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周诚君:要防止绿色金融被“洗绿漂绿”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杨明炜)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全球合作”分论坛于10月21日下午在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分论坛上表示, 要更好发展绿色金融并进一步拓展到转型金融;同时,还要防止各种可能的道德风险行为,防止“洗绿漂绿”。

周诚君指出,总体看,目前绿色金融主要是绿色信贷,大概14万亿元,加上绿色债券9000多亿元,加起来15万亿元左右。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绿色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将外部性内部化,转变为企业或经济活动的财务收益或成本,从而产生真正的硬约束。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各种道德风险行为,防止“洗绿、漂绿”。所以,在尽可能给予绿色金融更多的回报、即把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中,还要增加透明度,尽可能推动各种信息披露,确保有良好的监督。

周诚君表示,其一,从目前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看,绿色贷款占绝大多数,绿色债券虽然走在国际前列,但是和绿色贷款相比还占小头。总体看,债券融资较之于贷款融资,信息披露更充分,透明度更高,外部监督约束更到位;同时,回报率也相当不错;而且,国际上也有广泛的认同、共识和标准,容易取得国际支持,也方便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这个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全国债券市场规模差不多和GDP相当,接近120万亿元,所以有广泛的市场认同。因此,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想办法更多地推动绿色金融证券化,尽可能通过证券化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债券类产品和服务,使得我国绿色金融更加与国际接轨,更加具有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具有更好的监督约束机制,从而确保安全性、可靠性和流动性。

其二,一些好的绿色项目,也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更好推动金融支持绿色转型。每个试验区一定有好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项目,申请很大规模的贷款支持并建成投产后,有很好的现金流,而且是绿色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想办法将这些现金流证券化,发行相应的绿色证券化或债券市场工具或产品。这么做有很多好处,第一,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第二,金融机构可提前将资产出表,降低资本占用;第三,将相应的收益早期变现,提前实现回报;第四,盘活资产,募集的资金可以更好地支持当地的实体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

其三,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而言,也意义非凡。现在,有些一带一路项目不仅是绿色的,而且现金流很好。对此,应该把这部分现金流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绿色的、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化或债券产品。为什么?一直以来,国际上对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有些批评意见的,现在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绿色证券产品,不仅让国际投资者分享这些产品的高额回报,而且动员国际投资者和我们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种情况下,所有购买这些证券类产品的投资者,都是利益相关者,他们就会对我们一带一路建设更加理解、更加认同。

对于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周诚君说,过去人民银行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提出了三个机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是建立了绿色金融的自律机制,目的还是要更好的规范发展试验区的绿色金融。第二是设立绿色金融联席会议机制,将好的经验、产品、服务通过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和推广起来,发挥好协调作用。第三是辅导机制,对有意申报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地方进行专门辅导,基本原则是“成熟一家、上报一家”,目的是让这些地方更好、更快、更早符合申报标准。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全球合作”分论坛由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汇聚监管机构、海内外金融机构、业内领军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享国内、国际绿色金融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有效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加强相关领域国际合作。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