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银行转型:马鞍山实践与商业银行未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04日10:30分类:分析报告

作者 |   袁传发     中国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行长

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

安徽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村商业银行,先后荣获“全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十大品牌中小银行”、全国 “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该行注册资本15亿元,下辖58个网点,设立了9家异地分支机构,并在全国发起设立了21家新华村镇银行。2018年,马鞍山农商银行资产规模521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1%。

马鞍山农商银行转型“绿色”探索

转型背景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展绿色金融在中国成为主流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绿色产业外延不断扩展,绿色项目的融资主体和融资方向更加复杂和多元,以单一部门进行绿色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在效率、创新等层面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融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型银行的生存状态近年逐渐分化,面临发展迎来拐点的现实困境。

在此背景下,2017年12月12日,马鞍山农商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签订合作协议,借助IFC在气候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通过8年合作,实现总绿色信贷占比达60%、绿色金融产品占比达70%、员工专业绿色认证占比达80%、全行100%实现“碳中和”及银行自有建筑100%获得绿色认证,发展成为全国首家高度数字化运营、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大内在驱动力的绿色商业银行。

转型路径

目前,我国银行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大多还处于外部供应的绿色化阶段,要实现绿色信贷、绿色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真正绿色化,则需要银行在内部理念及公司治理方面进一步转型。在IFC帮助下,马鞍山农商银行建立绿色银行的过程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绿色化转型,从起步环节就将“绿色银行治理——内部环境管理”放在首要位置。2018年,马鞍山农商银行在行内推行绿色治理体系,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制定绿色战略规划,在内部环境管理、员工能力建设、企业绿色文化等层面,创新性、全方位搭建起银行内部的绿色治理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银行的管理机制中。通过在银行内部实施绿色转型,并从内而外推动银行绿色变革,马鞍山农商银行逐步完成从单一金融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的转变,进一步向中小型银行转型升级的绿色模式求索。

转型实践

为切实保障绿色转型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秉承“统筹管理、全面覆盖、高效执行”的原则,马鞍山农商银行建立了覆盖全行的绿色转型组织架构:在董事会层面,下设绿色转型委员会,负责制定绿色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目标,监督转型工作进展;在总部管理层面,成立由高级管理层牵头、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绿色转型统筹执行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转型战略目标的落实;在分支机构层面,设立由机构负责人牵头的绿色转型工作小组,负责转型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专业权威机构的合作,建立“两所一中心”:一是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合作成立政策标准研究所;二是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合作成立市场行业研究所;三是与美国能源部下属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花旗银行合作成立产品研发中心;由此形成以产品研发、政策标准、市场行业、数字金融平台、社会与境影响力及内部环境管理6个板块为拓展方向的绿色转型架构。

马鞍山农商银行创新“绿色”实践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截至2019年3月末,马鞍山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3.35亿元,占一般性贷款的28.10%。发行全国首张“绿金卡”,在全球首推针对个人客户的绿色存款产品,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客户节能减排。

“绿色+普惠”协同促农业发展

马鞍山农商银行从组建初期就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支持中小”的市场定位,2018年进一步将绿色转型与农村普惠金融有机结合,根据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设计了多款适合中小农户的绿色农业贷款产品。其中,稻虾模式是—种将淡水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种养模式。马鞍山地区地处长江以南,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水质良好气候湿润,为小龙虾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通过“稻虾养殖”这—生态化连作模式,小龙虾粪便可为稻田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有机生物肥,形成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不仅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增值,更可减少水稻田农药及化肥用量,提高稻米品质,最终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户经济效益。

绿色银行“资”润绿色新能源

安徽宿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以太阳能发电为主,集开发、建设、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企业。公司以“科技引领、金融协同、高效运作”为经营理念,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两大业务并重发展,持续为社会提供清洁、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2018年3月,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在项目建设中,由于资金短缺、项目迟滞,尝试性与马鞍山农商行接触,经对接,马鞍山农商行于2018年4月为该企业提供2.4亿元贷款,及时解决客户融资需求。通过绿色发展牵手精准扶贫,带动农村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协同效应。在马鞍山农商行融资后,该企业农业示范园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达到40MW,项目建设预计年发电量4800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46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000吨,减排二氧化硫约300吨。

绿色存款产品推动绿色生产生活

在全球首推针对个人客户的绿色存款产品,发行全国首张“绿金卡”。“绿金卡”作为绿色专享服务凭证,持卡人将被纳入马鞍山农商银行绿色生态服务圈,享受一系列专属绿色金融和生活服务,从而鼓励客户采用线上无纸化业务办理模式;借助绿色存款产品,支持绿色资产项目,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截至2019年3月末,“绿金卡”发卡量达1.82万张、绿色存款余额达4.27亿元。

