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增长迅速 多因素驱动市场日趋完善

联合赤道2019年07月27日14:10分类: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发行增长迅速,多因素驱动绿色债券市场日趋完善

自2016年以来,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事业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领域,受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广泛关注。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激励政策频出,市场规模显著增长,绿色债券类型更加丰富,资金用途更加灵活,绿色项目标准正在逐步统一。展望下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望持续增加,制度标准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一、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回顾

2019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增长迅速,共发行绿色债券84期,发行规模1316亿元,较2018年同期水平(48期,523亿元)呈现大幅度增长,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的增幅分别为75%和52%。2019年绿色债券品种更加多元化,新增地方政府绿色市政专项债。西部多地发行绿色债券,发行地区进一步扩大。

2019年绿色债券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占债券市场[1]总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的比例分别为1.32%和1.65%,较2018年同期水平(发行期数占比0.9%,发行规模占比0.78%)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可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未来发展仍有较大空间。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发绿色债券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1、整体发行情况涨势明显,绿色公司债发行规模跃居首位

整体而言,2019年上半年各券种的发行规模均高于2018年同期水平。2019年新发行绿色债券较2018年同期情况相比,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2019年上半年打破了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屡居榜首的情况,绿色公司债的发行规模跃居首位(422亿元),超过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380亿),由于“G三峡EB1”单笔发行200亿元,拉高了整体发行规模;另一方面,从债券种类看,除市场上常见的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之外,新增地方政府绿色市政专项债,体现了财政政策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2、第三方评估认证更加集中,环境咨询机构认证比例最高

从第三方评估认证情况来看,2019年上半年共有55期绿色债券进行第三方评估认证,共涉及12家评估认证机构,在绿色债券发行总期数中占比65%。目前,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的种类较多,主要为环境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其中环境咨询机构认证的绿色债券期数在所有经第三方评估认证的绿色债券总期数的占比(38%)较上年同期(31%)进一步提高,超过会计师事务所(20%)和信用评级机构(36%)排名第一。上半年为国内绿色债券发行提供第三方评估认证最多的机构为联合赤道。

3、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和污染防治领域

2019年上半年,根据央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划分,已明确和可估算[1]具体投向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和污染防治,其中投向清洁能源领域的资金占披露投向的募集资金规模的34%,较去年同期(18%)大幅提升。投向清洁交通领域的资金规模在各领域中排名仍为第二,占披露投向的募集资金规模的24%,较去年同期(13%)涨幅明显。2019年,未能明确估算具体资金用途的绿色债券主要为部分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绿色金融债以及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债、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票据,占发行总规模的3%,占比较上年同期(24%)明显下降,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信息披露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4、新增多地首发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区域进一步扩大

2019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人涉及地区(25个)较上年同期(17个)涨幅明显。与2018年同期相比,甘肃、广西、江西、青海、四川、西藏、重庆为新增绿色债券发行地区,西部地区多地发行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区域进一步扩大。由于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金融活跃度高,这些地区绿色债券发行期数较多(8期、13期、10期、8期、8期),合计占绿色债券总发行期数的比例为56%。

5、地方政府发行首支绿色市政债券,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化

2019年上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新增地方政府,赣江新区政府发行首支绿色市政专项债券,使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化,地方政府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对绿色发展的支持作用。此外,与往年的情况类似,2019年上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59家,74期),较2018年(37家,40期)涨幅较大。发行绿色债券的公众公司数量有所提升,由2018年上半年的1家提升至2019年的3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绿色债券发行量仍然较少,在绿色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二、2019年下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展望

1、绿色债券统一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构建与完善

绿色金融领域的标准体系将进一步统一。2018年9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的组织架构形成,建立了六个小组研究六大类绿色金融标准,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框架体系也基本确立,绿色金融标准正在制定和推进中。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该目录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中的“绿色金融通用标准”,为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标准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和参考。同时,《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也正在进行修订,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在逐步构建与完善。

2、绿色债券激励政策越发“真金实银”

国家政策层面,2018年央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主要包括绿色金融债券等。2018年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评价结果纳入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考核。2019年5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探索扩大绿色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途,交易商协会为试验区内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即报即核,专人负责。地方政府层面,持续推出绿色债券扶持政策,从“鼓励”转变为“实质性激励”,实质性激励政策包括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提供贴息、发行补助、担保补贴等降低绿色金融成本的政策。

3、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随着绿色债券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力度逐渐加强,新增多地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同时绿色企业主体认定等方式的出现使绿色债券的资金用途更加灵活,从而也推高了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2016年至2018年,年度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均位于2000亿元左右水平,过去连续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下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较上半年呈月均10%-22%的增长率水平。由此可预计,到2019年底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或将突破3000亿元,年度发行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