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ESG公益培训成功举办

9月14日,由浙江省金融学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联合主办的ESG公益培训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六十余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学员聆听了培训课程,并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image001

image003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在致辞中对中财大绿金院推动本次合作培训的目标进行了说明。浙江省金融学会贺聪秘书长介绍了浙江省经济发展及绿色金融推进情况,并对浙江省绿色金融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新兴市场可持续金融对话项目联合主任(中国)祁岚则总结了GIZ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有关经验,同时就疫情期间推进绿色金融举措与ESG对于经济复苏的重要作用发表讲话。image005

本次培训由中财大绿金院提供专家支持。王遥教授首先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导入,循序渐进为学员们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背景和进展,ESG定义、起源、内涵以及ESG重点信息披露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从宏观角度介绍了绿色金融与ESG基本概况。

image007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教授则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接入培训现场,从更为直观的数据指标、方法学和评估体系入手对当前国内外ESG投资情况、趋势以及相关金融产品开发进行讲解,引导学员们对ESG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进行思考,并引入环境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进行更为微观、具体的解释。

为期一天的培训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学习、踊跃交流提问。王遥教授最后表示,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如火如荼,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其中,ESG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主流化,但一些金融机构已开始关注ESG要素,开展相关方法学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随着金融体系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逐渐关注,多个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模型已进入实证分析阶段,相信未来相关风险将逐步纳入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之中。

本次培训项目目的旨在通过源引海外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及政策指引的领先经验和典型案例,促使各参会的机构代表对绿色金融和ESG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未来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准备,也对疫后我国切实承担全球命运共同体责任、引领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增添一份责任意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