生态功能区就是大量的草原天然的保护工程,这些功能区,这些功能区我们主要是把土壤进行测量,然后按照土壤的自然属性怎么样把它保护利用好,同时我们围绕着美丽的草原,美丽的湖泊还有如何发展,围绕着这些自然资源的相关产业,比如说喀纳斯湖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现在已经变成了风景名胜区,那里就是牧区、林区,这样的话通过负面清单把它管制起来。这是我们的主题思路。

刚才说了城市化里面作为一个绿色工业化,这个我多讲一下,因为在座的很多企业可能在新疆绿色化改造中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因为我们绿色工业化中最大的就是煤炭行业,一个是石化行业,因为新疆是石油石化的基地,这些也都有一定的污染。第二是煤炭行业,因为新疆本地的煤炭资源太丰富了,乌鲁木齐一挖就是煤,城市就是在煤上建的,煤那么便宜拉出来就贵得要死。怎么办让煤炭走入一个清洁能源的行列中,让它由现在的高污染的煤化工转变成一个清洁的有科技含量的煤的转化,这就需要一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这样的话,我们到时候也要跟北京的绿色组织要接洽,让他们将来带着他们的绿色技术,这是我们的一大核心跟他们结合。还有就是石化行业,因为克拉玛依是石化基地,不仅我们进行了冶炼,外来的也在那里冶炼,这些也有一定的排放量,怎么让它转化过来实现绿色化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而且他们就在城市边上,它不实现绿色化,城市也不可能实现绿色化,这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怎么让它实现节能环保,通过带动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带动,这样等于把新兴产业也带动起来了,把过剩产业比如说电解铝和水泥行业,而且都是高耗能的,因为电很便宜,全国没有地方去都跑到这儿去了,这就面临着绿色发展的达标问题,达到环保局的检查标准都关闭,唯一的检查办法是关门但又开了,还得想办法用技术的装备,让它既能开门又无污染。

这个我是刚刚讲的煤炭行业的清洁化,石油行业也进行改造,需要绿色的方面进行改造,达到清洁能源的目的。腐植酸是另外一个行业,这是利用一些微生物菌来进行土壤的改造,土壤的修复然后达到我们农业绿色化的道路,因为新疆农业绿色化改造程度非常低。

下面是绿色城镇化,我们主要是推广绿色的建筑和交通。这两方面后面有专家会详细讲我就不多说了。腐植酸+农业的投入主要是前面我已经讲过了,这样的话我们通过农业资源的修复,把新疆现在的种粮成本高的问题调整过来,让农业企业走出去。生态功能区主要是发展碳交易,我们跟有关碳交易的企业也进行过交流,因为有大量的天然林区和草原区。

最后我用两分钟介绍一下绿色金融,因为新疆的经济要走这样的绿色化道路,这方面如何相配一些,对应的绿色金融的资源来助推它,这个巨大的科普给我们带来了绿色金融在新疆发展的巨大的天地。首先我们把绿色金融的组织体系要建设起来,打算通过三个地区的试点进行。首先我们绿色信贷已经布置下去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下去以后,其次还要创立一些新的法人机构,最近国家也批了几个民营银行的指标,我们希望它走绿色银行的道路,我们希望走一些绿色基金,让其他的金融组织小贷组织都加入到我们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来,让它能够开设一些专业的机构。因为新疆是中国第一尺绿色证券发行的省份,是去年12月份,欧洲人认购,是全国第一单。绿色金融产品的服务方面我们也打算推进一些适合生态农业、分布式能源、绿色建筑领域的信贷产品,实现资产证券化,推进经营许可权抵押融资碳资产的融资交易等等产品。也推动政府相应地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来建立一些担保基金或者是风险补偿基金或者是贷款贴息基金,把绿色的金融撬动起来。现在三个试点的党委政府都愿意这样做。这是兴业银行坚持10年的经验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们现在在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方面打算把绿色金融进行推广,引导社会资本怎么进入到绿色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定性为绿色丝绸之路,新疆就在肩负着这么一个使命?所以我们首先想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把绿色的资本,绿色的社会资源分配到需要改造的三大战略布局说。

绿色金融资源的交易市场,我们将来会和全国统一市场结合,看是否在新疆可以形成一个区域的交易,因为新疆的煤化工、电解铝都集中在那,需要很多的交易。绿色保险现在新疆已经在环保厅强制推进了环境保险,新疆已经推了三两年了,我们想进一步扩展,不这光一个险种,再增加一些险种,不同的绿色程度也有不同的保险的品种来配合,同时对一些保险品种,目前没有覆盖的怎么创新一些产品来覆盖支持一些我们发展的绿色的产业,用保险的原理提供一些保障和补偿。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是我们打算建立征信体系,把绿色环保或者是不符合绿色环保的黑名单跟我们的诚信建设结合起来,凡是在环保上列入这个名单上也同样在征信里享受一样的权利。

我给大家简要汇报这么多,总体来说我们的绿色金融建立了一个绿色的通道,我们从各种政策渠道商提供相应的激励,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它的发展新对传统金融来说门槛低、条件简单、发展顺畅,同时给一些政府激励让它降低成本。

谢谢大家!

蔡宇:郭行长的演讲介绍了通过绿色金融机制支持新疆当地发展的战略思考,如何稳健地推进新疆金融产业的升级换代,大家可以感受到新疆的发展非常多,欢迎大家多去新疆,欢迎大家多和郭行长合作洽谈项目。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郭行长的精彩分享。

我们下一位演讲嘉宾内蒙古环境保护厅李剑副厅长,他演讲的题目是内蒙古环保基金介绍。李厅长是内蒙古环境保护厅的党组成员副厅长,是一位非常务实的环境保护专家,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蒙古环保基金的发展情况就是由他从2014年至今主持发展起来的,在中间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大数据的建设手段,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

李剑:非常高兴能根大家一起分享内蒙为了推进污染治理发起的一个环保基金的基本情况,我们按照主持人规定的时间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中央级各部委都提出了要求,环境问题已经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另外也涉及到民生或者是老百姓比较诟病的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当然需要,就内蒙的情况来看我们做的一个投资测算,“十三五”内蒙整个环境治理问题需要5000亿,从两部分一个是存量,“十三五”以前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污水处理厂,类似这种文化如果都要解决掉需要3000亿,增量的问题,伴随着“十三五”的经济发展内蒙还会产生一些经济问题,比如说我们要继续发展煤化工,这些以至于转化的经济增长方式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也还会解决掉,还有环保法、环保标准,老百姓的诉求这些都要求必须加快解决。我们通过去年一年的时间一直在考虑设立环保基金,拉动社会资本,推动解决环境问题。这是内蒙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党委政府是非常重视的,专门提出来要设立环保基金,这是环保厅做的六项工作,1月16日政府主持常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环保基金和环境投资。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这个方案,这是媒体的宣传报道,百度等各大网站的报道。我重点介绍一下基金,基金的规模是由政府引导基金,和四家社会资本共同发起,每年的基金是40个亿,按照1:5我们邀请子基金投资项目上是200亿,所以每年40个亿,“十三五”五年基金是200亿,要是1:5的比例下放,到了“十三五”末。基金是组建基金管理公司,采取认筹的方式,是内蒙当地的包商银行。“十一五”“十二五”都是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的钱,到了“十三五”之后设立了环保基金,这是我们杠杆的作用。我们有4家企业共同发起,这是一个比例,这是一个母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的5000万的结构,将来还会更办,这是我们基本的承诺,还有基金管理公司,交投后面是管理公司,在给我们做策划,还有两家上市公司。

我想重点介绍一下投资的方向,因为是环保基金,所以我们在投资方向上是非常清晰的。第一个,我们把它归一个类叫解决政府责任的项目,什么类型的环境问题是政府责任的项目?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城镇污水处理厂,我们每天喝的水都要排出去,老百姓每天交的自来水钱里面本身就含了污水处理费,这个钱交给了当地的政府,所以理所当然城镇污水处理厂应该让政府买单。但是,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经济发展不同步,所以我们要优先解决短板的问题。第二我们要投资企业,企业我们要有选择的,比如说一些污染治理设施综合利用,还有新疆的煤化工必然会制约发展,类似这种问题就一定要有大量的投入来解决。第三,我们想解决环境问题不是有钱就行,一定需要谨慎,许多的环境问题制约我们的发展,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没有成熟的技术,或者说有技术可是成本太高,企业承受不了。所以我们要解决技术开发引进的问题。最后是环保产业,最大的收益在环保产业上。这是原则。

这只基金我们采取的是“十三五”前三年区内投资不能高于80%,考虑到是内蒙政府拿的引导资金,所以一定要解决内蒙的环境问题,为什么又放了一定的比例?考虑到基金的发展的问题,还有合伙人的利益,所以我们给了一个比例。有一些环保市场选择就不说了。母基金是注册了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现在设计是5000万。母基金管理公司主要的职能除了管理更主要是打造一个项目包,我们通过打造项目包来招聘子基金管理公司,因为环境问题要素不同,所以项目的特征也不同,比如说解决二氧化硫的氮氧化物属于电厂的排放问题,和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会根据环境要素打包项目包,由子基金招聘专业的管理公司来经营它,这是基金的职责。子基金大家都知道,可能在基金行业里共同知道的词叫募投管退,具体我们以项目招聘子资金公司管理公司作为操盘手履行这样的职责,我第二年再发一个包招聘。环保基金为什么还要成立环投呢?因为政府的钱一定要进投资公司的,不能进入基金,另外我们还有考虑 ,为了配合基金落地,与投资公司相配套的市场行为的改革也放在以环投公司为主,这是环投公司注册50个亿,五年注册50个亿的资金的来源。还有,我们要转过去一些固定资产充环投公司的资本。

与环保基金配套改革的问题,一定有配套的东西让企业落地和发挥效应,所以我们提出来以环保公司为引领四轮驱动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打头的就是基金,第二个玩儿的就是技术服务,环境技术经营服务,第三个就是排污交易和隐藏使用,推行排污许可证的管理,最后是环保产业。我分别解释一下,这是基金整体的构架,上面是母资金、下面是子基金。

技术服务我们也设计了三个板块,环境技术,专门有大气的、水的、微废、固定废物,所以以环境要素为板块,重点我们设计的环境运营,污水处理厂当基金投完了以后这个污水处理厂一定要用起来,可能退出来要有接菜单的,还有化学服务这是环保部门强行控制环境质量的,要求企业进行资质的公开。第三个就是排污权交易,我们也是试点,这个排污权的交易我们下一步和排污许可证推行的全国环保和正式管理是一个紧密相连的,这个可能是要转制为企业,这个一定是国营投资,不需要拉动社会资本。最后我们要做一个环保产业,环保产业也是三大板块一个是协会一个是产业园,协会我们更多要制定环境咨询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行业规律和规范,现在很乱。第二块是产业园可能更多是要引进环保的装备制造,孵化的主要部分我们是孵化一些先进技术,特别是在环境领域一些颠覆性的技术,现在农村的秸秆焚烧怎么把它变成肥料,现在已经在做尝试了,类似这种技术优势对我们既解决农业生产出路又能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这些我们正在做孵化。

我想利用一点时间在我们推进环保基金中感觉有一点困惑提出一点思考。我在不同的场合包括财政部和环保部的若干场合,强力呼吁顶层的部委的政策设计要围绕住我们现在中央提出来的投融资体制创新改革应该打破过去传统的各部门制定的规矩。让基层在执行的过程中感到很多的舒服,我们这个部门制定这个政策,那个部门制定那个政策,到了审计的时候这一条说的不对,那一条说得不对,搞得我们很多的东西,上面说得很好,设计得很好,可是执行的时候效果非常差。所以我在很多场合一直在呼吁,第一我想建议捆绑使用,现在环保的专项,全国每年的环保专项大概400亿,400亿的专项资金都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水有水的气有气的土有土的重金属有重金属的。可是各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导致很多的资金在财政支付,所以我建议把中央的和地方的捆绑在一起,作为政府的可以引进,不要你规定这个我规定那个。第二,先投后补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我基金投完一个项目比如说一个城镇污水处理,我达标排放了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而且也验收了,中央的或者是地方的各类的环保的专项资金补贴跟不上,社会资本感觉我跟上了政府资金后面有补贴,只是换一个方式并没有换规模,所以我前一段和财政部的主任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什么东西都没有换。第三是优惠政策非常简单,现在环保系统所有的脱硫电价都销售到0.15元,这个政策脱硫电价12年电厂可以不用钱,地方可以借贷运维。这两年环保部一直在公布二氧化硫减排的任务完成,得益于国务院出台的电价政策,推动了现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减少,类似这种政策我们应该继续。前段时间不是在贴息嘛,电价就是在补贴,类似环保基金投的项目或者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项目也应该有一个价格,必然会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因为环保产业是一个手收益的,没有政府的引导,环境改善就没法儿实行。谢谢大家!

