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种树人变身卖“碳”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村民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一年前,梯面林场3万亩林地的碳普惠项目获得广东省发改委批准备案,成为了广州首个依托碳普惠方法学开发的碳汇林。梯面林场通过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成交后林场获得碳汇收益。一年来,林场“试水”碳普惠项目为林场带来超过20万元的收益,更为梯面镇带来了绿色发展的信心。

2019年起,广东省将全面推广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模式,全省符合开发标准的生态林均能纳入碳汇交易体系,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广州模式”走向全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广州将以设立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富有国际特色的广州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发展示范区。

梯面林场通过林业碳汇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案例聚焦

从乱砍滥伐到5年完成森林复绿

花都区梯面镇是名副其实的林业镇。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5%,郁郁葱葱的森林成为广州北部一道“绿色屏障”。位于梯面林场内的王子山生态保护林如今树林繁茂,满眼绿色。广州首个碳普惠林业项目落户这里,同时,梯面镇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红山村等成为“网红村”,梯面成了生态保护的“排头兵”。但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在20多年前,这里却一度满目疮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梯面镇村民都把这个挂在嘴边。尤其是2018年林业碳普惠项目落地之后,村民们开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森林。但在2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梯面镇党委书记周耿斌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梯面山林过度开采,采石场、矿场,乱砍滥伐,最高峰时开着189个采石场、挖泥厂。1997年5月8日,乱开挖终于引发了大洪灾,给林地村庄造成了损失,还造成了死伤。“这场洪灾给梯面人民带来了‘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村民们开始积极配合关停清退了林场内所有的石泥厂,2003年梯面采石场全面关停,用5年时间完成了森林复绿工作。梯面有了自己的森林消防员、自己的护林员,到现在从未发生过大的山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红山村等开始走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山村的走红让人们看到了这句话的真实诠释。但是梯面镇近十万亩生态林,多数都在陡峭的山地上。生态林不能砍伐,陡峭山林又不适合开发旅游,如何才能“变现”呢?金融专业出身的梯面镇党委书记周耿斌将目光投向了“绿色金融”,探讨林业碳普惠项目的可行性,最终推动了广州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落地。

3万亩生态林呼吸换来“真金白银”

林业碳汇交易是绿色金融体系中一项多方共赢的措施,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市场部总监林汐淳告诉记者,梯面林场通过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成交后林场获得碳汇收益,而购买碳普惠减排量的控排企业则可抵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用于履约。“对农民来说,很难讲清楚‘碳金融’是什么。但是村民知道只要贡献力量把林子保护好,就能多一笔收入,就有积极性了。”林汐淳说。梯面村民积极性很高,但是要将每一片林地都变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比如项目减排量核算、碳普惠项目申报及减排量交易等流程,这些都是很专业的事,必须有专业人士介入。

林汐淳介绍,梯面林场获签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13319吨,2018年2月这1.3万吨减排量成功交易,成交金额约22.72万元,成为广州市首个成功申报的林业碳普惠项目。去除成本,最终为林场带来了约20万元的真金白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

“以前村民不知道种好树除了给环境做贡献,还能带来收益。如今家家户户都知道了,‘绿色金融’的概念建立起来。”周耿斌告诉记者,村民意识悄悄生变:以前偷砍偷伐经常发生,现在不再随便砍伐了;以前修防火带,碰到自家树木会狮子大开口乱要价,现在积极配合防火林建设;每年清明节村民主动参与防火,不再放鞭炮;水稻收割后,焚烧田基草的现象也大幅下降……

如今首个碳汇林20万元的收益被用于林地保护,比如防火带建设、防火设施添置、防火员技能培训等。周耿斌说,三万亩碳汇林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首个碳汇林“试水”成功也为梯面镇继续发展绿色林业经济带来了信心。“花都区林业资源丰富,生态林有近十万亩,开展碳普惠项目还有很大的空间。”周耿斌表示,目前正在计划将这十万亩公益林都申报碳汇林项目,带来更多的收益。“此外,林场改革时每家都有自留山,将来通过生态林保护发展,带动老百姓发展‘林下经济’,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据介绍,梯面镇将采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思路,借助入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的契机,积极探索碳普惠、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路径。“相信首个梯面镇林业碳普惠项目的成功交易,会吸引更多绿色产业项目与梯面‘牵手’。”

碳排放配额抵押为企业“绿色融资”

林业碳汇是碳排放权交易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广州做了众多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1+4”激励政策,支持碳排放权抵质押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2014年12月推出了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业务,截至2019年5月底,为全省5家企业办理了碳排放权抵押,帮助企业融资4832.49万元。

广州市花都一家纸业公司便是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的受益者。2018年4月,该纸业公司与花都建行向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提交了碳配额抵押登记申请,纸业公司向花都建行融资总金额为200万元人民币,碳配额作为贷款抵押物中的一部分(碳配额抵押数量为5000吨),其他抵押物为纸业公司的固定资产。纸业公司原有银行抵押贷款利率超过8%,由于在抵押品中配置了碳资产,花都建行以低于原利率30%的优惠利率为其发放贷款,该笔融资利率为5.70%,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该笔业务中,花都建行、广州人保财险、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合作推出了国内首笔针对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的保证保险,实现了风险共担。

据悉,该模式将通过广东省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总结完善,逐步推广到全国,形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标准。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全国首批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在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广州模式”成效凸显。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出,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核心引擎作用,制定了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会同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银行公会共同制定《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构建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大湾区共同参与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实施标准和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广州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设立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富有国际特色的广州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发展示范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