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之力推动绿色转型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年12月19日09:47分类:其他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到了关键期。近年来,随着蓝天保卫战、长江大保护等举措的持续发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污染治理的成果并不稳固。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的心愿。那么,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应如何打?助力打好这场硬仗,银行业应如何发力?

调结构转方式 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强调的内容。对此,业内专家表示,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渤海综合治理、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役的关键之年,也是为今后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为此,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的方向不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污染防治攻坚克难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合理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鼓励环保型企业和绿色产业发展,以合理的外部压力督促“两高”企业转型,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未来,仍要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

那么,2020年应当如何发力?

“明年,可以进一步加大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及农业投入等。”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以来,银行业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速及占比,对国家重视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实行重点支持,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全面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实效。

未来,银行业如何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武雯认为:“仍要进一步加大落后过剩产能的退出,加大相关领域的风险管控力度,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

多位受访专家均表示,2020年,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各家银行通过对绿色信贷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抓好重点领域不放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业内专家认为,这些区域同样将成为金融机构布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大气污染攻坚”写入其中,明确指出,要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

此前,国务院2月份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大湾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而大湾区拥有在绿色金融领域领先探索的改革创新试验区、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聚集地以及绿色发展需求较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优良基础,有望成为世界级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区。

“未来,银行业同样需要在这些重点区域进行布局,满足相关环保项目的投融资需求。”武雯说。今年8月,中国银行在上海发布银行业首个长三角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计划未来5年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新增投入1万亿元信贷资源。中行表示,将坚持环保标准,全面发力长三角绿色基金、绿色债券及其他绿色信贷项目,同时将大力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新片区和长三角自贸区建设。

应该说,将业务范围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倾斜,银行业近年来不乏卓有成效的实践。以兴业银行为例,作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该行直接参与了我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方案的起草制定,并分别与贵州、浙江、江西、新疆4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及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云南5省区签订绿色金融合作协议,“一地一策”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0.6万亿元,占21家银行各项贷款的9.6%。

然而,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绿色发展融资需求仍旧存在很大缺口。“未来银行业需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值等国内规划和国际承诺,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绿色融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的独特优势和带动作用。”

做好源头防控 还一片绿水蓝天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治理机制,从源头根治污染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污染治理在某些方面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相关业内专家认为,未来需进一步从源头对污染治理进行布局,做好治标更要治本。

武雯坦言,“目前污染防治攻坚方向主要集中在‘蓝天、碧水、净土’三个方面,之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并逐步把经验和做法推广到了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当中,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然而,这些做法更多集中在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当中,未来仍需要从源头方面来进行集中治理。”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是关键。在此过程中,“银行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以及公众监督功能等。”武雯认为。

鲁政委表示,近年来,我国绿色统计标准和制度正在逐步健全,因而,未来需要将重点转移到为商业银行的绿色融资提供可持续的、制度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上来。

“目前总体是约束偏多、不利于增加绿色融资供给,未来可以更多地从激励入手,比如,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让绿色融资的债权具有优先受偿权,借鉴国际成熟做法让绿色信贷ABS免于风险自留等。”鲁政委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