蔡宇:感谢李厅长的分享,他为我们分享了内蒙古环境治理环境改造很多的创新,最后还结合工作的实践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这个思考给我也有很多的感触。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去我们国家非常知名的大学教研,他跟学生也做了非常亲切的交流,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在跟学生交流如何写论文的时候,指导学生说研究工作一定“要凡大事必做于细”。所以我们在基层的实践中看到了很多的事情可以思考的是,我们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如何在规则的制定上,在细节上更多地下工夫,让规则更有利于促进环保事业、环境保护的发展。谢谢李厅长。接下来我们的演讲嘉宾是安国俊,安博士是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的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绿色金融与产业联盟联席秘书长,经济学博士,1997年8月至今先后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等金融财政系统都有工作经历、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展金融学硕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都是在金融领域著述颇丰,今天分享的题目是绿色城市融资与绿色基金发展,欢迎安博士。

安国俊: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大家今天是来庆祝绿金委里一周年,其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相信在座各位嘉宾都是中国绿色金融和环保产业的倾情奉献者。

我们知道其实在2月底的时候我们参加了G20的峰会,我当时是坐的高铁去的,感觉到春意盎然,我相信绿色金融的理念一定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同探讨今天的热点话题就是绿色金融的地方政府落地的问题和绿色基金发展的问题。其实我想从多层次推动绿色财经的发展,用PPP产业投资基金和融资支持资金的运作模式来推进,地方绿色基金郭行长和李厅长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实践,包括浙江和广东,各地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合作供应的框架。另外是绿色担保基金,包括去年以来很多上市公司+PE的模式成立了环保基金,国际推动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力,包括一带一路的绿色化投资,之前我们在亚投行开会的时候金部长也提到了中国海外投资的绿色化和吸引外资的绿色化的问题。刚才两位嘉宾提到的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问题,我想碳金融市场未来一定有非常广的前景。

我们知道视野改变人生、智慧成就未来,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还谈到了新型城镇化三个大主趋势智慧、绿色、人文,我们说未来我们要设绿色社会基金,共同推动绿色城市发展的进程。其实可以看到习总书记曾经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国下定决心推动减排消除雾霾,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在石家庄发起了一个雾霾治理的产业峰会,雾霾跟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12年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我感觉到机场迎接我的除了亲切还有雾霾的天气,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还子孙万代一个碧水蓝天而努力。雾霾治理产业基金、水污染治理基金,都是由基金的力量共同推进。我在财政部工作过,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山东做水污染治理,那是1997年,对环保产业也是非常有情结的,中国仅靠财政的力量推动相关环保产业有很大的资金缺口的压力,未来一定用政府的杠杆的撬动,用民资驱动,拉加德有一个绿色金融的峰会,大家在谈如果用绿色金融的力量带动融资进入市场,如果用财政的金融的手段推动产业的发展,也是我们需要未来共同合作共赢推动的事情。

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包括细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完善绿色债券,股权基金保险市场的建设,发展排污权交易,加快绿色低碳交易市场,满足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实际上,在去年11月3日的时候新华社提到了“十三五”中是坚持绿色发展,里面明确提高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的理念。在春节之后,国务院也发布了意见,绿色智慧和人文城市,实际上中国的绿色城镇化和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曾被美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家认为是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情。大家如果关注的话,在过完春节之后,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实际上未来怎么去发展一个城市群的概念,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的城市群的概念,里面舒缓了就业的压力,和过于向一线城市集中,有效地环节房价上涨的概念。这里面包括了各类的发展,我们讨论过绿色恒久远、安居常相伴,通过绿色金融和建筑的支持实现居者有其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中国大型技能环保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并购整合明显加速。很多的节能环保产业,包括铁建、建投都开始跨界布局节能环保产业,这里面也存在着中国绿色金融自然支持一带一路绿色化投资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绿色城市的融资包括了哪些?我们知道支持城市绿色转型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政府、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我们细分为财政工具金融工具和国际金融工具。与绿色发展领域相关的税种,如何实现财政贴息的运转,金融化银行也是大家关注的一点,地方银行的转型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个项目的研究,重点是农商行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和区域的金融实现了协调发展。绿色债券我们有一场专场论坛,我们在公众号也发布了绿色债券推动绿色城市融资的进程,包括新预算法的实施,地方政府的发行,更多地贴绿标也会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的市场化融资的路径,并且让它更多地融资,举债融资用到环保投资上,另外是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点是加快吸引国际资本的来源,包括IFC,在有限的资金供给下,确保这个城市绿色发展融资,我们下周会跟亚行合作,亚行和世行对中国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助力。

国际上绿色金融一定是个人到碳金融市场的非常庞大的金融体系,我们想未来一定是绿色银行债券基金和保险大财富管理协同发展的时代。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绿色基金发展的国际经验。其实绿色基金主要是针对于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改造等方面投入的专项基金,它包括但不限于绿色产业基金、担保基金、碳基金等等,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优化来引导民间资本,养老金、社保金、金融机构、国外资本共同投入。我们出了一本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分析》,在场的演讲嘉宾都是绿色基金板块的奉献者,他们分享了很多的体会。包括国际市场从美国和英国来看更多是社会投资基金,美国实际上叫绿色投基金,英国是merlin    ecology  fund。在

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也翻译了英国投资银行出的绿色投资手册,它实际上从风险评估和投资项目的筛选等等,绿色影响力有效地对中国的绿色投资进行了很好的引导的作用,英国从2012年10月成立了绿色投资银行,相当于投资基金的概念,等于用政府带动民资,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经验。很多也关注项目的投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绿色投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风险,这也是值得我们在基金的投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的。

绿色增长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金融机构多轮驱动的力量,从国际经验来看,PPP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国借鉴的元年,我们今年提倡用PPP的模式推动地方层面的绿色产业基金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绿色城镇化和绿色基础设施的进程中。可以看到,PPP正在对供给侧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家可以看到13年实行PPP项目以来,全国各地到2016年2月份有7100多个项目纳入到这个平台,包含了19个行业,这个量是非常大的,财政部发起了PPP融资咨询基金,我相信这个PP融资支持基金一定会推动带动全国很多的PPP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的进程。

实际上可以看到PPP的基金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责任,可以考虑地方财政成立绿色产业基金,子基金或项目公司何以作为投资运作的主体对相关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环保项目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在支持民间资本支持城市污水处理相关的环保产业以外一定要通过放宽准入、见面税收和补贴政策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并且建立共担机制,并完善产业基金的退出机制。还有互联网和绿色金融创新也可以为绿色化提供融资途径,这里面怎么去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建立民间资本和普惠桥梁,从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建议来看,我们在近期成立相关的部门,鼓励成立PPP形式的基金,建立绿色投资基金指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另外实时地推出绿色金融工具和相关的衍生品以及完善投资者和层次。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三个运作模式里,我们的书里面都有涉及,不同的模式就不说了,一个主的模式是省政府成立引导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它的杠杆比率为1:4,河南和山东等地用的这种模式非常多。商业银行怎么参与PPP的资金呢,包括证券化经营和资产管理基金,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更多地参与到PPP和相关的产业基金中。另外,内蒙的环保基金包括广东和浙江都对全国做了一些系统的调研,实际上担保基金就是在15年8月份的时候,国家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一个正确性担保基金,怎么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实现风险全覆盖和融资担保机构一起来分担融资担保业务的风险也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包括绿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绿色金融担保、保证担保和其他担保的方式,需要我们不停地摸索和前行。还有一个是环保并购基金,这也是一个趋势已经超过20多个国家来设立环保+PE基金,也是将更多的证券投资吸引到绿色元素的重要的方面。绿色产业基金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的进程,2015年3月份绿丝路基金在北京启动,这是国内和全国第一只投资一带一路的绿色的PE基金,如何联合全球的合资伙伴,运用PPP和很多基金的创新方式,在一带一路中实现绿色化的投资,也是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更多地强调环保的因素,绿色金融也会成为未来国际金融合作的亮点。碳金融在碳指标和碳期权期货要不断地推进和尝试,并且积极发展和碳金融相关的中间业务,并且商业银行在开发有潜力的项目的时候应积极引入私募基金进入该行业,并有灵活的机制。我们今年绿金委的重点是碳金融项目,我们下周会开启动会,我们5月份的时候会启动地方政府的绿色金融相关的研究和落地的问题,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来群策群力,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众人摇桨开大船的过程,愿意跟大家一道共同承担环保的社会责任,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和子孙万代的碧水蓝天共同努力。谢谢你们!

蔡宇:感谢安博士的演讲,我想我们听了安博士的演讲很有收获和启发,在此我们向安博士的讲演再次表示感谢。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刘昆总经理,她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创新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做好绿色基金,刘昆总经理是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通用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MBA经济学硕士、告诉经济师,高级国际商务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人大代表,她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国水环境治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环境产业可持续发展,她倡导设立了国内第一只由中央企业发起成立的环境产业基金,通用环境产业基金。下面请大家欢迎刘总经理演讲。

刘昆: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我在这个圈子是陌生的面孔,今天是和大家来学习的。刚才听了郭行和李厅长以及安博士的演讲有很多的体会,我的讲话非常短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介绍一下我们平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是一个央企,行长和李厅长都是从宏观管理的层面来讲政府或者是管理机构应该怎么做,我们这个更多是从点的层面,通用技术集团我不多说了,是一个典型的央企,世界500强。我想说的是,没有一家央企在“十三五”规划没有产业基金这一项内容,可是如何做产业基金如何跟绿色金融结合,包括“十三五”规划里去产能、去库存和央企的绿色金融应该有很多关系,我也希望能从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在座各位嘉宾的身上学到这些路径,今天来就是来学习的。学习的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央企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定要走进我们,要教会我们,教会我们的同时就会有效益。

第二部分是通用基金,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通用基金是央企发起的09年中国第一只环境产业基金,我们的基金就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李云龙式的游击队,有项目发基金,快速地突破现在这个基金做得还不错效益也还可以,我们那本书里安博士都介绍了,我不多说了。第二个特点是点穴式,无论我们吸引了多少国家领导的注意,无论我们发起了多少具体的各地方的各行业的或者是基于各种类型的产业基金,我们最主要的收获和体会是不能做泛泛而谈的基金,一定要电学式的发展基金,我想给大家推介的是马上要发起的120亿的中国环境监测产业基金。应该说今天在座各位和我很有缘分,因为我们的基金很低调没有宣传,大家知道有一件事在常州有一个学校有一些学生出了问题,如果在美国、在欧盟他们是有环境损伤赔偿中心鉴定,在中国只能环保部挺身而出去鉴定,而且鉴定的结果目前看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为?因为中国没有成熟的环境损伤鉴定机制。所以环境监测产业基金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按照《环保法》这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有牙齿的法律的要求,中间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牙齿咬谁?不一定咬排污企业,也可以反过来咬给我们环境损伤的相关主体。现在很多人因为雾霾得了病你知道去哪儿鉴定?我们国内没有,环境产业基金就是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环境中心,第一个是环境标准中心,李厅长建  很多的污水厂,这些污水厂有没有在环境监测范围内,环境监测的标准是不是一致,还是白天开着晚上关了,为什么排污的行动中央电视台叫零点行动呢,就是零点出去看的事和早上九点看到的事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第一个中心叫环境监测标准中心。第二个中心叫环境监测运营中心,目前中国江河湖海在国家级断面有一些监测站,国家财政大概每年还要拿出30个亿,继续建环境监测点站,但是在升级就很缺乏,到实现乡级就是0,我们不用说水是这种情况,大家想想土是什么情况,气是什么情况,现在环保部水、气土已经三司分立了,这些环境监测从点到点看相当于无处理厂,大家相当于污水处理厂的PPP,脑子里不太喜欢想环境监测的PPP、BOT、TOT,环境监测如果建了站需要运营,所以第二个中心叫环境监测运营中心。第三是国家级环境损伤赔偿鉴定中心。相当于DNA鉴定,现在大家知道DNA是有地方鉴定,是司法部专门有DNA中心,生意非常火爆的,排不上队要托人的,如果我们基金投了环境监测鉴定中心,大家判断我们有没有生意做,我估计在座的各位弄不好都会是我们的客户,每个人都会受到雾霾、污水、不良食品的伤害。我是想,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首先要有效益,没有效益交不了差,但更多我们是要有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虽然社会上对央企也有不少诟病,可是我们依然有这么多人坚持,我们有这么多的理想,14年从英国回来我们这只团队希望建国家级的各种项目的绿色的项目。我们发起的120亿的中国环境监测产业基金,就是绿色金融梦的一部分。听明白了就是缘分,没听明白下一步说不定有其他的缘分。谢谢大家!

蔡宇: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记住了刘总经理说的一句话,她不做泛泛而谈的基金要做点穴式的基金,作为央企是非常有责任有青海的企业,她本人也是有情怀的企业家不做泛泛而谈的事而要做点穴式的事,我们一起为刘总经理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我们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蓝教授,蓝教授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可运用于区域绿色金融试点的绿色金融技术介绍与研究。蓝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蓝教授的照片上的装束很特别,我刚才也学了一个新字,蓝教授是畲族,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环境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管理教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金融是国内最早从事环境金融研究的学者。

蓝虹:因为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经常要做到一些具体的面对项目的融资,比如说我们最近承担的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机制,首先就是要算出它到底有多少的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的产业,然后知道资金到底有多少,以及针对产业实际上要拿出融资方案,一般来说我们做的时候最后的资金是要到位的,所以这个过程中  更多是关注绿色金融的技术。也就是说针对一个具体的一些区域具体的绿色生态环保的项目,怎样去给这些生态环保的项目找钱,针对分析绿色金融的时候,我们一般来说要立足于产业,不同的产业特征就应该有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以及金融技术。绿色产业的特征是什么?作为我们这个团队来说,主要是集中于环保的产业,我想介绍一下主流的环保产业的具体特征,它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哪些,在这个过程中怎样用一种金融的手段去支撑整体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般来说现在会把环保产业称作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要一统天下了,可是一统天下的几个大企业还没有出来,所以就在不断地竞争中。整个的环保产业近期正在以迅猛之势聚合,它还配合着PPP模式。

聚合的原因首先是环保的欠债比较多,最近连续爆发了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对环保产业的急速需求。另外作为环保产业,如果说整体要发展,一般来说现在是环保产业绩效评价指标,这个体现在一个区域里,整体的环境的标准大气、水、土壤,整体的评测的过程中,互相是衔接的,比如说我们做水处理的时候污泥处理如果不好,会带来土壤污染,我们在土壤处理的时候,不管是焚烧还是植入法,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如果说我们要做能源的节能的话,可能会带来水污染,比如说清洁煤。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区域里的环保指标达到没有,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导致了你在承担这样一个环保指标的建设中,一个小型的企业职能瓜分一小块,这是很难进行技术革新的,必须是大型综合的汉堡企业,也就是说大兵团作战,它的内部的技术里面既有大气又有水又有土壤。可以看到国际上是威立雅是以水为主的。中国的首创集团是以水起家的,可是它迅速地扩充到土壤土层面。现在中国PPP环保特征也在给产业大、强、权的特征给予了推动的效果,这是我们团队把目前的财政部所里的PPP项目库进行了管理,全国的环保PPP项目一共有1787个,占全国PPP项目总数的25.13%,这样的PPP项目的特征是什么?在已有的1787个环保PPP项目中,有424个区域环保PPP项目。424个,从个数来说只占到了20%多,可是资金来说占比是多少,资金是占比58.16%,这样大的一个区域的环保PPP项目,没有一个大型的环保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是很难承担起来的。当然,SPV公司是可以联合组建的,可是我们不能想象有20、30个,必须有几个SPV公司,这个数量是有限的,几个SPV公司占领这么大的市场,几个企业组成一个SPV联合体,这几个企业组成的SPV联合体,必然企业也是大型的。这中间最大的一个项目是楚雄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总额是243亿元,这样的项目群里,这个情况下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进入SPV联合体承担这样一个大型的区域项目,必然是大兵团作战,同时还有一个环保的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些都属于重资产行业,它的特征,技术革新、工艺流程必须要以大资金的投入为基础,一个污水处理厂全面的工艺流程的改造不是像电子软件一样脑袋一拍立即就出一个新创意就可以革新,整个的工艺流程都要进行创新,是要以雄厚的资金和整个公司的雄厚的实力为基础的。所以这也导致了现在的环保产业需要做大做强。

