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推进重庆都市区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有之义、应尽之责、应立之功。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引擎之一,毫无疑问是未来成渝地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也必然是自然生态环境改变最多、受冲击最大的地方。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绿色转型,做好大城市绿色发展示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建设紧凑低耗高效弹性的都市区,做好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示范。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发挥组团型城市先天优势,建设功能混合、职住平衡的大都市区。推动“四网融合”,引领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山城步道建设,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打造公交为主、绿色出行的畅通城市。完善绿色建筑评价管理机制,加快适宜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发展节能低碳美观实用的绿色建筑,建设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开展低碳生态城区建设试点,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科学谋划主城都市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布局与建设时序,推动传统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做好产业转型治污攻坚示范。加大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循环生产,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再制造基地。切实加强对餐饮单位油烟污染和厨余垃圾的执法检查和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支持物流园区开展能源合同管理,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建设城乡融合共享田园综合体和郊野农业主题公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安全追溯,加快绿色品牌培育。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产业,推动商业银行将生态环保指标分析纳入贷款流程,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能力建设。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做好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围绕“四山”形成绿带。对“四山”界内居民实施整体生态搬迁,对违法违规建筑进行彻底整治,关停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一批风光眺望点。依托通道构建绿廊。修复“两江四岸”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绿化品质,美化江岸设施,打造生态景观带。利用岛洲打造绿眼。强化两江岛洲的生态保护和管控,以广阳岛为核心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打造长江风景眼。保留湖田增添绿色。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湖库整治和湿地公园建设,保留一定数量的稻田。重视边角插入绿楔。推进城市“双修”,加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市“创口”绿化,做到见缝插绿,拆违现绿、见白补绿,推进城市“绿化、彩化、香化、美化”。

彰显节约友好共治共享的绿色文化,做好绿色理念传播落地示范。树立节约友好的绿色价值导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六进活动,建设一批开放型绿色生态教育基地。弘扬共治共享的绿色行动理念,全面推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让人人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受益者。营造形式多样的绿色文化氛围,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和生态文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