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赤字 绿色金融正当时

澎湃新闻2019年08月26日09:44分类:分析报告

【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9+2”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三大主轴”等重要战略的节点,大湾区正面临着复杂的生态文明建设挑战与机遇,湾区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其发展的生态资本需求及其可持续性。近日,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一个地球基金会联合中科院共同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这期,我们邀请了WWF绿色金融项目成员解读金融机构如何贡献到环境保护中,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2%的GDP,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湾区经济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的增长,湾区的生态服务系统将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指出,如果全球人口都采用湾区的生活模式,世界一年需要2.5个地球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湾区生态资本供需平衡结果为完全的生态赤字。下降的人均生物承载力、增长的生态赤字、增高的膳食空间对外依存度揭示,湾区面临愈趋严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匮乏的挑战。《报告》同时也指出建设亲近自然的生态可持续城市群,湾区至少需要应对两方面挑战:在供给端,提供基本充足的本地生态系统服务;在消费端,抑制生态足迹特别是碳足迹的不合理增长。为了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湾区,湾区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和模式。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纵观《规划纲要》,绿色发展是底色,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强调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湾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湾区规划发展为何要强调绿色金融?

金融服务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

其次,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

绿色金融是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更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和方式,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都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通过绿色金融制度安排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的导向和撬动作用,是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及高效利用经济活动提供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的有力保证。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和遏制生态赤字的趋势,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发展绿色金融,遏制生态赤字

虽然金融服务业不直接依赖生态环境系统,但对其影响程度却非常大。金融机构通过向企业和项目贷款,投资和承保而间接曝露于环境风险,进而对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措施,以及金融产品创新上鼓励金融机构压缩乃至退出环境不友好项目,发展绿色投融资业务,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产业。

湾区内的金融机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无所作为将引发重大金融风险(例如,政策转型风险将使化石能源资产未来成为“搁浅资产”;气候变化引致的物理风险会导致资产的重新估值以及财务可行性。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风险),开明而且富有远见的行动则会带来重大机遇。

四大绿色金融策略

金融机构可以使用以下四种策略来管理环境风险:

1)在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采用“红线标示”的方法投资;

2)针对环境敏感行业制定指导方针;

3)审慎对缺乏专业知识的融资领域进行投资,或者依靠能够提供环境评估的第三方给出专业建议;

4)与客户合作,通过金融政策和条款来提高其环境表现并减轻危害。例如,国际上主流的金融机构已为林业客户和项目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对于来自非法采伐泛滥国家的客户,摩根大通公司规定了验证其木材合法来源的期限(FSC,2005)。与此类似,汇丰银行也制定了淡水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融资活动的指导方针(HSBC,2005)。对于位于关键自然栖息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项目,以及不符合世界水坝委员会框架要求的大坝项目,汇丰银行将根据该方案来限制投资。

环境友好型产业之于金融业

同时,金融业也在许多方面受益于对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投资,增加利润和提高商誉的同时,可以为投资人降低风险。比如近期发展势头很强劲的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ESG投资(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专门向既有潜力提供财务回报,又能实现低碳绿色环境效益的投资。

根据美国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协会2016年的一份调查,80%的人认为ESG因子能够提高收益。据统计,2016年全球ESG投资基金(投资目的包含促进ESG发展)的资产规模约为23万亿美元,占总管理资产的26.3%,年复合增长率为15%。

瑞银集团调查发现,可投资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投资者中,约60%的人表示已将ESG纳入到投资组合中。约74%的中国投资者希望未来10年“影响力投资”能成为新的投资准则。

彭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清洁能源领域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在大湾区内,广东虽然经济增长总量排名全国第一,但仍存在大量两高一剩产业,迫切需要绿色转型和升级,为此也亟需金融的配套和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业现状及未来

目前,粤港澳对发展绿色金融十分重视,而且具备发展基础。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于2010年9月30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广碳所正式挂牌成立于2012年9月;

以花都区为核心建设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自2017年6月获批以来,经过两年探索实践,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9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推出操作性更强的《关于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香港政府在2018年至2019年财政预算中,规划发展“绿色债券”的蓝图。

近年来,随着ESG理念逐步成熟,国际组织及各国都在ESG发面有了新的进展。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简称TCFD)于2017年6月发布了TCFD建议,从公司治理、战略、风险管理,以及标准和目标四大主题提出披露建议。许多国家的ESG指引都采纳了TCFD建议,香港联交所的ESG指引也与TCFD建议接轨。各国监管方面,中国内地监管机构也出台和修订了与ESG相关的政策,对ESG相关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旨在更好应对全球气候风险,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另外发展湾区的绿色金融,也需要提高各地的金融机构的融合度,通过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解决绿色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

比如,创设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到碳金融中,同时激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考虑将香港纳入全国碳金融体系,推动广东碳金融交易对外开放,利用香港先进衍生品服务开发更多碳金融衍生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搭建以香港为纽带的中国与国际碳交易市场连接平台。

金融机构也可以考虑将企业碳排放量等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内部碳定价机制。在消费端,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绿色消费贷,以优惠的贷款利率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以及节能设备等。

另外,粤港澳政府可以考虑合作创建专门的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和绿色产业引导基金,为示范性绿色环保项目提供资金,鼓励企业设定科学碳目标,购买绿电,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和可持续贸易金融,提升绿色金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绿色金融不断深化。

总之,在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融资需求,以及跨境金融产品与服务应运而生,这为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场景。

通过创新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鼓励绿色消费,同时有效抑制环境不友好性投资。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以绿色金融支持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将是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杜红霞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金融高级项目经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