但是环保产业现状又是如何?环保产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就导致现在的环保产业正处于一个聚合的状态,由中小环保企业重组兼并和并购,进入一个大型综合性的环保企业。绿色金融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支撑他完成这样的一个转换过程。它可以不仅在中国实现新增长点,同时在世界上也有我们环保产业的一席之地,目前国内的需求也支撑着这样一个大型环保企业的增长,从国际上来说中国的环保企业不但在国内聚合,在国际上也通过并购竞合,国际上环保企业并购的案例一是为了吸纳国际技术,第二是为了将环保服务扩张到国际上,这就很不简单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环保的技术是落后的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向国际的服务平台扩充了。实际上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的投资热度一般只能保持十年。我们还有一个新城镇建设,这个十年之后速度会减慢下来。新的需求在那里呢?可以到国际上去寻找了,我们看到这些并购的案例里,首先是对技术的并购,2013年8月的先河环保的收购都是为了技术的并购,我们看看首创集团,我们一提到首创集团就知道是做水处理的,首创集团收购新西兰固废公司的100%的股权,以及收购新加坡微废处理公司的100%股权?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公司是占有了新西兰、新加坡很大的环保服务的市场份额。它通过并购把自己的服务市场扩充到国际上了。这样的案例还有一些,这代表着做大做强的趋势已经从国内跨向了国际。这是产业并购的研究,我想我们今天来的都是公司和银行,所以我不讲这些研究了。我们只想讲作为绿色产业发展前景的判断。

绿色产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可以看到,它是像一个春秋战国时期向一统江山的大秦朝时期发展,最终中国会出现大型的环保企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和对大企业的金融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原来认为的环保企业是中小企业,为了配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当时IFC推出的融资技术比如说很著名的节能减排的打捆式的技术,把节能减排的所有的小项目打捆成大项目超过1000万美金的,利用项目融资的模式来解决抵押担保的问题,同时利用节能减排可以产生的碳汇来做抵押担保,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这是对中小企业环保企业的融资的金融创新。但是到现在,环保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已经变化了,面对一个大型的环保企业的需求和趋势,比如说绿色产业基金好像还不够,下一步越来越热的又是绿色产业并购基金,绿色产业并购基金针对的就是已经上市的环保企业,但是你还要吞并别人,不仅吞并国内的环保企业还吞并国际的,这个环保企业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有雄厚的商业模式,有雄厚的资金吗?没有,这时候金融机构加进来我打捆在一起,三位一体,金融机构提供的是非常雄厚的、优越的金融服务,而作为本体的一个公司,环保公司提供的是技术优势,商业模式优势三维议题形成的环保产业并购基金,参与的公司本身是上市公司,退出也是方便的。整体的趋势非常赞成刘老师说的,这个是产业+金融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不管是IFC的打捆的模式,还是针对现在的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并购基金好像整体的发展方向就是金融和产业实体结合得非常紧密,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特征。

我想介绍一下面对大兵团作战的环保产业,需要的技术主要有哪些?一是各类绿色基金,绿色基金之所以在这里被提出来,在于它的灵活性、多样性,比如说在里面提到的有限合伙制,里面就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担模式,利益分享模式,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像银行如果是面对一些风险比较高的,像区域打捆项目,因为资金流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产业链衔接的,银行直接贷款会觉得这个过程中风险太大,但是有一个基金做屏障,基金可以把它作为优先的参与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PE愿意参与可以做,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保险的资金都纳入进来,所以绿色基金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大的发展,在于它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基金模式,各种各样的设计,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设计出愿意加入到基金的人的心愿,设计出不同的回报机制,设计出不同的风险汇报机制,最大化地引入市场资本。项目融资是分配的不是区域的PPP项目,项目融资最适合的是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绿色公园这样的项目,他们有非常稳定的汇报,可是他们的风险是他们是SPV公司,现在没有什么可是他们将来很有什么,他们将来很有什么的保障是什么?就是他们的合同。比如说,像北京的绿色基金有很多的模式。

绿色政府信托基金国际上有很多,而中国慢慢算是快要成功的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最近可能就要出台了,在土壤污染防治法里面,提出了设立土壤污染的治理基金,这是一种政府基金的模式,绿色产业基金有PPP的绿色产业基金,也有纯的市场性的绿色产业基金。对于绿色产业基金当时人们的困惑是,产业基金不管是绿色非绿色,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定是要搜寻在这个过程盈利比较高的项目,对弱势企业和没有盈利的项目和低盈利的项目是不是就剩下了,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对绿色产业基金本身就只适应有一定收益回报的项目,比如说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有绿色公园,还有区域PPP的项目中,可以做优先等和猎后,可是在过程中服强不服弱的情况,本身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产业聚合中就要杀掉一批弱势企业,他就是杀掉一批弱势企业的筛选器,中国是需要这样的筛选器的。绿色产业并购基金是在于提高绿色产业集中度,可以三位一体地聚合资金。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绿色区域PPP基金,这个实际上当初是我最早提出的,当时我们想到区域PPP项目的时候,最初是耽搁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做PPP项目,我们可以想到还可以把PPP运用到环保哪里领域呢?这时候我们想到了天津生态城,这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做得特别成功的区域环保PP项目,可以看到天津生态城的项目是把一个城市都包给SPV公司了,可以想象吗?它制定了很多的指标体系,然后把一定的管理权授予了SPV公司,政府并不掏钱,我给你的是你开发了这块土地的25年、30年的经营权,通过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等方式,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的既发行了债券,又以项目为基础,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环保其实PPP还可以往外扩展,我们可以看到天津生态城原来是一个污水沟是一个垃圾堆,是一个盐碱地,可是现在已经变得这么漂亮了。政府并没有掏钱,就给了25年的经营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性的项目,并不是一个单个的项目。

最后我们觉得在环保领域完全可以继续地把PPP的区域的模式扩张,所以这是我们做的一个试点,我们在一个流域开始做,这个流域是不是可以做成PPP的区域范围呢?这是我们在流域做的试点。之后我们找到了好几条产业链,最后这个流域试点是成功的。原来每一个单项的项目都是不赚钱的,这个过程中就会说你养兔子也不赚钱,摘桃子也不赚钱,可是综合起来就是一个赚钱的产业链。再加上其他的产业,比如说水产业,有麦饭石,我们流域治理不仅仅限于水体,把水体的两岸打包到项目里,把水体两岸的产业链结合起来,一个是流域治理方面必须要结合两岸的产业链改造,另外是增加了收入让水体治理可以获得的收益,一个水体是流动的,治理了水体利益不一定就体现在水体上,除了水库以外我们都收不上钱。但是河流两岸的生态旅游为什么增加了钱?因为水质好了,为什么水产业增加了钱因为水质好了,为什么养殖业增加了钱因为水质好了,所以体现在这些打包在一起以后,价值就在这些包里就可以体现了,就是湿地产业链。

另外  保水型这是为了节约成本,最后的一轮污水处理到了水体以后,因为这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水源地,通过了水厂来鲤鱼来做水净化,本身就是二类水,鲤鱼进一步水净化以后还可以卖钱。原来想一个流域国家可以出很多钱,通过产业链的区域的模式,加上PPP的产业基金,为什么绿色PPP的区域基金需要建立呢?这个基金不仅仅是融资,必须要融资,因为这个区域有那么多产业链,肯定是需要融资的,如果没有一个基金的融资平台的话,不能把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组合在一起。产业链的衔接是需要一个平台的,这个平台就是通过基金背后的投资公司来进行,投资公司和基金是绑在一起的。

最后我们把PPP模式的区域环保写进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止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除了传统的环保领域PPP模式,还把很多的包括涵盖饮用水源地和环境综合治理、湖泊水体保护等等,可以看到现在国家公布的1700多个整体的PP项目里有400多个都是区域的项目。

项目融资是一个针对绿色项目非常重要的金融技术,为什么非常重要?就在于所谓的绿色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未来的受益是非常稳定的,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如果按照公司融资的风险管理模式,要你连续三年良好的财务报表,要求你的公司的信誉记录,什么都没有拿一张合同纸让我给你带10亿,好像不可能,现在一穷二百什么都没有没有关系,只要合同能保障,未来的资金流是可以保障还你的钱其还本付息的话,我就可以走项目融资的模式。项目融资在具体的管理上和传统的公司融资模式是一种贷款可是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如果管理得好的话,其实风险的可控性是非常大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讲环保项目的风险很高,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环保项目的风险是比一般的项目的风险要低得多的,低得多的原因在哪里,很多环保项目是特许经营项目,是政府付费项目,什么叫特许经营项目。就是它的竞争在招投标的时期竞争完了,等招投标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政府就必须保证你的垄断权,政府就不允许在这块领域里做出现第二个这样的公司,就等于是没有市场风险。你所有的风险是什么?就是政府违约的风险。其实政府违约的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市场今天变化明天变化都变化,大家只看到政府有违约,怎么没有看到市场每天都在变化的风险,环保未来收益的稳定性是以政府合同信誉为担保的。但是这个过程中政府违约,可是现在PPP法已经出来了,现在PPP立法征求意见已经完成了,通过立法其实在一定的控制上控制了PPP违约。大家想像一下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拼命推PPP,推PPP的核心目的在哪里?现在经济下行,按照凯恩斯的思路我们就要拉动经济增长,政府要公共财政的投入,就会导致大量的赤字,这个过程中PPP项目是什么?PPP项目就是借社会资本的钱投公共项目拉动经济增长,政府还没有赤字,政府用的是25年、30年的财政来担保向社会资本借钱。这是保证未来的财政平稳的宏观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论如何在未来都会全力以赴地推PPP项目,基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金融机构无论如何都只能挺身而出跳入PPP大潮中。

这是林业碳汇,这是和乡村扶贫紧密贴合在一起的,这是世界银行做的第一个林业碳汇的项目,之后形成了一个小城镇了,从环保来说还有一个好处是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民都分散居住,这个过程中农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分辨到处都是污染河流的主要来源,通过这样的林业碳汇项目,大家集中居住以后,面源污染的治理也得到了处理,而且还扶贫了,如果说要找试点的话,林业的项目既可以精准扶贫,而且还可以解决环保的问题。

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来说,一般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一个金融机构感受到的最大的风险,水和大气金融机构感受不到,跟金融机构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吗?可是土壤污染金融机构是感受到风险的,因为土壤一般作为抵押品,这都出了事故了,银行即使没有一个绿色环保法,民事责任法都会找上你来,中国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可能呢?常州的事件就暴露了土壤污染,在城市整地方面的严峻性。这是绿色金融方面面临的宏观的困境,决定了我们在推进绿色制度核心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个技术的革新,因为前途是那么地光明可是道路是那么地曲折。谢谢大家!

蔡宇:非常感谢蓝老师非常充分的准备,感谢蓝老师以国际的视野为我们介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的新动向,包括绿色投资、绿色并购的新发展趋势,包括我们国家各地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投资方面的很多创新的实践。在此感谢蓝老师。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感谢大家参加这个环节的研讨。谢谢大家!

分论坛三: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与环境交易

主持人:绿金委的各位成员代表,很高兴下午在A会场的第二个论坛举行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环境交易论坛。因为马险峰主任回单位加班,受他委托来主持这次论坛。几位专家主要是绿色债券和碳市场的专家。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王遥,也是绿金委的副秘书长。坐在我旁边的是中国银行兼市场交易上协会市场创新部助理主任徐光。国际科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余晓文女士。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总裁梅德文先生。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总监张顺荣先生。

绿色债券市场从去年12月22号人民银行市场司发布绿色金融债公告之后它就成了一个非常热的话题,紧接着发改委、交易商协会、上交所以及深圳交易所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绿色债券的公告也好,指引也好,跟监管相关的政策靴子都一一落地。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现在已经获准或注册的债券大概是1133亿,实际发行了517亿,其中金融债是490亿,协和风电2亿,北汽25个亿。现在很多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都在筹备希望能够发绿色债券,很显然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方面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因此,我们今天请的几位专家,一个是来自于监管部门,还有来自于国际资本市场自愿原则制定的部门。此外,还有研究专家。首先问一下徐主任,因为已经发了绿色债券融资工具的指引,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国家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发展,以及最新推出指引的主要内容。

徐光:谢谢王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边和大家做一个关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有关情况的报告、讨论。

大家应该对协会有一定的了解,协会是0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的自律组织。我们的宗旨是服务银行间市场发展。几年下来,与债券市场相关的是推动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其实就是为企业提供债券融资这么一个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在注册制市场化发行管理的框架下,可以不太谦虚的说,协会是首个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行管理领域引入注册管理概念的一个组织或行使这样一个管理方式的机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市场增长的非常快,去年整个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存量已经达到了9.4万亿元,全年新增的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占到了1.9万亿,占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12%。如果往前导,导到协会成立之前的那段时间,债券融资、债务融资工具还占到不到1%。

到目前整个产品体系越来越丰富,有短期的,像超短期融资券,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产品。最短的有发到14天,有一定的货币市场工具的特点。最长的超短融一般在6个月、8个月期限。还有一年期的短期融资券,还有三年期、五年期的,包括更长的,最长的是固定期限23年期的中期票据的产品。这是从时间轴上以及我们2013年、2014年推出的永续票据,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可以作为其他类型权益类的产品来募集资金。

从另外一些维度,像用途上有用于并购的票据,还有用于支持供应链融资的供应链票据,以及其他资产支持类的票据。整个的体系已经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直接债务融资的工具箱,为市场投资人提供了很多不同标的的类型。这是我们协会以及市场大致的简要发展的情况。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为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做更多的工作,从更早时间开始在绿金委指导沟通协调下,我们也推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工作。在今年3月底,首单协和分店再融资工具完成注册,4月份发行,得到了市场比较好的认可。

债券发行注册管理的机制就是和绿色金融开放、透明理念高度的吻合,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按照绿金委发布的绿色目录指引体系来操作的,募集资金用于的五个项目,协和分店全部符合指引框架要求。

按照之前司里面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要求,也鼓励第三方认证,那一单是由毕马威做了第三方认证,整个筛选机制,环境的效应,都有详细的评估。我们也作为一个必备的要件放在材料里向市场披露。在募集资金的使用方面,前期会有一些账户监管的安排,后续整个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内,每半年企业或相关的机构要就资金使用的用途做一个公告。这是协和分店这一单我们采取的处理的方法。

