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金融发展顶层设计

新民晚报2019年11月29日15:21分类:其他

“生态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底色,这意味着示范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看来,追求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示范区,和其他城市群、经济带相比,未必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会“跑得更远、更久”。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

图说: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采访对象 供图

近日,《长三角“40+1”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竞争力研究(2019)》发布,报告从涉及政府和市场行为的82个指标入手,对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记者注意到,为更快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报告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九方面建议。其中,成立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建立绿色GEP核算和跟踪评价框架体系、申报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等多条建议,均将实施主体瞄准“一体化示范区”。“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空间大,是区域协作的突破口,绿色金融应该作为一体化示范区发展顶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胆地尝试、创新,成为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推动力。”陈诗一说。

深挖生态附加值 绿色金融有作为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陈诗一说,绿色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聚焦的是资本如何配置到低碳、环保、生态等绿色发展领域。

对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来说,2016年意义重大,被称为“绿色金融元年”。这一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有许多可操作的措施,国际上都认为这是全球第一个最为系统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此后的G20峰会上,绿色金融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去年在阿根廷举行的G20峰会上,提出了可持续金融的概念,它的核心主体就是绿色金融。”陈诗一说。

起步晚,但发展快。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绿色信贷规模已超9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这说明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关注。

“绿色金融是什么?其实就是‘经济+环境’,经济发展要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我们一直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自己是不会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绿色金融要着力解决的就是生态绿色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它就是‘两山’之间的桥梁,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了研究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竞争力,陈诗一和他的团队成员们考察了许多城市样本,这里有很多深挖生态高附加值的鲜活案例,有很多创新发展途径的新举措,有很多城市治理理念转变的新尝试,而这些都可能成为一体化示范区未来发展最好的借鉴样本。

顶层设计“有智慧” 率先申报“有好处”

衡量城市绿色金融发展竞争力的82个指标,主要聚焦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会考虑政府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总体规划方案、标准体系、保障措施等各方面举措;也会考虑银行、证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在陈诗一看来,相对于市场主体行为,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要加强并优化顶层设计,推动绿色金融规划与国家规划纲要的融合提升,我们建议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成立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陈诗一说,这个顶层设计要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机遇,将绿色金融撬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作为目标,有机将产业、交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专项规划融入绿色金融理念,形成贯穿一体化规划体系的方案。“还可在现有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中设置绿色金融专题组,主要负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推动。在落实规划层面,一体化示范区可建立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着重研讨绿色要素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中的配置方式,真正将智库的idea(点子)转化为行动方案。”

从41个城市的绿色金融竞争力上看,浙江省衢州市、湖州市两个国家“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表现抢眼。陈诗一建议,“以一体化示范区为主体,尝试推进申报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以一体化示范区为主体率先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将有助于加快地方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能推动解决地方、企业环保投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帮助金融机构有效规避由环保因素引发的市场和金融风险。”

行政主体“有勇气” 区域协作“有优势”

顶层设计需要一个牵头制定的“主体”,这个“主体”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推动这些设计落地的勇气和主动作为的担当。“一体化对区域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分你我,才是一体。”陈诗一说,一体化示范区涉及青吴嘉,这几个行政区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还是各自发展,说不定会形成竞争关系,反而不利于长远,所以要真正意义上“打破行政壁垒”,成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体”。

“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要发挥其先行示范效应,各级政府单位之间应首先建立起有效的、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跨区域问题协调重点事项和责任分工;梳理排摸突出问题清单,明确阶段性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细化任务,形成重点项目化推进机制。同时,建立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区域统一标准制定的相关部门间合作,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知名高校集聚、科技创新平台众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面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区域绿色发展。”陈诗一说。

在今年的城市绿色金融竞争力指标中,新增了“区域协作度”评估,在这方面,一体化示范区如果能打破行政壁垒,优势将十分明显,必将大有可为。

“其实评估一个地方好不好、成不成功很简单,就看人愿不愿意去,优质资本愿不愿意去。要让人愿意去,首先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有保障,其次,生态要好、环境要美。而要让优质资本愿意去,就要有好的发展规划、好的营商环境。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愿意到这里工作、生活,企业都愿意在这里落户,竞争力还需要评估吗?”畅想一体化示范区的未来,陈诗一说非常值得期待,“这么好的发展契机,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从顶层设计开始,大胆想、大胆试,寻找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绿色最佳发展模式,未来,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可能成为更大意义上的‘示范区’。”(记者毛丽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