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农村金改点绿成“金”

中国金融家2019年11月21日09:43分类:其他

基于2006年以来“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的农村金融自主创新的实践,2012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成为全国首个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行省共建”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

试点以来,丽水市围绕解决“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作为助推“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核心动力,有效打通“三农”融资、基础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国同类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样本”。截至2018年末,丽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GDP两项指标增速连续10年全省第一;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59.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1.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报告》调查评估显示,农户从金融机构获批贷款比例达到32.2%,比全省高出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6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9.1个百分点。

 变“资源”为“资产”,

让农村的资源“活”起来

中国农村改革30多年,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尊重和保障农民的物权。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以此为基石,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林权、水权、村集体经济股权等“六权”的确权和赋权,让山有了界、树有了权、地有了证,变资源为资产,既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沉睡已久的农村资源变成“活”资产。如在林地确权上,通过“分户勘界、集中评估、制卡授信”,为20万农户建立了“林权IC卡”,评估到户的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农户可凭卡贷款,让全市2100万亩森林“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在土地赋权上,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集中流转、入股或信托,达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的效果。目前,全市流转农村土地52.3万亩,流转率达43%。在村集体经济上,推行股份制改造,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户为单位折股量化到人,发放股权证,实行按股分红,让“农民”变“股民”。目前,全市已完成2727个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214万农民变成了“股民”,量化资产近14亿元,累计分红3200多万元。

变“资产”为“资本”,

让农民的腰杆“硬”起来

针对农民贷款抵押物少、农村金融产品少、农村担保体系薄弱的实际情况,丽水改革试点赋予农民财产权抵押、担保功能,把林木变成农民的“摇钱树”,把土地变成农民的“聚宝盆”,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一是针对农民抵押物少、贷款难的实际,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基本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明确农村林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等各类产权可交易、抵押和贷款,基本实现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产权融资产品22项,累计贷款金额达到400多亿元,贷款余额150多亿元。“三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23万笔、金额331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17亿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60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占全国总量的10%,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9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8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位。二是针对农村金融产品较少的实际,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重点依托农村特色产业,推出茶园、石雕、农副产品仓单、股权、农村水利工程产权等抵(质)押贷款产品,该5类贷款累计发放40多亿元。同时,在全国创新开展生态公益林预期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加快“光伏贷”“民宿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各类绿色金融信贷产品余额超过100亿元。三是针对农村担保体系薄弱的实际,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建立财政出资型、商业经营型、行业合作型、村级互助型“四型”农村融资担保体系,特别是针对农房农地等产权价值评估难、不能跨村流转等难题,推进村级担保组织和资金互助社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法律障碍和不良贷款处置难等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担保组织200多家,累计为农户贷款担保近20亿元;成立村级资金互助会408个,入会农户2.8万户,累计借款2.2亿元。

变“信用”为“信贷”,

让农民融资渠道“宽”起来

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中,丽水以“四信联建”“信贷惠德”为抓手,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农民真正实现“凭信用变现,凭诚信融资”。一是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信用县“四信联建”。已创新信用村905个(1/3)、信用乡38个(1/4)、信用县2个(1/4),评定信用农户41.3万户(占比达到86%),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行政村都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地级市,并建成全国首个实现个人和企业信息采集全覆盖的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共享部门已达到16个,为全市信用农户累计贷款达到400多亿元(达到试点前的65倍)。二是推进农村“信用惠德”。充分运用信用评价成果,加大对农村文明户信贷支持力度,以融资为手段,引导农民讲法律、讲文明、讲诚信。目前,已对985户农村文明户发放免抵押贷款753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辖区各金融机构依托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在农村地区为73%的行政村办理了“整体批发集中授信”纯信用贷款业务。三是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针对低收入农户,推出“政银保”合作小额扶贫贷款,由政府出资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别按30%和70%承担风险,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精准、有力的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低收入农户扶贫贷款6641笔、5亿元。

变“村里”为“城里”,

让农民的支取“快”起来

针对城乡金融服务不均等、金融网点难以全覆盖的实际,丽水加快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贷到款、取到钱,享受与市民一样便利的金融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目前全市已设立村镇银行9家、小额贷款公司1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实现县域全覆盖。二是设立多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着眼群众所盼,在全市设立2114个多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小额取现、代理转账、协办证券保险、涉农补贴、移动支付、水电缴费和农户贷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务。目前,全市累计办理取现、转账业务超过500万笔,金额超过35亿元,惠及农民150万人。三是探索农村特色金融服务。结合在外华侨多的实际,丽水在全国率先建成村级外币兑换点9个、货币兑换公司1家,已累计办理代兑业务21.53万笔、10多亿美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