协会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指引方面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基本完成,但我们没有先发布,而是说先推了一个试点的项目,先把项目做成了一个背后的考虑。我们是想通过一些项目的推动,积累更多的经验。因为本身发债在协会所有的指引里面都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的,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些试点的项目,后续的还有其他几家企业都已经完成注册或者已经在准备材料,报送材料过程中,大家热情很高。想通过这些项目的处理积累更多的绿色相关的经验,从而更好的把债务融资工具这个产品和绿色发展做更好的结合。

主持人:谢谢徐主任。徐主任刚才也很谦虚,说按照人行市场司那边的指引,实际我们也知道你们前期做了很多的工作,很荣幸我们作为其中的参与单位参与过讨论,他们考虑到了很多问题。

上午在介绍绿债项目目录的时候也谈到,我们在做的时候参考了国际的标准。请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张总介绍一下原则的基本情况。

张顺荣:谢谢王老师,谢谢绿金委给我这么一个机会,非常荣幸在绿金委工作的体系内为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的制定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跟绿金委合作在一些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也解释的很多,我花一、两分钟的时间解释一下协会的工作跟绿色债券原则。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有50年的历史,总部在瑞士苏黎士,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针对固定收益类别资本市场的一个协会,来制定类似的交易规则、发行规则,包括回购,基本囊括所有固定收益国际市场里所有的产品。

绿色债券是其中的一块,当然在国际上它其实也是一个很新的类别。2013年、2014年开始起端,绿色债券市场里起始端一开始是国际性的机构。像世行、国际金融公司这些发行人,从投资人端也有很多投资人为了负起社会责任,也对环境有益的金融产品感兴趣。很多金融机构他们本来就是我们的会员单位,所以我们作为秘书处集合三类别的机构,分别是发行人、投资人,再加上承销商,组成了绿色债券原则。

2014年推出第一版的时候,相对于2013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速。我们定的这么一个原则可以看出它是有效的,2015年我们更新了第二版,2016年6月份的时候在年会通过完之后会进行丰富。但是四大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分别是募集资金的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机制、募集资金管理、报告。这四大基本原则作为绿色债券发展的支柱,也提到要有一个平衡的作用。

如果将绿色债券相应的规则定的太严,有可能阻碍到一些有兴趣的发行人或者投资人参与,有些要求对他们来说会比较高,会阻碍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所以,我们充分考虑了投资人的利益、投资人的期望和发行人实际能做到的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能够让投资人满意的,确保他所有的债券是用到绿色项目的用途上,所以我们定了这四个规则。

核心跟普通债券相比当然就是绿色,绿色的核心说白一点就是募集资金一定要用到绿色上。这四大支柱从资金用途上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来,不用说了。项目评估和遴选机制靠发行人建立内部的体系,让内部的管理更加有效,来确保所有的资金都流向之前已经定好的绿色项目上。

第三是管理。后续他的管理,项目的途中有可能被挪用或者有其他的情况发生,后续的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四,报告。管理之后你要将管理的情况进行反馈,我们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全部公开,因为在绿色的环境里确实有可能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发行人是不愿意所有都披露的。我们觉得相应的可以定向的给他的投资人进行披露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进行披露,当然我们也没有完全像国内规定的那样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我们规定至少一年一次以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频率。

核心是要大大提倡透明度。在透明度里会涉及到保证机制,我们跟一些机构聊的只有有一些混了,保证机制包括第二方审核跟第三方认证,当然还包括审计。这些相结合,不管是遴选项目或者最终资金管理方面都是有一个增加透明度的功能。我们对市场的教育和熟悉确实也需要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已经发布的人行的绿色债券的规定、上交所的规定、深交所的规定,虽然交易商协会没有出这个规定,但是他的一套做法和绿色债券原则本身四大支柱和倡议是完全一致的。虽然角度不一样,因为我们在全球做的是自律自愿的,不强迫的,国内是从监管的层面推动绿色债券的发展。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对于市场的发展都是起到一个非常正面的意义。所以,我们的立场是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推动绿色债券健康发展,多少我们非常乐于见到并且努力推动的。

包括印度的监管机构也推出了绿色债券规则,也是引用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的规则。还有其他一些新兴国家,比如墨西哥,他们正在做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类似的信息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另外,在发达国家也会引入国际的规则发展国内绿色债券的市场。前不久法国的ASA降低对环境不友善企业投资的比例,增加绿色投资。资金跟资本市场的偏好都是向绿色来转换的。总的来说,我们希望在国内不管是跟人行、绿金委,还是交易商协会,还是交易所,包括跟相关的机构,希望共同努力,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推动绿色债券的和谐化,也为市场继续更好的发展做出我们的一些努力。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总。因为有了绿色债券原则,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国际,包括中国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始了我们相关的准则制定,以及对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刚才两位专家介绍了债务融资的指引,也介绍的国际的标准。请问余晓文主任,您认为中外之间的标准是什么关系,能不能做一个比较。

余晓文:谢谢王教授。刚才一位代表中方,从中方制定政策和指引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解读。作为国际机构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把他们在国际上推行的标准做的基本的介绍,同时也是看看怎么样跟中国的标准进行协调配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研究机构IISD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全面的研究。

2013年IISD和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开始研究绿色金融体系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比较早的在宏观政策体系层面来研究绿色金融。我们那个时候就引进了绿色债券这样一个概念,包括引进了一个人。到现在为止如果我们回头看一下的话,可以说中国在整个绿色金融方面,尤其在绿色债券这样一个具体的金融产品方面发展是极其迅速的。说到绿色债券的指引,去年12月份指引发布之前,整个市场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指引一旦发布之后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在短短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之内就达到了上百亿人民币的规模。相比较去年一年,全世界绿色债券的总量是400多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已经破纪录了,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这种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欣慰的,但是另一方面对于CBI这样的研究机构来讲我们会更加冷静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这样一种势头之下,发展的基础最重要的根基在哪里,这种根基如何能够得到巩固,使得这个市场能够良性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刚才王教授问到的这个问题,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做一个比较,我们最近刚刚跟CBI一起出了几份报告。

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比较,尤其是CBI作为专业的机构,他们是逐项的每一项做了比较,并且做了比较的框架。在不同的标准之下,框架包括定义的比较,定义里包括跟项目目录相关的行业特定的标准相关,标准制定基础进行比较。并且对整个绿色债券贴标过程,包括募集资金管理,报告和披露,外部的评估和见证,逐项的进行比较。这对于研究机构来讲是必须要做的,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今天我们看国际标准在中国被接受的程度,相比较几年前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因为中国越来越开放,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国际标准以前由于可持续发展环境发展的标准,中国不是一个非常重要参与者。所以,到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在中国成为上到政府下到企业、民间大量关注的问题的时候,看看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快速发展,包括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制定自身标准的过程,从标准自身发展来看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们得出的总体结论,包括指引、包括定义、包括原则等等,在中方各种定义出台的过程中,跟国际标准相比我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某些方面还领先一步。比如说鼓励独立的评估见证,要求发行人开立专门的账户或者建立专项台账,这些细微之处发现中国在制定自己标准的时候有更多的考量,也是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来的。

高度的一致,有90%的一致性和类似性,剩下的10%里虽然比较细微但是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说是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决定国际投资者是否有意愿进入中国市场。像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中国的项目目录里提到了清洁煤的使用,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清洁煤的利用已经被广为接受,在国家的能源计划里也多次被提及。它是一个比较偏鼓励型的行业,但是国际上但凡提到煤,前面不管是加清洁也好,绿色也好,这是不被承认的。这种差别看似比较细微,因为在36大项31类别里,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类别,但是它却会产生非常大的争议,乃至于中国接下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包括中国国内的投资者在国际上投资绿色债券,包括大量的境外投资者到中国购买绿色债券或者投资绿色债券领域,其实都会有一些潜在的由于这些不同而导致的争议。

国际标准也好,国内标准也好,最终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问题。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过程中如何把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做法能够进行一致性、统一性的理解,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也希望通过绿金委这个平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一起来进一步的完善。我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晓文,这份报告我们特别的期待,因为中外的比较是非常重要的。IISD很早就开始在中国开始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首先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起合作了一个绿色金融的课题。2014年绿色金融小组的建立IISD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桥梁作用。非常感谢IISD你们这个团队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技术性的贡献,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工作。

刚才三位专家介绍了基本的情况,也做了对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二轮我想问一些问题,首先问徐主任。刚才您说到咱们的指引对发行人是有一些规定的,投向、账户管理、第三方信息评价等等,我想问一下发行人反应如何,他们有什么诉求,他们的看法是什么,你们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徐光:王老师问的是之前我们一直在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之前我们讨论比较多的一个方面是发行人作为一家企业有自身的社会责任,有各种因素在里面,但是毕竟融资作为一项市场化、商业化的行为,作为一项持续性的事情来做的话,还是会涉及到发行人商业利益的问题。

随着这几年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作为主体他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不是跟五年前、十年前一样被动的接受一个固定的贷款利率,他非常在意发行时间的节点,这个时候发那个时候发中间可能有5个BP左右或者10个BP左右的差距。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对他而言除了有信息披露的成本以外,同时还有认证等等管理上的成本。但在实际收益上,他也会问在商业利益上我有没有其他的好处和优势。中间大家提的比较多的是能不能有一些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鼓励措施,这是他们提的比较多的。

第二,具体的用途上。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往往是通盘的考虑,是大池子、大盘子,但是按照目前对项目融资的安排,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把他这部分的资金和日常的大池子有一定程度上的切割,内部管理上也是增加了他的成本。有部分企业提出来自身我是一个纯的绿色的企业,从事所有的业务其实都是和绿色相关的,能不能对我这个企业本身做一个认证。就不需要我再单独做一笔债券发行也好,做一笔贷款融资也好,每一笔具体融资的项目都要做认真评估这样的安排,并且每一个要开十几个专户。在满足绿色债券专款专用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地方程度。

跟银行间市场投资人比较相关的,既然在发行层面没有更多的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目前没有办法马上实施,能不能有一些专门从事绿色产品的投资人进入市场。随着银行间市场国际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有意识的让这部分投资人更多参与绿色债券的投资。

另外一方面,银行间市场现有的投资人在投资经过认证的铁标的绿色债券的时候,能不能有一些其他的,来自监管层面,比如风险计量,其他方面支持的措施,从而弥补用途的管理和披露的要求,降低成本。

能不能通过我们的一些工作,通过指引的发布,给大家更多的支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说到我们关注或担忧的问题,在我们没有推出第一单之前我很多的担忧是这块市场我们能不能做成一个可持续的有一定规模量的细分的市场,这原来是我最担忧的一个问题。我就怕一单、两单做了之后就没有了,但目前来看市场的反响比我原来预期的要乐观得多。所以这个担忧在逐步的消除,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如果关心近期中国债券市场状况的话,可能也会关注到违约的问题,是目前最热门的一个话题。

前10年、15年债券市场最主要的主题是发展,同时是规范防风险,但是发展是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矛盾,但是目前环境下我们必须把防范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绿色债券在支持绿色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通过信息披露,通过一些必要的偿债保障的措施,把防范风险保护投资人的权益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样才有利于绿色债券这样一个产品能够更加长远的在银行间市场或者中国市场发展。

主持人:谢谢徐主任。绿色债券首先必须确定它是债券,信用风险还是它最大的风险,从关注违约方面、从偿债保障措施方面,不能说它是绿色的就在这方面对它有所放松。刚才徐主任谈到问题的同时也提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面对发行人诉求的需求,因为他们各方面的成本都增加了,管理的成本,还有资金成本也增加了。因此对于税收优惠,还有其他贴息措施我们一直在讨论,因为我们在绿金委是做绿色债券研究的。我们比较困惑的一点在于绿色债券本身投资者投向绿色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必须给予到现在要求最多的最好能有税收优惠或者贴息,事实上我们在做地方金融实践的时候,地方财政说我很愿意做这个事情,鼓励地方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支持债券市场的发展。但是它是不是长期的行为,这个激励是不是必要的措施。对于整个绿色债券市场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来讲是不是必要的要件,我们还需要再探讨,在初级阶段可以有,但是长远来讲它毕竟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

张总介绍了绿色债券标准,徐主任也谈到了国内市场目前的情况,我很想知道绿色债券标准在国际执行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发行人、投资人有什么诉求。最开始了解绿色债券的时候,大家认为GDP来泛了,以至于它对市场的效率来讲是不高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您刚才在介绍的时候提到了这一点,因为你们怕太严会约束这个市场的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协会联合市场参与者推动绿色债券原则的时候分寸的把握到底在什么样的程度你们觉得是比较合适的。

张顺荣:刚才提到我们有一个平衡,因为太严确实会足以市场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分寸感。第二,我们一些其他的规则,为什么我们只针对固定收益,比如说债券,而不针对股票,因为股票大部分是上市的,交易所有规则,按照规则来做就行了。债券市场我们是真正的场外市场,国内债券市场在银行间市场也叫场外市场,但其实所有的东西在外汇交易中心也在交易。所以,我们说国际上的场外市场真的是无形的,没有一个交易的市场。所以,很多债券是不挂牌的。不挂牌的同时,他就是按照市场准则的时间去做。

你可以说我们没有实际监管的行政力量,不像交易商协会有一些罚责或者像一个国家里的监管机构,我们是自律的监管。自律监管有一个隐含义,国外最怕的是诉讼。我是律师出身,国外所有的东西都很小,需要去甄别。如果诉讼的话,时间成本,各方面成本都非常大。虽然没有监管力度,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准则写进去,形成了实践约定俗成的一套做法,事实上确实是,当我们写进去之后,有一些机构是我们的会员单位,他没有做到的话它的隐含意义就变成他有可能被相应的投资人或其他方去诉讼,对他的法律责任来说影响非常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制定细节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阻力,我们的规则虽然很广泛,原则是很大的,但是它是最有广泛共识的。这里面没有任何丝毫哪怕0.1个百分点的疑问,没有。 

如果你定了一个东西,里面有3%或者5%的阻力,我们是不敢把它写进准则里的。虽然说没有正式的监管力,但是隐含着对承销商也好,发行人也好,他是有风险的。大部分机构没有做成共识的时候我们是不能做的。

因为我们是以会员为依规的协会,我们有一个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说我们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就不能扩展或者具体化。中间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会员表达了我们的诉求。第一,我们想更加的细化。有可能四大支柱里总的框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是要进一步的细化,我们确实也在往这方面走,有可能2016年6月份新一版绿色债券原则出版的时候大家会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我们在探讨的行业具体的准则,像房地产,我们做绿色建筑。绿色项目里,做金融的、做资本市场的,绿色本身对我们来说我们算是外行,但是绿色涵盖的面又非常广,从碳排放一直到绿色建筑、废水处理、风电,都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行业准则怎么来细化,对我们的会员单位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第二,虽然这是一个自愿的规则,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会继续是自愿的,不是强制性的,但是不是以后我们发行绿色债券,确实是符合绿色债券原则的,也会给他类似于国内的贴标。他贴一个标我们认可他,这确实是符合绿色债券原则的。现在好多是发行了绿色债券,说是符合我们绿色债券原则的,但其实不是。不是我们来调节,市场本身的本质就是投资人认可就行了。我们一再强调自愿,当他不符合的时候或者投资人一开始相信了,最终他没有做到他答应的绿色的东西,从纯法律的责任来说他是零,他没有任何罚责。

