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多点开花” 绿色金融助力“变废为宝”(2)

上海金融报2019年08月26日09:36分类:其他

银行助力打造“金山银山”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银行业也积极投身这场“环境保卫战”,通过产品创新、下沉服务等方式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新的“增长点”。

创新服务助力垃圾分类

针对垃圾分类,目前已有部分银行推出了相应的金融产品。

例如,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近日与环保科技公司联合推出主题借记卡。居民可将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可回收垃圾收集交投,按照0.5元/公斤的标准进行回收结算,所得收益可归集到居民的储蓄账户中。目前,该项服务试点已推进至黄浦区、普陀区、静安区等9个小区及街道。

又如,台州银行近日举行垃圾分类联名信用卡“拉风·白金卡”说明会。该行副行长陈剑敏表示,该行此次联合台州市垃圾分类办,推出全国首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信用卡“拉风卡”,是该行实践绿色金融的具体举措之一。

“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在垃圾分类领域发力,推出相关主题的金融产品。”某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由于垃圾分类在国内属新鲜事物,尚未形成一套成熟体系,银行在该领域还没有找到更多的业务切入点。不过,随着垃圾分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加之相关政策举措持续推进,银行应会参照国际案例,推出更多支持垃圾分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据悉,除了发行相关主题的银行卡外,更多银行选择走进社区开展宣传,让更多市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例如,浦发银行多家支行团委近日组织辖内青年员工联合区域内有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志愿者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小游戏、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又如,交行上海徐汇支行辖属滨江支行近日结合消保品牌“交享·悦”,与共建单位枫林街道黄家宅居委开展金融知识和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微众银行AI(人工智能)团队近期推出“微众智能垃圾分类”小程序,公众通过关键词检索和拍照识别,便可区分垃圾类别。积极打造绿色金融“增长点”

事实上,为垃圾分类提供金融支持,仅是银行发力绿色金融的具体表现之一。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始终致力于以多层次、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近年来,该行持续推广碳金融业务、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贷、融资租赁绿色债券、绿色建筑业务、低碳信用卡等金融产品,搭建环保产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桥梁,积极向社会公众传递环保理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2412亿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股份制银行第一,其中绿色债券落地42亿元,规模列全市场第一。

广发银行持续强化信贷政策引导,大力推动资金进入新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及环保低污染服务型行业;支持绿色农业开发、绿色林业开发、工业节能节水等环保项目;支持节能减排服务企业项目以及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专业化节能服务项目等。截至2018年末,该行绿色信贷授信余额同比增长47.5%,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领域客户及项目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上海银行近年来积极践行绿色信贷理念,积极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发展,打造绿色金融特色产品与服务。截至2018年底,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26.33亿元,服务了一批包括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等在内的节能环保类企业。此外,该行积极加强绿色产品创新,探索绿色熊猫债。

“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国内银行目前主要是为一些从事环保领域的企业提供相关融资服务。”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对记者表示,“事实上,不仅中资银行在这么做,一些外资银行也加入进来。相较而言,外资行的操作更偏商业化,更多为高端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服务;而中资银行有政策引导,可能会服务到一些中端企业。”

“虽然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起步更早,但更偏向环境治理,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性产业,我国在该领域有望后来居上,在政府倡导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廖群进一步表示,“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长期来看,将成为我国的一大经济增长点。”(记者田忠方 戚奇明)

供图 新华社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