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民:绿色金融持续支持供应链绿色化水平提升

10月19日-21日,第三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暨绿色金融生态论坛在广州举办。本届峰会以“塑造绿色发展动能,加快行业发展创新”为主题,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氢能源”“绿色金融”等热点问题,共同为行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寻找新思路。在21日举行的绿色金融分论坛上,中节能咨询绿色供应链业务总监潘爱民发表了“绿色金融持续支持供应链绿色化水平提升,体系化促进相关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11022151910.jpg

潘爱民首先介绍了我国绿色供应链的相关政策。近几年,国家提的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明确提出打造绿色供应链的设想和要求,加快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生产营销,落实生产责任的制度。工信部2016年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工信部从“十三五”开始,连续六年实行绿色工厂评价、绿色供应链评价,都根据具体的要求出台了相关的评价和指标体系。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要求,选择100家左右的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

潘爱民表示,在绿色工程实施指南里,提出了在试点行业里面打造绿色供应链的想法。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提出实施绿色伙伴式的供应链管理。为了配合绿色供应链的工作,国务院在2016年出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了内涵、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责任范围包括开展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规范回收利用、加强信息公开。

潘爱民指出,绿色供应链的主要目的是发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主体作用。做好自身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扩大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引领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实现绿色发展。从管理范围来看,在业务流程上,包括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回收等。市场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及回收和拆解等企业。

潘爱民介绍,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供应链战略要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 绿色生产、绿色回收,建设绿色信息平台。在绿色信息披露方面,披露企业节能减排减碳信息、披露高/中风险供应商审核率及低风险供应商占比、披露供应商节能减排信息、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2018年开始试点的绿色金融业务的考核评价指标,今年从7月开始正式实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人民银行负责24家主要银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等负责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

潘爱民表示,目前,境内绿色标准的范围包括三个文件:经过改版的人民银行的绿色债券目录、银保监会绿色融资统计制度、发改委2019年出台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企业在自身绿色发展中要符合国家的这三个标准文件。绿色金融主要支持领域包括:绿色项目建设活动、环境修复与治理活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活动、资源循环利用活动、绿色项目运营活动、绿色贸易活动、绿色服务活动、绿色消费行为等。

潘爱民指出,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包括: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业务管理策略与流程、建立健全绿色资产智能识别条件、建立科学智能的环境效益计算模型、动态管理受信主体的绿色信用、实施项目全寿命周期绿色风险管控。

最后,潘爱民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要依据绿色金融政策,灵活组织生产建设活动;按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原则,建立采购策略和实施方案;建立供应商绿色信用/碳信用评价管理机制;逐步将供应商绿色信用水平纳入招采评价指标体系。

自2019年以来,大湾区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紧跟化工行业实时趋势,在行业内外引起高度关注。本届峰会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