债券不像股票,股票上市完就完了,一竿子买卖,虽然有增发,但是债券通常第一它有很强的循环性,比如说到期了可能再发。第二,他有资金需求,可以发不同种类的。所以发行人一般是一直在发的,在发后续债券的时候,过去有这么一个不良记录,投资人会以其他的方式惩罚你的,让市场调节他,以后你付出的利息会更加高,所有的成本都上升,让你在资本市场里的诚信举步维艰。这里是一个隐性的惩罚的措施,到现在来看,没有哪一个机构披露有绿色项目结果没有,这种情况我们还没看到。

我们还在讨论以后是不是贴标,让大家认可确实是符合我们绿色债券原则的。举个例子,不管是中国、印度,还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做了很多绿色债券规定。绿色债券规定之外我们也在讨论激励措施,刚才说到贴息、税收,这都是主流的,国内也有其他的,比如设置投注差,但是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因为本来就是开放的,肯定落到税收、征信等方面。争议来自于它到底需不需要,内在的隐含是它来自于纳税人的钱,这个钱需不需要用到类似的激励措施里。

还有保障机制,第二方审核、第三方认证,本身是含在绿色债券原则里面的。绿色债券会员单位之外,作为观察员的认证机构也好或者其他机构也好,我们要与其保持紧密的交流和沟通,保证他们对我们整个的规则是熟悉的,而且他们应该积极的参与到里面,而不是依赖于直接参与交易的发行人、承销商或投资人,这些观察员应该也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

简单介绍一下在于绿色债券原则方面做的一些工作,以及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我们做的一些更新。

主持人:谢谢张总。给我的启示是投资人认可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中国市场目前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意识还没有那么强,因此在中国我们建立绿色投资者的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早上马首席也讲到了,这是目前我们相对比较弱的一个方面,下一步绿金委会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有定期的讨论会,会把市场上相关的信息汇集到一起,讨论,再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我们国内的目录,包括政府机构的指引,也会根据发行后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更适应这个市场的发展。

刚才都谈到了征信措施,分享一个数据,刚刚北汽发的债券中,因为他是商业级的利率,利率3点多,比同期3A级的利率还要低。这说明市场对他发的绿色债券还是更加吸引市场投资者的。问问晓文你怎么看,税收优惠等各种激励措施是不是特别的必须。

余晓文:谈到激励机制,稍微退回一步来讲。刚才另外两位专家都提到了市场发展现在的趋势,总结起来讲是规模和规则的关系问题。规模我就不多说了,王教授也提到,我们今年预测3000亿,还有未来五年。再说未贴标的,1.3万亿,已经发行在市场上托管但还没有贴上绿色债券标识的。也就是说,中国的规模是很快的,说上就上了,但是规则怎么来约束和制定。

我们最早研究绿色债券的时候,规则方面有两派仅见。一方面如果规则过紧会抑制市场的发展,规则过松又会出现很多的丑闻,使得投资者丧失信心,使得公众对此有各种疑义,使这个市场最后就崩溃了。国际上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对于中国来讲我想提的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央行也好,发改委也好,几个重要的管理部门都发了相应的绿色债券指引,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在国际上大家也都非常感兴趣,也想知道问题所在,相似度有多高,由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是不是在实施的只有存在各种潜在的问题。

激励机制也是一样的,由于国内的主管部门各自出台的这些政策和指引,说到激励机制,比如发改委绿色债券指引里面,明确的提到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有专项资金,对于发行绿色债券的这些企业会有专门的支持,就很明确的实际上是跟财政激励挂钩了。发改委有这样的规定,央行,包括上交所,各种各样的机构,还有接下来要陆续出台的不同的指引,所涉及到的激励和鼓励措施在实施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会不会出现执行当中比较困难,乃至于可执行性可能出现问题。

回到张总提到的国际上对于各种原则性的标准是自愿性的,这个词我觉得有待商榷。虽然字面上叫自愿性的,但是很大程度上更靠近自律性,它是有约束力的,只不过这个律跟市场本身运行的过程当中如何来解决一些不符合规则的问题,或者超出管理范围之外的一些问题,不是一个纯自愿的。纯自愿在中国大家理解为可执行,可以不执行,你的意愿是执行。在中国有一个误区,大家认为是强制性的,可是上午介绍目录的时候也说不是强制性的。我虽然在文字上有一些较真,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各个主体怎么理解这些规则,还有接下来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这些规则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我们和王教授开会的时候,有专家问到你们在设计绿色债券指引规则标准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惩罚性措施,回答是没有,因为这个市场还没有起来。上来就说惩罚性,会把人家吓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也许是一个好的时间点,因为大家的担心是在市场规则不够完善或者执行不力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案例出来,怎么解决。这种case出来,使大家对市场的信心有影响。另外一方面,如果不进行惩罚,市场能够良性的有序的发展。这跟激励性措施是相关联的,有激励、有惩罚,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规则应该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否则很多问题我们都面临如何去解决。

主持人:刚才谈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部门之间的协调,这也是我们目前希望能够跟相关部门沟通的。因为央行、交易商协会、上交所、深交所基本都是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发改委他的指引一个特别大的优点是后面的激励措施非常具体,细节很好。由于后面的激励措施非常好,在前面的约束上,比如说没有有关信息披露,没有建议要做第三方认证,也没有信息披露,同时没有专户管理,怎么判断它是绿色上面还是比较松的。因为他是按照发改委产业支持政策系统去做的,所以框架很大,很有可能放在里面会出现问题,发改委的相关领导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下一步怎么做我想他们还有一些具体的想法。

我本人从08年、09年研究碳金融,那个时候梅总已经是这个领域最先锋的人员,当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请梅总介绍一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

梅德文:非常感谢绿金委邀请北京环境交易所来介绍一下国内碳市场。碳市场放在最后一个讲,也显示出碳市场初步发展的地位,还是比较弱小的,这也一个真实的反映。

2013年开始中国在京津沪与湖北、深圳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截止到去年年底,碳市场的交易量大约5000万吨,交易金额大约20个亿。今年绿色债券市场要发行4000多个亿,这样比较起来,确实中国碳市场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重要的市场机制、金融手段,我们认为碳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和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共同宣布了要在2017年中国建设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今年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包括发改委也发布了一个《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市场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17年开始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十八个子行业年排放量等于或超过一万吨二氧化碳的企业,都要强制减排。经过计算,大约有一玩家企业要纳入到强制碳减排市场中。中国初期参与分配的碳配额大约在30亿到40亿吨之间,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20亿吨。

再经过计算,根据这样的模型推导,2017年之后中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可能会超过4000亿,甚至有证券公司预测中国碳交易量甚至达到1万亿以上,发展成为继证券交易、国债交易之后第三大大宗交易市场。这是一个基本的发展现状。因此,碳市场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市场机制金融手段。这是关于全国碳市场。

说一下北京碳市场。刚才说的一共是七个试点,京津沪四大直辖市、湖北、深圳七跟试点,按照交易价格已经形成了三个梯队,像北京平均价格超过40块钱,包括深圳,从交易价格来讲北京和深圳是第一个梯队。像天津、湖北、广州这些地方20块钱左右,这些是第二梯队。上海、重庆大约是10块钱左右。七个试点从2013年开始做交易,经过两个完整的履约期之后,已经形成了三个价格梯队,北京、深圳第三梯队40块钱,天津、湖北、广州第二梯队,上海、重庆第三梯队。七个省市从行业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机制、第三方核查的制度设计以及交易标准,比如北京市现在已经严格到年排放到50万吨以上的企业要严格管控,比如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由于这七个试点从行业覆盖范围,从参与控制排放的标准、配额分配的机制、第三方核查的安排,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交易产品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现状。北京在七个交易试点中,基本形成了规范有序、活跃、市场供需平衡、碳价走势平稳的市场。

北京的特点,第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框架方案。碳市场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有一系列的法律设计。碳市场归根到底是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因为必须保证严格立法,北京市设计了1+1+17的法规体系。北京市的立法名字特别长,《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名字非常长,因为有一个严格的前提,一定要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之下开展碳交易。碳交易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总量和交易,市政府做了碳交易的管理办法,市发改委又做了17项的配套政策,北京市中国七个交易试点中政策设计最严格、最完整、最规范的一个市场。

所有的改革都是研究、试点、推广三部曲,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有一个试点。现在经过两个履约期之后我们可以对中国七个碳市场试点进行评估,北京严格立法,非常注重顶层设计方案,1+1+17,未来中国碳交易市场这肯定也是重中之重。

碳市场根本的理论还是价格机制,碳市场最最核心的理论还是在于通过一个透明的可预期的真实的价格信号来引导稀缺的碳资源配置。如果价格信号是伪的信号,就不可能引导中国碳资源市场的配置。碳价格怎么形成的?除了立法之外,北京特别做了一个制度设计。碳配额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就像资本市场的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交易市场。北京在配额发放方面坚持科学管理配额,注重完善碳排放的控制机制。一级市场碳排放的配额机制上北京不是超发滥发,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容易造成价格紊乱。三是奖惩结合、激励和约束结合。

北京市是多主体,北京市企业、事业、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在全国七个试点之中绝无仅有。北京是全国唯一开展碳汇交易的试点城市,已经开始了第一笔,7.3万吨来自河北承德的碳汇,交易250多万。虽然很小很小,但是是中国碳市场的重要一部。

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区域交易,我们和河北承德,以及即将开展的和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因为碳市场归根到底也要实现全国统一性市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如何交易也需要探索。总而言之,北京从方案设计、立法、配额的发放、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建立、产品监管等等方面,在全国做出了重要的表率。

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日本相关机构经过长期研究之后,日本选择了要跟北京合作。前段时间在发改委气候司的指导之下,北京、首尔、东京做的一次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探讨,中日韩关于碳交易市场的座谈会。日本认为北京碳市场不管是从立法、从规模,还是从产品设计、从履约各方面做的是最稳健的、最有效的、最有流动性的。

北京交易量截止到目前为止,2013年11月28号开始做交易,经过两个完整的履约期之后,交易金额2.6亿,交易量600万吨。这么少,主要原因,第一,七个交易试点是分割的、区域性的,不是跨区交易的。第二,目前中国碳市场全部是现货交易,严格限制竞价等其他的交易手段,只能停留在最原始最稳健的交易手段上。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配额发放全国倒是第二,北京作为一个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型经济,北京已经把年排放量5000吨以上的企业纳入到强制性减排名单中,在七个试点中仅仅比深圳多一点点,但是我们交易量稳居全国第三。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碳交易枢纽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在制度设计方面,发改委领导以及来自海外的相关机构都认为北京是最稳健的、最完善的,最具备可复制性的。所以,我们也希望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碳市场建设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梅总。刚才梅总说最后一个发言可能重要性没有那么强,恰恰相反,碳市场是非常重要的。碳市场建立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形成合理的碳价,有了碳价之后企业的减排成本以及投资低碳的收益都有了价格标准。所以碳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碳市场的重要性举一个小例子,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中财被纳入到北京的控排单位。中财一开始没有太关注,第一年履约的时候结果配额不够,最后花了几万块钱买的配额。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痛定思痛,申请了教育部的一笔经费,用于学校的节能监测,这样就可以看到哪里不好,可以节约成本,希望我们的配额能够够。说明还是可以激励到相关企业去实行减排行动的。

再请教一个问题,目前七个碳交易试点您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三个价格阶梯,反映了同样都是减排,为什么在北京价格高,在上海价格低。假如同是钢铁企业,很可能意味着赋予这两个地区企业的竞争力就不一样了。在北京企业给他压的帽子就高,在上海的成本就低,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的时候,您觉得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市场机制的准备、控排机制的准备以及投资机构的准备具不具备表现。

梅德文:非常感谢王老师又给我们碳市场一个机会。碳市场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做总量与交易,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要有一个总量,第二要交易。从这个理论来讲,必要条件就是统一标准、做大规模、严格立法。

不是说我们自卖自夸,说北京多么好,当然也可能因为北京是全宇宙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所以北京把碳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来推进。因此我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个工作。七个试点三个价格梯队,为什么会这样,影响价格主要的要素第一是有没有严格立法,目前只有北京和深圳是人大层面的立法。这也同样说明即将到来的中国碳市场也会进一步立法。

第二,标准问题。七个省市价格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像春秋战国一样,秦楚燕韩赵魏齐,标准都不一样,包括行业覆盖范围、配额分配的标准以及第三方核查,还有交易的标准,交易规则、交易收费以及履约的标准等等都不一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允许试点是好的,但是未来的碳市场还是要统一标准,只有严厉立法、统一标准才能做大规模,这样才能吸引真正的主流的金融机构来进入碳市场。如果没有规模,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严格的立法碳市场也建立不起来。

碳市场的核心是市场机制,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影响竞争结构,通过影响竞争结构来确定真实的价格信号,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来管理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这是金融的核心原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交易产品的设计,交易规则的设计,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目前最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建设。因为毕竟有很大的技术含量,从各个要素、各个方面。我们非常愿意与全国各地开展合作,我们研究决定要拿出几千万帮助全国各地来做能力建设。

不管是行业覆盖范围,还是配额的分配机制,第三方核查的引进,以及交易平台的建立、交易系统的开发、履约等等都是需要人财物的,我们愿意拿出几千万帮助全国非试点地区开展能力建设。我们最近也跑了很多省市,机会难得,做个小广告,我们愿意跟中国非试点城市合作,为中国碳市场尽绵薄之力。

主持人:最后请各位专家每人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们对未来这个市场的展望

徐光:我只讲绿色债券这块。绿色债券下一步应该会和我们这十几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整个债券市场发展一样,保持一个持续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态势。

余晓文: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大有可为,从中国市场本身的发展我们讨论了很多,但我要强调的是从一个不断吸引国际投资者,并且增强他们对中国市场信心的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稳健的规划,要有透明的信息,市场发展的承诺,这是他们信心的来源。中国的债券市场,包括监管者、政策制定者要提供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国发行人要走出去,绿色债券市场走出国门,他们也需要获得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也需要相应的监管和政策的到位,能够支持和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出去。谢谢!

