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深圳实践”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01日16:06分类:国内案例

作为全国首批8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是典型的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和环境容量小市,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万吨,给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深圳把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建设“三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市、区、街三级部门联动,有效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居民参与率。

垃圾分类的“深圳实践”,不仅取得了一定成效,更总结出一系列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2018年,在住建部第二、三、四季度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中,深圳连续排名第二。

不复杂:深圳推行四分法

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表示,深圳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这四类。其中,在深圳市民生活的实际操作中,厨余垃圾就是易腐垃圾。

厨余垃圾,指家庭、个人产生的易腐性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汤渣、骨头、废弃食物以及厨房下角料等。

居民是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参与者,教会居民如何正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就是一项重要工作。为破解这一难题,深圳在2017年6月3日,正式发布全国首份《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周刊》节目中评价,此举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破局之力。据了解,在该项指引中,深圳对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中遇到的数十种场景和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最大限度帮助生活垃圾找到“家”。

“垃圾分类并不复杂,分好三类就完成了90%以上。”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说,虽然家庭生活垃圾看似种类很多,但真正会每天产生且产生量较大的只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玻金塑纸三类,而有害垃圾、废旧家具、年花年桔、废旧织物这几类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换季时节、搬家等时刻才会产生。“如果当发现有不能准确判断类别的垃圾时,暂时可以把它扔到其他垃圾桶里。”

目前,2018版《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已经发布,并通过多渠道发放入户,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在指引中,投放有害垃圾时,破损电池应用透明袋封装后投入到有害垃圾废电池收集容器中,而各类灯管则应保持完整、清洁、干燥,防止破损,破碎的灯管应用纸张包裹并用胶带缠好,投入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而不是投入有害垃圾桶中。厨余垃圾用袋装的,应拆袋投放后把塑料袋单独投放到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易腐垃圾,主要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腐烂蔬菜瓜果、腐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包括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绿化垃圾。

●可回收物,是指可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纺织物、家具家电产品等。包括玻金塑纸、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

●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各类电池和荧光灯管等。

●其他垃圾,除了以上类别之外的所有垃圾。

科学构建三大体系

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量

依托顶层设计,十多年来深圳立足实际,以社会化、专业化双轨战略为抓手创新构建起了“三大体系”,力破垃圾分类工作难题。

为科学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深圳市、区、街道上下联动,引导居民积极准确参与。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机构保障;各区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建立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各街道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引导居民正确分类。

●一是建立分流分类体系。

为打通资源类垃圾回收渠道和机制。201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处理体系。对社会上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根据家庭生活垃圾的性质和回收利用情况,要求居民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进行分类。目前,对这九大类垃圾,深圳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培育了分流分类体系的产业链。据统计,目前,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分流回收量约3000吨/日。

在垃圾分类的全过程中,深圳始终贯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在分类收运的制度设计上,深圳力求杜绝混合收运。2015年8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各区招标采购符合资质的、不同的企业分别专项收运不同类的垃圾。由于各企业的运营项目不同,收取非自身企业收运的垃圾并不会产生利益,企业没有利益驱动,因此不会出现混收的情况,这也有效避免了广受社会关注的垃圾混运问题。

●二是建立宣传督导体系。

2017年6月3日,深圳发布了全国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发放超过497万份,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破局之力。

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构建政府与社会共治格局。目前,深圳的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已经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其中,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也纳入各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之一。据了解,为宣传垃圾分类,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搭建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平台,通过实施蒲公英计划,聘请推广大使、招募志愿讲师、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的规模化和常态化。并组织编印中小学和幼儿园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在校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650所。此外,还创设全国首个11·8“光盘日”,号召市民“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

构建多元化督导模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分类。安排督导员每晚7时-9时,在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定时定点督导,引导居民践行垃圾分类。据了解,这些督导员包括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工、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

●三是建立责任落实体系。

该体系围绕压实“六个责任”展开,从制度上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层层落实。即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集贸市场开展果蔬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餐饮企业开展餐厨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压实收运、处理企业分类收运和处理垃圾的责任,压实区、街道、社区开展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

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今年年底前全面撤掉小区楼层垃圾桶

从策略层面到实施层面,垃圾分类,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参与率和减量率,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减负”。

因此,在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方面,深圳围绕着将居民的知晓率转化为行动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目前,深圳正大力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即楼层不设垃圾桶,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每晚7时-9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

2019年上半年,全市建成805个“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小区,实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每天晚上7时-9时)分类投放,并招募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人员等作为督导员,每晚7时-9时在集中投放点开展常态化定时定点督导。目前,全市有2671名督导员在805个小区的2630个集中投放点开展现场督导,共覆盖45.2万户、153万居民,平均每个集中投放点服务约172户居民。

“为什么要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垃圾分类模式?”“垃圾分类,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和居民分类参与率,减少垃圾焚烧填埋量。”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表示,我们通过借鉴台湾的经验,发现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后,督导员每天定时定点上岗,能指导居民们正确分类和投放,能让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对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推行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后,居民们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投放垃圾,减少了大量分散的垃圾收集点(污染源),楼层的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提高垃圾分类减量率

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约为30%

在提高垃圾分类减量率方面,7月以来,深圳生活分流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量约8500吨/日,回收利用率30%。其中,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分流回收量约3000吨/日。此外,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对我市各大废品回收企业和再生资源行业的调研,经测算,目前我市通过市场化方式回收并进入资源循环领域的可回收物约5500吨/日。其中:

1。玻金塑纸。在全市住宅区设置分类收集容器约7000组,收运处理量约85吨/日。

2。厨余垃圾。目前全市大约1000个住宅区实施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量约65吨/日。

3。废旧家具。全市建立了废旧家具预约回收制度,实行定点投放、预约清运,收运处理量约816吨/日。

4。废旧织物。全市住宅区共设置回收箱4500余个,箱体统一喷涂备案编号、投诉热线等监督信息,收运处理量约13吨/日。

5。年花年桔。每年元宵节前后集中开展年花年桔专项回收活动。2019年全市累计收运处理年花年桔165万盆,再利用花盆104万个,回植复种年桔9.5万株。减少焚烧和填埋量约11000吨。

6。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回收以电池、灯管为主,收运处理量为电池0.2吨/日,灯管0.3吨/日。

7。餐厨垃圾。实行收运处理特许经营,已建成罗湖、南山、龙岗、龙华4座处理设施,收运处理量约1180吨/日。

8。绿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公园和道路养护产生的绿化垃圾,收运处理量约613吨/日。

9。果蔬垃圾。覆盖全市400余个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收运处理量约311吨/日。

此外,针对在垃圾分类的可回收物中,有些可回收物附加值较高,深圳探索通过市场行为找寻可回收物的分流路径,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回收利用产业链的持续运转,驱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据了解,福田区福田街道在小区周边划出一片地方允许定时、定点、定车、定人进行收废品,开展流动便民废品收购的疏导工作。罗湖区南湖街道对辖区零散可回收再生资源企业垃圾收运情况进行规范整合,定时、定点营业,明确各收购点和收购车的从业标准和末端处理去向,建立数据库。通过集中定点收购,不仅方便了居民,受到居民的欢迎,更探索通过市场行为找寻可回收物的分流路径,保证街道日常产生的可回收废品有流通渠道,也有力改变了以往废品收购遍地开花带来的乱象,从源头上解决废品收购引发的卫生脏乱差、噪声扰民、安全隐患等问题,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和消防事故明显减少。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