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突围 不可小觑的ESG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遭受重创。有数据显示,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不但不会阻碍商业发展,反而会促进企业的价值提升以及抗风险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开始看重企业的治理,疫情之下,ESG应如何凸显其可持续的特性,产品是否也会不断创新?对此,记者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一探究竟。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上午7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1270069例。毕马威商业报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朱文伟告诉记者,突发的疫情,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社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但在疫情之下,有很多ESG表现优秀的企业,他们不仅维持了自身的有序运营,而且尽企业所能,结合其业务特性,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当中。

有声音表示,在这次疫情中,凡是ESG表现好的企业,都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有研究机构在对上证50指数中公司的调研中发现,疫情之下,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护并加强员工关怀的上市企业,有助于获得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和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在疫情期间,如果上市企业能够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支持和援助,不仅能够减轻供应链损失,也能在疫情过后加速供应的恢复,同时,还会提升客户的黏性,获取更多客户。

而在疫情中,如果上市企业能够提供适当的捐助,还有利于提升声誉和公共关系的构建。如果企业能够进一步结合自身业务支持抗击疫情,则更能够体现其应急组织能力。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已有1195家上市企业以捐款、筹集医疗物资等多种方式支持抗击疫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朱文伟认为,突出的ESG表现不仅能够使企业在风险面前屹立不倒,而且还能帮助企业抓住机遇,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更高的知名度。

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从金融机构投融资的角度分析指出,在企业财务表现面对疫情可能出现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加入非财务因子ESG作为衡量企业信用品质和内在价值的重要因素,从非财务维度对企业进行评估,能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辨识能力。而在面临疫情时,金融机构也更有意向为信用品质好、经营效率高、ESG表现好的企业提供投融资。企业通过重视ESG表现能够提高自身信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更低的融资成本,实现价值的良性循环。

在她看来,在疫情冲击下,重视ESG的公司不仅抗风险能力较好,而且具有更强的韧性,能够获得更多的机遇,在提高企业绩效的同时,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正逐步完善。如2018年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与2002年发布的旧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相比,此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强化了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并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2019年3月,科创板启动前夕,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10份配套规则与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视情况编制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18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决定在对修订建议略作调整后推行,并计划在2020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实施《咨询总结: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以下简称“新版《ESG报告指引》”)。由此来看,新版《ESG报告指引》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严格。

而就在2019年5月,港交所已经对ESG的披露升级过一次,港交所发布了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对原《ESG指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修改建议:加设强制披露要求、新增有关气候变化的层面及修订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提升社会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责任(从建议披露升级为不遵守则解释)、修订社会关键绩效指标、鼓励独立验证。

“当下完全按照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三个层面去做的投资产品仍然较少。”朱文伟表示,目前市场中流通的与ESG相关的投资产品包括绿色金融产品、ESG指数股、ESG公募基金以及ESG投资辅助产品等。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岸市场发行贴标绿色债券约2885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加31.1%,中国仍是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发行来源国之一。

在ESG指数股方面,美国市场ESG指数股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增长。截至2019年底,总规模达到157.9亿美元,其中,新发产品规模占总规模的四分之一。

在ESG公募基金方面,目前,我国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在积极筹备ESG公募基金的发行,其中,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加入了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旨在将ESG因素纳入其投资决策中,并开拓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ESG投资重点在于判断企业是否在经营过程中管理好自身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相关的非财务风险,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些筛选出的公司具有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能够在面对风险事件中得以存活。”钱立华告诉本报记者,当面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灾害以及政策等系统性风险时,金融机构ESG自身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有效性,只有符合市场环境特征、具有科学完善评价指标的ESG投资策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对抗系统性风险。

钱立华认为,中国养老金有潜力成为重要的ESG投资者。对于社保和养老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而言,其追求的是长期投资价值而非短期交易获利,这与ESG代表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利益的特点相吻合,ESG投资具备的抗风险性也能帮助养老金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养老金作为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对于推动ESG投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成功进入将会带动ESG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2020年2月,毕马威与CREATE-Research、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和特许另类投资分析师协会(CAIA)联合制作发布的《可持续投资:加速演变》,在对来自13个国家(涵盖所有重要地区)的135位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经理等资产管理长期从业人员的调研中发现,阻碍ESG投资实施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优质的ESG信息。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他们期望企业能更多地披露与行业相关的重点内容和具体内容、详细披露董事会或管理层对于ESG事宜的责任和参与、就企业曾被曝出的负面新闻作出有效回应及应对和改进措施等。

第二,ESG专业知识不足。在调研中,36%的对冲基金经理表示“缺乏对行业术语的理解”、18%的受访者表示“专业知识不足”,而9%的受访者表示“内部利益相关方缺乏共识”。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参与研讨会、与行业协会沟通、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招揽专业人才等。

第三,ESG投资价值不清晰。虽然ESG投资具有长远优势,但其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价值仍需要专业工具进行详细分析和考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