张顺容:中国的债券市场我就不用说了,希望不管是发行端还是投资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跟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希望有更多熊猫绿债或者有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国内的绿色债券,同时也有更多国内的发行人到海外发行绿债,也就更多的投资人去投资海外的绿债。在市场互通的同时,绿债的标准不管是和谐化也好,还是整个市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梅德文:碳市场经过欧盟十几年的发展,虽然目前发展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它应该是最行之有效的,能够低成本、高效率促进中国节能减排以及间接促进环境治理的这样一个政策工具,相比其他的以关停并转为代表的行政手段和以收费、收税、补贴为代表的财税手段,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机制,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应该是最低成本,能够最有效率的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这一点对中国发展中国家,作为最大的排放国家、最大的能耗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制定安排。从微观层面来讲,如果我们做到严格立法、统一标准、做大规模以后,未来中国的碳金融也一定会大有可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产品创新,包括回购、质押、掉期、托管等等,我们也做了很多绿色金融的创新。我们要成立碳金融工作组,做更多碳金融的创新,帮助全国各地做能力建设、做渠道整合,在其他方面为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我们相信碳市场一定会发展成为中国节能减排方面以及帮助三去一补最行之有效的资本红利。

主持人:谢谢四位专家非常精彩的分享。很高兴今天被提升为作为主持人,有很多机会跟他们沟通交流,专家们的观点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讲也是受益良多。时间有限,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探讨,比如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合作,包括熊猫债以及投资人在境外发债的问题。包括碳市场、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其实都是非常值得去研究和深入讨论的话题,未来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在座各位朋友们对这方面感兴趣也可以跟专家进行沟通。

感谢各位坚持到现在,谢谢你们支持绿金委。

分论坛四: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

主持人:今天下午我们的论坛仅有的外宾都在这个论坛上,因为我们刚才的两个论坛都有一些拖延,特别是我们的听众参与讨论都没有进行,讨论还意犹未尽,所以我们这个论坛的嘉宾稍微有一点多,可是每位嘉宾尽量时间稍微控制一下,原先说7到10分钟,现在大概5到7分钟左右,我们先做一个个人陈述和金融合作的介绍,之后我们再看嘉宾之间有可以进行讨论的,如果嘉宾之间没有我们请大家进行讨论。大概20分钟左右,我们大概留20分钟左右的时间跟观众进行互动。我们的专家比较多,第一位是英国驻华大使参赞郭科林先生,第二位是来自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金融专家邵长毅先生,第三位是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朱寿庆先生。第四位是来自鲍尔森基金会中国顾问孙蕊女士,保尔森基金会在华盛顿有一个绿色金融的论坛。周小川行长专门在上面做了绿色金融的发言。第五位是来自英国的Trucost的CEORichard Mattison先生,他是专程从英国过来的。Trucost公司对我们的工作作出了重大的积极的贡献上午发布了关于中国资本估值的项目的报告。第六位是彭博慈善基金会环境项目中国负责人杨爱伦女士,他们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对中国绿色城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我们就邀请嘉宾先做专题的演讲,每位控制在5到7分钟之内,如果超过10分钟的话我可能会强行打断一下,

郭科林:大家下午好我是英国大使馆的郭科林,首先我非常荣幸能收到绿金委的邀请函,并代表我们的大使馆,由于我汉语水平有限,接下来用英语演讲由我的翻译来进行。

大家下午好,我觉得我肯定会听主持人的话把发言控制在5到7分钟,因为我想说的主要是4点。第一点我想说的是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我们可以卡到从世界各个国家角落,比如说伦敦、纽约、新加坡、东京、富兰克林包括中东,大家都关注到中国绿色金融的进展,中国这方面的进展是非常快的,而且中国政府是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所以我们认为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其他的市场。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大家关注的另外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问题是全球性的,大家也知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其实就是行业污染,我们很高兴看到在这方面有一些改善,但是对我们大家来说这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不仅仅是空气污染在内的环保问题,还有气候变化比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所以这就是说如果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女人取得很大的成功,对英国和对国际社会来说也是有帮助的一件事情。

现在已经是我的第三点了,我想说明的是国外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在内既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信息来源,我觉得从其他国家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对中国来说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知道大家今天已经进行了很多的讨论,比如说对绿色的定义、信息披露以及报道机制等等,在英国我们有绿色投资银行,这其实是有双重的标准的,既要做到绿色又要做到盈利。另外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英格兰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希望把绿色金融通过G20上升到一个全球的层面。

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我知道绿色金融领域已经吸引了全世界投资者的目光,可是在巨大的需求下,我们需要谨防洗率(音),资助那些受质疑的项目,我们要统一的标准和透明度,这方面我们也要有更高的透明度。最后我也感谢主办方也感谢祝贺绿金委应今年的第一个年会。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郭科参赞的演讲,我们简单地做一个总结,现在全球生态环境还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绿色金融的成功对全球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互助的,对全球发展都是有益的,大家都应该形成一个共同的合作伙伴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此外,绿色金融还需要一系列的发展,包括标准定义,希望大家共同来做,这是我简短的总结。下面我们有请第二位发言专家邵长毅先生,来自世界银行。

邵长毅:非常荣幸,这次讲的是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我想讲世界银行肯定是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马主席刚刚从世界银行总行回来,世界银行是今年5年计划今年截至比“十三五”慢一点,下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制定,但上一个下一个五年,绿色金融都是重点问题。

我在北京办公,很重要的一个项目是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不光是世界银行的福祉而且关系到我本人的前途,我跟世界银行签了三年的合同老板有几项任务,有一项是绿色金融的研究,有一项是实施绿色金融的贷款项目,两个项目完成不了的三年都要结束。我感觉也是很有信心,即使结束了可是我感觉在这个平台上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参与了很多次的绿色金融的研讨会,非常有收获。

我下午听到了地方的金融合作,我在想切入点就在地方来做,我报告一下我现在正在想的几个想法。绿色金融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城镇化的背景,一个是环保的背景,根据中国的改革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一个是金融体制的改革,这两个主题跟这两个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先讲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叫基础设施基金的项目,这是一个省正在做的。基础设施基金国外有很成熟的经验,国外既可以做发债也可以做贷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一个是想把债券达成基础设施基金,基础设施基金基本上在成熟公司的基础上建立成立一种PPP的形式也好,关键是一种贷款的机制,现在贷款是不可以做的,人民银行正在修订非存款类放贷的条例的办法,这个我们正在取得突破。现在解决城镇化的问题,现在相对说环保是一个新的项目,主要收益是投融资的问题,通过基础设施基金一个是通过股权的形式加入,第二我们考虑要以债券的形式,比如说世界银行长期稳定的资金作为一种种子基金加入到基础设施基金里面,同时加到能力建设来推动基础设施基金的进展。我们这个组织架构我们的创新,实际上是金融机制的创新,有的同时来问我你搞不搞能源项目,搞不搞环保项目,我们有能源的专业我们也有环保的专业,这个角度从金融机制创新的角度来说来设立,基础设施基金我们加的模式通过基础设施基金解决小城镇的投融资的问题。在省一级相对来说可以发债,到了小城镇这一级本身发债的能力受到限制,通过这个积累经验进行投资和融资。

第二个想法是更有挑战性的,一个绿色基金的担保机制的设计,领导们多次提到了,这是我们想做的问题,现在资金的缺口非常大,如果单纯通过基金的形式存量基金的投入总是碰到基金的问题。我内蒙听到的有投入有5000亿人民币,我们现在的感觉都有钱,很多的同事和朋友说,这只是一个短期的问题,真正的环保小城镇推上去以后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生成以后,经济的需求是大量的,尤其是对一些小城镇和环保项目需要是一种补贴的形式,后来必须有担保的机制来撬动这些东西,马主席也提到了担保是跟商业银行来分担的,商业银行的分担相对来说还是有更加成熟的经验,商业银行是长期存续的,基金也是短期存续的,所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基金要长期存续的,比如说基础设施基金,第二个是担保怎么跟基金来贴合,我们感觉这是一个难点。印尼有一个成熟的经验是基础设施基金,中央政府成立的基础设施基金,有一个担保的机制,专门是基础设施的担保基金,世界银行担保基金注入一些贷款,同时世界银行有一些成熟的能力建设在里面。我们现在也想做这个问题,从中央的层次和角度来讲,我们审核了担保的基金,甚至是一个地市的融资担保基金,我们再接着做。

如果有一个严重的项目我们也是积极地争取,如果想参加我们的项目预算的请到马主席那报名。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的朱寿庆先生发表他的观点。

朱寿庆:上半场的形势不太一样,上半场大家都做了演讲,下半场以自由讨论的形式更为合适,今天我没有准备发言稿我谈几个方面的感受。世界金融研究所是一个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智库,主要是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各项工作,六大块,一个是气候、一个是能源,第三是城市交通,第四是水、第五是森林、第六是粮食,这六个领域都跟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相关,从横向来说,我们有四个切面,就是商业、政府等,我们是一个矩阵式的结构,就把跟气候变化有关的,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融合到里面去了。今天的主题是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在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当然中国从去年前年开始主持下的各种机制,通过各种机制中国在这方面是走在了世界前面的。首先是去年启动的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做的调研项目。马首席领导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世界金融研究所也参与了,提出了15条建议。这15条建议里面包括了世界上好的做法,接下来国合会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组,现在的陈行长的主持下还有世界金融研究所的主任的主持下共同参与的。这个小组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范例,国内有一个研究机构,中央的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都参与了。

去年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信贷的公报,7、8天以后发改委也发布了绿色金融的指引,这些标准的制定商务通过王遥主任的演讲,大家也看到了都是参考世界上的比较好的做法来制定的。我想提出一点,如果是看看这些标准指引和公告,大家能看出一些区别来。我想提醒的就是绿色债券市场在中国刚刚启动,而且发展非常地快,过去的几个月发行量占了将近世界的一半,我们是不是在债券启动的阶段就应该制定好的标准,制定比较详细的规则,让市场健康地发展,还是说不需要很详细的规范,让市场一哄而上,我自己的感觉是需要好的规则。因为刚才郭科林先生发言的时候也提到了发行率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发行的资金不可以用在污染的项目上,如果说一个发展的企业又有传统能源又有新能源,如果发绿债用来充实资产负债表的话是有问题。在绿债领域里制定好的规则,以防止道德风险和防止监管套利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是绿色银行和绿色基金的领域,我们提出来要设立国家级的绿色银行,这个想法后来放弃了,设立了国家级的绿色基金,绿色基金因为更灵活可以多放贷款也可以做股权投资,机制非常地灵活,这个想法这样做是对的。我们也研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办基金和办绿色银行的经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国外的绿色银行和绿色基金往往是使用政府的基金作为种子基金撬动资本的。一条原则是在这些基金和绿色银行的运作过程中,不可以去跟民间资本竞争,因为用的是公共资本,既然是公共资本建立的就应该补充民间资本不愿意做的事。这是一点我想强调的,再就是绿色领域的信息披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中证研究院的道理性在做披露规则,国际上很多的做法是很大的,南非和法国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再一个领域是保险,刚才休息的时候还跟蔡秘书长谈了这个问题,我感觉蔡董事长有非常好的想法,一会儿讨论的时候也可以讲讲保险的问题,保险对绿色金融的重要领域,而且对环保会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很多的问题在结束以后可以讨论。

主持人:感谢朱先生的发言,下面有请保尔森基金会的孙蕊女士发言。

孙蕊: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应邀参加绿金委的年会,来分享保尔森我们基金会做的工作和目前推动的中美之间创新的合作的商业。首先,保尔森基金会是由原美国财长保尔森先生2011年成立于芝加哥大学的非营利性智库,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中美两国的互补协作,才能应对当今最紧迫的经济与环境的挑战及我们希望通过可持续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加强中美两国的关系,今年中国作为G20活动的主席国,在议题当中绿色金融也是作为一个突出的议题,这也会成为今年G20中国的非常的亮点,上周六我们在华盛顿主持了围绕G20的绿色金融的研讨会,同时保尔森基金会还会与马首席合作,在G20峰会之前提供政策和建议,同时有一个建议递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联合举办的G20工作会议。

中美两国元首于2014年11月达成协议,加快中美两国经济向低碳型转型,当今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技术和经验都是可以应对并有效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平衡新技术初期的投入和长期回报的矛盾,创新型的机制可以为两者之间驾起桥梁。中美相关的企业启动了中美签署节能基金合作的有关工作,并在去年习主席访美期间发表了联合合作倡议,中美将实现创新的合作机制,筛选成熟的铺持续发展技术,并为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推广应用制造好的商业模式。

我们制造了中央财办和保尔森基金会牵头的涵盖中美两国技术公司的基金筹备组,核心团队包括中建总公司、中建材等,美国公司大部分是技术公司,包括了陶氏化学、通用电气、联合技术、霍尼韦尔等等,同时也包括了美国的一些基金公司,也包括了美国的投行。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拉动向内需消费拉动的转型,与此同时要从粗放的增长方式向更集约更绿色的发展方式转型。在这时候中美两国的资金需要合理投入到低碳行业,可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共同创造绿色就业机会,如果有完善的监管措施和合理的激励机制,私营部门就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们不是一个慈善基金而是一个商业可持续的基金,将通过全新的创新的中美跨境的PPP模式,以商业化的运作向市场郑梦,市场是能够使节能投资实现盈利的,降低能源使用强度是中国平衡能源现状的战略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目前,基金会已经在江浙一带进行了融资模型的搭建阶段。我们希望有带动性试点的项目,以点带面一小促大,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落到实处,成为中美合作调研的典范。

本周三,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了保尔森基金会的圆桌讨论,包括一行会的领导发改委、住建部和国家能源局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我们共同讨论了中美建筑节能基金的机制建设和发展路线,从更宏观的层面我们在推动探讨推动可持续增长,这对中美两国自身以及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都是有意的,全球低碳经济的增长需要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金能够为全球和中美两国之间能够在绿色金融上的创新的融资机制,打造一个比较好的典范。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孙蕊女士介绍了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的合作和设想,第二她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平衡新技术的初期投入和长期回报的矛盾,由此她提出了创新性的融资方式,中美建筑节能基金要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正在筹备期间,我们也希望这个实验和设想能取得成功,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包括绿色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参考的模式和方向了。

下面有请来自TrucostCEORichard Mattison先生发表他的观点。

Richard Mattison:你好!大家下午好!我是英国英国Trucost的CEORichard Mattison。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绿金委的年度大会,我非常抱歉没法儿说中文跟大家沟通。

Trucost其实与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已经超过了15年了,我们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库里面包含了7800多项环境指标,600多家上市公司。可以说2015年是绿色金融的元年,过去一两年的发展已经足以超越了过去十年在这方面的努力。绿金委提出的14条重量级的建议,其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里非常完整和清晰的举措。我们可以看一下法国最近也颁布实施了他们的能源转型法案,强迫要求法国所有的金融行业和企业将气候变化融入到投资的核心流程和决策中。众多的养老基金业逐渐地像低碳环境友好投资转型。绿债的市场也是非常蓬勃发展的,截止到去年已经达到了3250亿元的规模,预计今年将成倍的增长。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绿色债券文件的国家。最后196个国家也一致同意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低于两摄氏度以内。昨天在世界地球日巴黎气候协议也正是签署生效了,所以说2015年是绿色金融的重要一年,可是2016年将是绿色金融辉煌发展的一年。我非常有信心可以看到16年更多是将理念转移变成实践,将绿色金融切实地落地。

对我们来说常年以来也一直与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合作,将环境数据分析与资本分析有机地融入到决策里面,从资本配置到信用风险分析。比如说我们前段时间也在巴西和印度帮助当地的银行将自然资本成本分析结合到信贷里面。我们也与众多的资产所有者合作,比如说挪威主权基金、荷兰的KGG(音)还有加州的基金,为他们提供数据分析,将有助于这些投资者使用,向可持续经济转型。

最近我们也在跟标普开发了一套绿色债券的评估方法,目前征集社会的意见。我们前段时间也跟上海交易所、中证服务公司开发出国内首只碳效率指数,今天早上中证领导有详细的分享。今天早上我们也发布了自然资本分析报告和工具,也得到了绿金委、央行还有英国大使馆的支持。我们为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G20绿色金融将要得出来的成果感到十分振奋,我们非常期待在9月份与东方金城(音)公司推出的有效的中国绿色债券的评级框架,敬轻大家关注我们接下来的一系列的动作。

我相信资本市场在向绿色公平和繁荣经济转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我期待与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和相关机构合作,加速中国的绿色转型。谢谢!

