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国内案例 > 西部两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调查(2)

西部两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调查(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3月23日10:04分类:国内案例

核心提示:六盘水、攀枝花等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内向、结构单一等通病日益暴露,“转型”已成为它们必须完成的“考题”。两地在“去产能、转动能”的转型路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在下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还需在托底保障方面下实功。

转动能 善使巧劲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创新,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张剡、李再勇等坦言,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并不轻松,“旧力消退,新力不逮”的阵痛比较突出,必须通过产能重构,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越是能矿城市,越要跳出能矿的传统思维来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李再勇认为,对于“资源”更应该辩证地解读和运用,要用好巧劲,学会无中生有,补齐一产和三产的“短板”。

李再勇告诉记者,以前在六盘水占比不到10%的农业常常被忽略,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却是发展农业最好的土壤。“十二五”以来,当地发展特色农业320万亩,一产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排名贵州第一,已经成为助农增收的主要渠道。

与此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六盘水对外响亮的“绿色招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走进六盘水。“十二五”期间,六盘水市旅游业总收入核心指标实现年均47%左右的增长。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1250万人,旅游总收入73.82亿元。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7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5.6%;旅游综合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547.4%。

无独有偶,“卖阳光”成为攀枝花新的“生意经”。张剡说,攀枝花年均气温20℃、河谷全年无冬,阳光康养产业成为当地转型发展的核心接续替代产业。如今“阳光花城”已经替代“十里钢城”成为攀枝花新的名片。

“今年春节期间游客出现爆棚,达到20万人,我们不得不安排学校宿舍来接待游客。”张剡告诉记者,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从2012年开始进入快车道,2015年旅游收入202亿元,增速达34%。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