创新绿色数字化服务

搭建“绿蜂网”企业平台。“绿蜂网”是中国首个综合性绿色金融网站,是一个开放、共享、专业的信息平台,为绿色金融各参与方提供政策信息、市场资讯及技术咨询。

上线“绿商银行”微信小程序。以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为核心,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个人行为,通过提高趣味性来鼓励用户节能减排。

创新绿色人才建设

绿色转型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与IFC签约后,马鞍山农商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能力提升措施。一是推进绿色金融培训常态化。大力开展线上与线下培训,全年线下共开展31期绿色主题培训,培训人数达3235人次,线上建立绿色金融学院,员工可随时随地学习绿色知识,并在完成规定课程通过考核后,获得《在线平台学习结业证书》。二是加快完成第一批员工绿色认证。为尽快实现“员工专业绿色认证占比达80%”的转型目标,先后组织四批绿色认证培训,共计379名员工参训并通过考试,占全行员工总数的70.8%。三是高质量扩充绿色金融人才梯队。通过招聘一批环境相关专业的新员工,为绿色转型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着手开展企业客户环境风险的评估与认定工作,从环境治理的专业视角与客户共同应对社会风险。

马鞍山农商银行发展“绿色”经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全行绿色转型。

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是绿色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保障机制,包括确立绿色银行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绿色银行统筹执行办公室、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分行相关责任、对绿色发展目标进行年度分解、构建规划实施中的协调机制、提升县域支行及新华村镇银行的绿色金融影响力。

二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业务。

将绿色金融要求嵌入业务全流程,在客户准入、贷前调查、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及贷后管理等方面细化落实绿色金融的相关要求,将环保、安全、劳工等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内容纳入客户及项目风险的重要评价内容,确保信贷项目环保方面的合规性、完整性和相关程序的合法性。同时,对总行直营客户、总行级重点客户的绿色金融业务采用一级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缩短流程,提高效率,匹配系统,强化总、分行协作,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流程。

三是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与创新。

积极探索创新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PPP融资、环保产业基金等新型融资模式,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商行+投行”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形成马鞍山农商银行绿色金融的创新优势。开展绿色金融咨询顾问服务,建立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吸纳环保、工业、能源、建筑等绿色行业领域专家,针对重点客户参与其生产经营全流程,利用商业银行信息中介地位,协调多方资源,为客户提供“融资+融智”服务,打造马鞍山农商行绿色金融的差异化优势。

四是构建绿色金融互联网服务平台。

建设绿色金融专业系统,为客户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报表统计、信息管理、综合管理等提供系统支持,提升绿色金融线上服务和管理水平,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绿色信息化银行,配合绿色产业客户的运营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跨渠道、跨地区、跨业务条线联动协同,提升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五是立足重点行业,深耕绿色领域。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支持清洁生产,挖掘重点客群的融资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进传统行业的绿色改造,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升级。根据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与客户需求,量身设计融资产品;通过规模复制绿色融资产品,扩大重点客户群体,提升与重点客群的合作深度。

六是着力强化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立足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及融资需求,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落地,引领打造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通过客户分级管理、沙盘客户跟踪、业务数据挖掘分析等,深挖客户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农商行服务绿色金融客户的效率和能力。对传统信贷产品实施配套的环境金融专项信贷规模、专项风险资产的支持,优化传统银行授信服务。制定绿色金融信贷政策,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和绿色审批流程,推动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

促进商业银行实施绿色发展建议

其一,以绿色信贷为导向,全面推动业务结构调整。

积极支持绿色信贷项目,优先安排信贷资金支持客户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环保投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绿色信贷项目。按照绿色信贷的导向和要求,全面调整项目、客户、行业等信贷结构维度,推动信贷结构乃至资产结构的“绿色化”。

其二,加快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信息沟通共享机制。

构建绿色金融信息沟通共享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将企业的绿色信息加入信息库,如低排放、低碳、环保领先技术等,通过信息共享,奖优限劣,有保有压,支持绿色业务发展。

其三,统一绿色债券项目界定标准,避免监管套利。

统一的绿色项目界定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绿色项目识别成本,避免政策套利。首先,尽快制定统一的绿色债券项目目录,细化绿色项目界定边界;其次,定期征询各行业专家意见,根据环保标准、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需要,及时更新标准;最后,持续关注并提升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项目的支持。

其四,深化绿色证券化市场发展。

鼓励绿色环保产业相关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能源清洁化利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建设、绿色节能建筑等领域项目的财政补贴,相关部分可纳入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一步拓宽绿色证券化市场范围。

其五,支持绿色金融标准化示范。

开展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标签、绿色认证试点,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总结先行先试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经验,推动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标准化试点,开展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标准化建设和投融资风险补偿标准化试点。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