主持人:谢谢Richard Mattison先生的分享,他的观点是首先回顾了2015年全球绿色金融相关的发展,提出了2015年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元年,2016年他觉得是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实践,可能出很多的实际成果,他特别地提到了Trucost,我觉得Trucost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一个微观实体的典范,是为很多的实体经济包括工商银行跟上交所一块上了碳焦虑指数,特别是看到了挪威主权基金,提出了推出了所有的煤炭投资,所以主权基金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主权基金,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我想Trucost后面做了很大的支撑,接下来在中国会可能进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动作,希望大家关注。

下面一位有请蓬勃基金会的杨爱伦女士发表她的观点。

杨爱伦:今天能在绿金委年会上一起来庆祝过去绿金委所取得的成就,我感到非常地荣幸。我先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彭博慈善基金会,包括彭博个人、彭博企业还有彭博私人的基金会所有的都是慈善的捐款,我们在全世界120个国家都开展工作,在去年一年的捐款的金额达到了5亿美金,我们一共在5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包括了公共健康环境艺术文化教育还有政府创新,这是我们主要工作的五个方面,但是在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会是环境项目,我们最追求的合作伙伴就是和绿金委的项目。

我着重介绍一下我们跟绿金委的合作的项目,从我们的合作的思路上来说我们非常地希望这个合作是除了在资金这方面的支持以外,也可以提供我们在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和其他的专家的资源,在媒体宣传各方面的支持的力度,这都是我们希望跟绿金委合作的领域。从具体的议题上来说,我们的合作大概是包括了一下这两个大的议题,第一个议题就是在城市的投融资的领域,今天在整个年会上也是非常高兴地听到了城市这个词不停地地被提到,大家慢慢地觉得城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位,也是在绿色金融这个话题上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在跟绿金委的城市投融资的合作方面也是采取了矩阵的方法来组织我们的工作,一方面包括三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建筑交通跟能源,另外一方面也是从各种适用于城市投融资的金融产品,包括绿债、贷款还有PPP等更广泛的模式的讨论,希望能探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所适用的各种金融产品。我们也是希望这也是一个平台,能够把一些金融方面的专家跟一些能源行业的专家能够带到一起,比如说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也同时一起介绍参与了其他的三个重要的单位,在建筑这个议题上,我们帮助了绿金委还有保尔森基金会这方面共同的研究,交通领域跟能源合作,还有能源方面是跟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的一些合作。

第二个大的议题合作是在一些创新的金融产品上,包括绿债,我想说的是绿金委的课题是要更广,我现在提到的是这些项目彭博的支持也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支持可以惠到各方面来,我们是中间非常微博的一部分。除了绿债的课题还有保险是我们保险学会的蔡老师这边主持的一个课题,还有绿色债券指数,还有绿色评级,这是金海年老师帮助主持的话题。所有的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都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展,我们也是非常地荣幸。

最后我想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彭博作为一个企业在全世界参与绿色金融这个议题的重点。大家都知道彭博是一个金融数据的提供商,对彭博商业的立足跟企业的理念来说,信息公开就是非常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全球的绿色金融的议题上的参与,现在最主要的重点是在G20的金融稳定局下面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委员会,是关于金融的信息披露的,这是由彭博先生跟英国的麦考利先生(音)一起组织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是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探讨金融相关的信息披露的标准跟一些新的做法的建议。非常感谢大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跟大家探讨。谢谢!

主持人:我总结一下杨爱伦女士的观点是,她介绍了彭博基金会在中国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绿金委,是跟绿金委相关单位合作的一些项目的简要的介绍。第二有提到了彭博企业跟全国金融稳定理事会合作了一个信息披露的项目。我想马主席到这边做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是各位嘉宾、各位专家他想了解,各位认为当前绿色金融和国际合作领域最优先、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请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我们这个小环节是简短的头脑风暴,大家请随意发言。

蔡宇:我是上一个环节的主持人,我觉得上一轮的各位嘉宾的演讲非常地精彩,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特别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我觉得我好像已经忘记了我做主持了。整个的这一段我完成了以后就和朱寿庆老师有一个聊天和交流,后来朱老师说你留下来参加一下这个环节吧,他说我希望多讲讲保险,我想结合国际合作,我觉得这一年参加了绿金委的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的感触是,保险业应该自身对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已开展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更深入、更细致的总结,因为去年刚参加这个工作的时候,大家一说到什么是绿色保险就讲那是环责险,可是通过我这一年的研究,绿色保险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可是绿色发展角度我们没有做一个总结。比如说保险业目前为止国家财政支持的险种只有两个,一个是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有一个分类是森林保险,去年保险业在森林保险方面提供的保障已经是覆盖了70%的森林,还有90%的工艺,过去总结农业保险没有放在绿色保险下面。去年第二个财政补贴的险种,保险业目前为止有两个,一个是国产首台套,首先是服务于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升级,在符合工信部所列的首台套的产品目录的名单设备买特别的质量保险是有财政补贴的,列入工信部这个目录的产品一共分三大类,符合这三大类的标准买保险就有补贴,第二类是节能环保突出的设备,我们也没有总结为绿色发展。还有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很多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这个保险是什么?因为银行在发债的时候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会要求希望申请贷款的企业。信用保险如果银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的话是需要有抵押资产的,但有一些轻资产企业是没有的,通过提供一个保险产品,可以做到无抵押贷款保险,很多小企业也是绿色企业,还有保险做了很多的绿色投资,前一阵我们请我的同事帮助做了检索,保险公司地铁投资,保险公司高铁投资,保险公司核能投资,保险公司风力投资,保险公司光伏投资,我发现投资量都很大,比如说北京地铁、南京地铁以及国内沿线省区的地铁都有保险业投资,还有京沪高铁是保险业非常知名的投资项目,还有郭行长讲过的金风科技保险业也有很多的投资,还有光伏企业还有债券和股权方面的投资,可是我们保险业这方面没有以绿色投资角度做过系统总结。所以我第一个感受是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保险业应该对发展做一个系统总结,动作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会更拓展服务领域。第二方面的感受是参加绿金委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创新了很多的绿色金融工具也会有保险需求的,有这个平台的交流会让保险业去思考,去了解怎么样去创新产品和服务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还有就是,我们谈了很多绿色投资,都是发行,也是有买家的,保险机构投资额是一个重要的买家,通过平台的交流可以让我们作为买家的机构投资者更多地了解我们买的需求,一个市场有卖有买,这个市场才可以形成,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我觉得搭建这个平台去促进相关行业交流合作是非常好的。

第三方面我想谈谈国际合作,因为现在我们在参与这个平台的过程中,了解到发达国家在绿色投资,保险资金包括养老金的绿色投资方面,还有在绿色保险产品设计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创新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发,我也非常感谢有这么几个交流。我是觉得,刚才主持的时候我讲了一句话,李克强总理前一阵在我们国家非常知名的大学调研的时候,在中间吃饭的时候有一些学生请教他,说总理我应该论文怎么写,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工作,总理就讲你题目不要做太大你要做小题目要小切口,凡大事必做于细,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研究工作非常好的指导,在国际研究合作中,怎么样大家做一些非常务实的接地气的,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一种产品,我觉得这样研究和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蔡理事长的回应是对朱老师的回应,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保险可以扩展绿色保险的内涵,保险业包括了其他方面,另外保险还包括了绿色投资,另外是绿色相关平台的交流促进绿色保险有很大的帮助。第三是国际合作是绿色保险的发展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蔡秘书长开了这个头,国际金融公司的周蓉(音)女士也想发言,我想邀请她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周蓉:其实主要是利用这样一个要求,要我做一些补充,因为的确世行本身也比较复杂,每个部门的功能也不一样,今天感觉大家都在谈绿色投资,我们在国际金融公司的小团队做工作的切口可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我们这个部门其实擅长的是做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之所以我们会把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来做,包括我们全球有70多个专职的环境背景、社会背景的专家专门来看所有的投资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一个是因为IFC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声誉的风险以及由其他的环境社会带来的很多的风险,我们早期在投资中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说最早的水的项目导致了长达20年的争地的纠纷,所以那时候我们反思投资的项目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环境的因素,所以在项目层面有一些技术标准,叫做绩效标准,现在已经作为全球的项目融资的准则了,也是作为赤道原则的基础。

所以我们中国项目也是在探讨这套标准和应用于中国的投资机构,或者是更广泛的中国项目社会和环境管理,所以中国的合作最早是从2012年开始,对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中,他们是充分地参照了绩效标准作为绿色信贷指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商业银行要求他们开始做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这套经验目前有一个绿色信贷跨国工作小组,在这个工作小组里,被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来学习,但我们也意识到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有很多别的方面目前也在新兴市场国家处于领导地位,我们也希望这些经验通过世行现有的国家的网络,能够让别的国家来学习中国人的经验。风险的角度来看,尤其是讨论绿债也是非常地火。

有绿色信贷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风险,污水处理厂是可以减排,可是风险转移到污泥里面,如果不妥善处置会变成另外一种环境风险,如果污水处理厂运营得不妥当,会面临着既拿不到污水处理费还会被环保部门处罚,这样的过程中这些项目是不是应该考虑建立一套相应的风险管理体制,把先看看他们有没有可能过往有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提出来如何改善,我们对国际金融公司有一套,我们不像国内的环评是一票否决,我们一定是有一套机制发现风险改善风险,我们有比较成型的信息披露的体制,这是我抛出来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讨论。

主持人:周蓉女士介绍了国际金融公司的管理风险的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她进一步提出利用国际金融的网络,把先进的经验通过她的网络在其他的国家进行传播下面请各位专家对刚才提的问题,在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合作领域,你认为最优先的方面是哪个?

马骏:我想提两个简单的问题,一个是给长毅的,你提到世界银行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希望搞类似的担保基金,或者是跟地方合作,这些地方的调研中我也发现了他们是很有积极性的,比如说通过本身的财政资源去搞贴息和担保来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其他融资工具的运用,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能够用比较有限的资源撬动一部分地方的财政资源,撬动更大的、领先的资金的资源,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能力建设的问题,这是给所有的专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感觉到有一些绿色金融的想法比较难落地,它跟能力确实是非常有关系的,这个能力至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还是跟大的银行,跟国际水平差距很大。第二是机构投资者很多人没有充分地意识到的必要性,更缺乏识别资产的能力,我们应该从哪儿切入,具体做哪些事情,可以在短期内比较有效地见到成果,听听大家的意见。

邵长毅:我先简单地回答你的问题,现在绿色担保基金的杠杆,首先担保本身是一个杠杆,一定要设计一个担保机制而不只是一个基金的机制,水用完了以后就没有了,所以必须要有担保的机制。第二,基金现在很多只是股权的形式,要扩展成债权的形式进来。我们在印尼市场做了一笔贷款,这个贷款是财政的担保,最后是用世行的贷款放大倍数损失他来提供担保,这是一种做法。第三,现在担心跟地方的交流,因为基金前后有很多的企业,挪到非绿色的产业去了,这是我们有顾虑的问题,对这个是非常敏感的用途的问题。第四是盈利,实际上我们希望是长期的,利润也是比较低的,有一些企业希望高的利润,这也是有一个项目的,当时在中国一个省市没有成功,因为盈利模式产生的问题,我们想你有一个绿色产业基金的课题,我们估计是安教授的做法,我们想跟他们一起合作,看看你需要我们的支持的话,我们能做一些。能力建设是非常多的,我想一个是小城镇的能力去投资,投融资能了建设,第二是有一些环保的专家,可以配在一起的团队来做。

周蓉:我们IFC的项目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能力建设的问题,我们一部分做了四期的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门关于环境社会风险的,培训的设计其实是希望他们培训完以后还可以在行内做转培训,而且我们接触到的是以前有发生过的,同时我们还专门针对单独的金融机构做能力建设,其实是因为我们投资的商业银行,我们投资的银行汇需要帮他建一套环境社会管理系统,我们也会单独为有需求的非投资客户帮我们做一套体系,但是我们发现最大的难点是在于目前深夜银行更大的压力是业绩上的压力。他们也很少有这个对风险的管理,因为太新了,他们需要有这个信心建立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想接下来我们会和他们做一些试点项目,通过选一些高风险项目,帮他们去做一次净值调查,也按我们的一些传统的方法发现这个风险点,怎么把风险点写到贷款合同里,也在后期的贷款监管过程中每年监督,看相应的风险管理有没有落实。

杨爱伦:的确有这样的担心,关于对绿色金融的定义的一种风险,这个可能是结合能力建设来说的,看到现在有一个明显的能力建设的缺口,就是有一些绿色金融的讨论跟一些行业的关于绿色的讨论,是有脱节的。最好的例子是绿债的定义里还有包括煤炭的一些内容,但是如果你今天去任何一个关于中国能源的主流的专家的讨论都在不停地强调中国煤炭过剩,煤炭风险,各种各样的煤炭环境问题,发改委就在几天前连着发了三道令,所有的煤炭项目都要暂缓批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金融里到底应不应该包括煤炭,因为绿色金融毕竟还应该是鼓励绿色的项目,这方面的担心是有的,这方面的比较好的解决的方案也是可以把一些绿色金融的讨论更多地跟一些行业的讨论可以结合起来,到底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什么是最最前端的绿色,最应该提倡的情景,可以把这个跟绿色金融的专家结合起来我感觉到绿色金融网络里的专家都是在金融产品和机制方面的专家但并不一定是行业的专家,所以这方面是可以做的。也是关于能力建设的想法,绿金委在过去短短的一年里就可以在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作用,我觉得网络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包括IFC在全世界发挥的作用是不是有一些中小银行也可以通过更进一步的拓展中小城市的银行网络,这是有一个规模的效应的,全球的网络、全国的网络越来越成熟了之后,也会越来越容易建设更小规模的或者是相对来说级别更低一点的网络建设。

马骏:关于绿债目录中有没有煤炭的内容,煤炭本身的开采和生产不在绿金委的项目意见目录中,只有清洁煤炭技术的使用才在这个绿债的目录中,这点国际上也有一定得分歧,有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和印度都是煤炭的资源大国,如果完全把清洁煤炭的利用清除出去,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的条件。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尤其是OECD的国家,跟所有跟煤炭相关的技术都排除在外,这是他们所的不同的选择。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电厂,燃煤电厂是不在绿债当中的,是其他类型的清洁能源电厂才能在绿债中。

主持人:我也想对杨女士的问题做出回应,我们碰到很多的国际机构特别是美国可以提供很多的问题,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排除煤炭,因为煤炭是碳排放,我们绿债的目录是做清洁排放。另外中国60%的能源是来自于煤炭,如果不用煤炭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是不够的,进口的影响也很大,这是中国的现实来说,马主席说了资源,可是中国6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煤炭。我们现在提倡的是高效清洁使用,它的本质是减少碳排放,如果高效清洁应该是一个,还有我们要提倡绿色的方面。

朱寿庆:关于能力建设我也补充一点,我觉得马首席说的非常对,能力的确是一个瓶颈,对于银行来说是这样的,对于项目开发商来说也是这样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当然,中国的银行界实施绿色信贷管理应该快10年了从一开始发布绿色信贷管理的指引,最新版是2012年发布的。可是我们限制鼓励投向绿色行业,基本上投资的是限制性的政策,新制投向污染性行业,并没有从环境的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个案分析。进行个案分析的能力应该说是不具备的,我们一直在研讨会上拿着兴业银行作为一个好的例子,因为兴业银行早在07年就加入了指导原则行金融机构。实行的那一套是指导原则对项目的分类,环境风险管理评估的步骤和标准,但是其他银行曾经在研讨会上我提出过这个问题我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成为指导原则的金融机构,我得到的答复是,这样做不公平,如果我们这个行业加入了其他行业不加入的话,我们就会在竞争中比较被动。但实际上还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如果说,一家银行花一点成本去研究透了这些国际的标准,实施这个标准,避免的损失要远比成本大得多。几百倍、上千倍。我想能力建设绿金委肯定是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再就是金融机构,不可能指望银行自己做这方面的能力建设,因为自己本身就没有这个能力,可是绿金委集中了一批这样的人才,Funds本身就是支持公益事业的,国际金融机构就有这个责任,在绿金委的号召下,多变金融机构参与,让它出钱对中国的银行展开大规模的培训,这是最重要的。上次马首席在圆桌会议的时候有人提出来,环保行业也没有多少人,没有多少人懂得绿色金融,在银行业也没有太多人懂环境,的确是桥梁有一个断开。怎么来弥补这个,从长远来看学校需要担起这个责任来,我们需要在人民大学设立绿色金融的硕士学位的点。可是从中长期来看,从短期来看我觉得像绿金委,国际组织、基金会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郭科林:因为我不是全部地了解到大家在聊什么,但确实应该让私人领域为能力培训付款。

其实我想刚才大家一直在谈的绿色产业目录中有煤炭行业的,刚才马首席也解释了一下,我同意确实在清洁煤炭技术使用方面,在绿色金融的目录里加入这个确实是需要来仔细地处理。其实这也就是我刚才发言中提到的,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的定义,标准还有透明度,特别是如果我们想跟国际社会国际标准接轨的话,因为大家知道,现在在绿色金融投资方面其实是有巨大的需求,如果我们要符合这个需求,同时又要避免洗率、刷率的行为还是需要统一的标准的。

杨爱伦:既然提到了自然基金会的作用,肯定不是我的钱可以非常简单地回应一下,我觉得作为一个基金会资助的,在这个领域的困难,这个领域有非常活跃和投入的绿金委的成员,可是这个领域真的是要同时发展,真的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可能是不是还需要考虑是专业的从事这个行业的机构。因为很多的所参与的这些课题的专家,其实是没有办法全职来做这方面的工作的,当然他们的投入是非常地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发现有时候如果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和知识,但有全职的机构参与这个领域,通常一个课题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在中国的领域的情况是全时能专业性地做这方面我说的是非营利性目的的机构,主力军基本上都是国际机构,像Trucost,CDP也好都是国际机构,还有另外一种机构是中国大学类型的学术机构,人民大学也好,中央财经大学也好,下一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能够也培养中国本地的一些非盈利机构和智库类型的机构,让他们有更大的能力来参加,因为最重要的是到最后都是人,只有那样的机构才能全职地培养相关的人才,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方面,加上各种专家老师的帮助,才能把这个领域私人的这一块,包括非政府的这一块扶植起来,这样会更加有帮助。

Richard Mattison:刚想回应一下马主席提出的能力建设的问题,其实不仅在中国,在很多地方中小银行或者是比较小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这方面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能力,但对他们的自身利益来说也要投入到能力建设里。我们其实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工具来帮助这些中小型的投资人或者是企业来识别这个环境上的风险。比如说我们推出了一个水风险在线工具也是免费的、公益性的对外公开的,我透露一下中文版本也在安排,应该是在五一以后有正式的发布,所以到时候也会跟大家分享在这方面的能力。其实今天早上发展的能力也是一个能力建设的很好的案例,因为其实我们设计出来的工具就是希望中国的银行或者是投资机构能够在它的环境风险管理里,能直接用到这个工具也不需要他们花钱或者是花精力研发这套系统。

还有提到法国的能源转型法案,里面投入加强透明度强制地要求投资机构在投资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披露,其实这一点就足够让这些投资机构来关注风险了。

孙蕊:我想对绿色金融和国际合作做一些回应,大方面来讲不光是中国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全球的战略方向,有政府间合作有非盈利机构的合作,我想谈谈是商业合作的,要谈到商业合作首先商业合作的团体就要有一个预期,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绿色投资公司的回报率不会太高。第二,投资回报周期会比较长。第三,如何风控退出机制,使它有足够的现金流的运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中美做的基金中,我们碰到的一个挑战或者说对我们来说专业团队的挑战是什么?你如何把美国的好的技术能在中国的项目中,不是以试点耽搁项目做一个给别人看,如何让它可复制性,如何在市场上有商业可持续性,能广泛地运用复制,这是一个挑战。作为中美建筑节能基金,过么的设立是在证监会的私募部,可是作为中外都投资的基金来说,这样的架构也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我们的基金不同于股权投资基金,先有钱注册先找项目再根据不同项目的评判决定这个项目的金融机构,所以在这块我觉得是需要和国外国内的专家无论是管理方式方面包括风控方面是一步一步需要做最后的审视的。

主持人:绿色项目通常是周期比较长,汇报比较低是一个误区,英国比较多,英国的绿色投资银行年回报率比较低,英国要求该行私有化,关于马首席提的问题,很高兴大家根据马首席比较明确的更有针对性,我的想法是像一个风险分担机制会比较好,英语有一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不是可能让马喝水,中小机构对利润的驱逐会比较大,IFC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以前投资了兴业银行50%的股权,建立了一套机制是风险分摊机制,通过这个兴业银行通过做节能项目以后,IMC不但风险分担了,还有赔偿而且通过这个不需要进行风险的分担机制,他自己觉得这个是赚钱的,我想这个可能一方面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可能还得看机构的意愿通过很多的国际机构有些建立合作关系,可能建立一个风险的分担机制,利润制造了一个安全店,在安全言做这个项目可能就没有原先,原先是说这个项目如果是3%,百分之几就不能接受低一点的风险分担,会以更大的动力来推动,我们国际和国内的机构可以建立环境风险管理机制,这样的话能够促使它有动力来做这个事情,这是我的简单的想法。

蔡宇:银行能力建设我是外行,可是我听了大家的感受我觉得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机构可以合作去研究,但中国自己的金融机构是什么样的特色的能力建设必须得靠我们自己来做,我最近在思考一个很重的事情,大家都在讲ESG,都会说中国的ESG应该有中国特色,我在想中国特色建ESG重大的特色是什么,我想我们讲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很重要的蓝图,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全面脱贫,所以中国机构的ESG指数是不是要考虑全面脱贫方面的服务能力呢?所以我做了多少的工作,所以中国这方面的绿色建设包括我们也探讨过我们保险这边也跟外资公司还有投资公司做接触,他们就讲现在有一些国际上的大的保险公司,也是宣布跟煤炭有关的就不做了,我说中国现在的情况,首先是要升级换代,要稳步地发布,这个经验和信息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觉得国际的经验可以借鉴,可是自己的能力建设标准要靠自己来做。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嘉宾讨论环节就到此结束,观众和嘉宾有什么想提问的,我想留两个问题。

提问:我们在新疆想推动绿色金融试点想从零开始想整区域的推进,成系统地推进,而不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建设,刚才有的专家也提到了,这个项目是绿色的,那个项目不是绿的,现在我们把绿色金融众多研究成果在新疆这个地方想在哈密地方昌吉地方,克拉玛依地区,准备拿三个地方进行整个区域的成片的系统性的推进,这个推进刚才有很多专家提到的很多的建议,有很多的启发。我们新疆想按照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比如说基础设施基金,确实是需要的,因为好多没有怎么建的,把这个事考虑好了,不春天后来改造的事,另外一个说到能力建设的问题,对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在总部的带动下已经有能力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配合绿色金融人员做开发和研究,总部已经有了,可是下面的分支机构依然不会,益友一个能力建设的传导问题,但还有一部分的金融机构确实没有这个猛烈建设,这是需要市场来进行引导的它的资金无处可投,绿色金融在强力推动,这样的一个市场面前这时候有一点茫然,还有能力建设的需求,这时候我们想拿出试点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还要这样,不容许再看老的阶段,10个人9个人搞绿色建筑,那不是白费了吗。这样的话倒逼他能力建设,如果有这个在这个地方干活,大家提到的能力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大家的印象很深,搞绿色发展一定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督,这一点很重要,这里有一套专户管理资金,由银行监督绿色债券资金软件用于绿色项目,这一点国际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我们把一些绿色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到这方面的时候,也要形成多方位的监督机制。除了有关利益相关的监督,还有一些社会监督第三方监督独立评估,我们研究的框架里面已经有这样的安排了,这些方面有一些国际经验,让我们从一开始少走一些弯路,这是2015年是一个元年,今天已经形成了大家的共识了,我们希望过去的发展模式一样,走了一段路发展还有教训,回过头来修理。我们融入到绿金委进一步的研究中,力争现在走的路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不重复再犯别人已经走过的教训。最后欢迎各位国际专家来到新疆,我们共同谱写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绿色化蓝图。谢谢!

嘉宾:非常荣幸获准加入绿金委的大家庭,我是来自青海省政府金融办,我们青海升一直在想,作为三江之源,作为资源大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样一个地位,战略的位置如何通过构建青海版的地方金融绿色金融体系,尤其是通过打造三江源国家级绿色金融中心的试点,我是消费方也是供给方,政府跟一行三会,还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何形成合力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精准发力持续发力,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还有我再次真诚地向马主席还有绿金委的各位专家汇报,青海在绿色金融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方面责任重大,总书记在3月10日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的时候要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建设,要关注三江源国家工运体制建设,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这是总书记明确指示的。也许,最近6月初中央某些重要的领导要赴青海做一些深入的考察和调研。我们青海人民非常有信心、有志愿,强烈为绿金委、绿色金融事业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主持人:希望在绿色金融实践方面做一些试点和更大的突破,我想尤其是马首席领导的绿金委,尤其是组织这次会议付出了巨大的辛苦,我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也非常感谢大家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个论坛非常圆满地结束了。谢谢大家!

会议议程
9:00-9:30开幕致辞

主持人:

马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致辞嘉宾:

陈雨露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王小康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张红力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李海生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9:30-10:00绿金委理事会会议

主持人:

王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1、绿金委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马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2、绿金委增补顾问、副主任、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的表决

马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10:25-12:00 绿金委成果发布

主持人:

王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1、《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发布 周月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2、绿色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系统第一阶段成果发布 霍中和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3、对《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介绍 陆文钦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遥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4、《中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报告》发布 殷红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5、《关于在交易所建立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议》报告介绍 马险峰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6、Trucost建立中国特定的自然资本资本估值模型和工具成果发布 黄超妮  Trucost亚洲业务总监,环境成本评估专家

7、上证180碳效率指数介绍 赵永刚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

14:00-15:40中国绿色金融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一:绿色信贷

主持人:

方智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

嘉宾:

别涛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叶燕斐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

卢汉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

周亚成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级律师

郑常美  兴业金融租赁公司董事、总裁

分论坛二:地区绿色金融创新、绿色基金与绿色保险

主持人:

蔡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

嘉宾:

郭建伟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新疆金融学会会长

李剑   内蒙古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安国俊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

刘昆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通用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15:50-17:30中国绿色金融平行分论坛

分论坛三: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与环境交易

主持人:

马险峰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嘉宾:

王遥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徐光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助理主任(主持工作)

余晓文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中国项目主任

梅德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总裁

张顺荣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总监

分论坛四: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

主持人:

王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嘉宾:

邵长毅 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金融专家

杨爱伦 彭博慈善基金会环境项目中国负责人

Colin Crooks   英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朱寿庆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

孙蕊  保尔森基金会顾问

Richard Mattison Trucost  首席执行官

曹明弟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审:陈周阳 责任编辑:姜楠 刁倩  美工:董丹  技术支持:韩延妍 邮箱:jiangnan@xinhua08.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