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力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06月24日16:01分类:其他

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对该地区“三区一平台”的定位展开。

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通过申报创建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立足本地,聚焦全省,放眼长三角。

将南京江北新区创建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全国的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

正在全力打造绿色金融新地标的南京江北新区应当采取一个什么样的路径与方法?

《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调研报告》专家组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共同组建的专家团队所出具的《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给出建议: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对该地区“三区一平台”,即“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定位展开,只有如此,才能贯彻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核心目标。

在此目标下,将创新、绿色、普惠、协调等因素一并考虑在内,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这份历时近半年、经过充分深入调查研究所形成的《报告》建议,通过申报创建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立足本地,聚焦全省,放眼长三角,即:大力推动本地区金融体系的绿色化转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江苏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南京江北新区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从面临的新常态,到南京江北新区所处的地缘和历史人文优势,再到中央、江苏省、南京市对江北新区的高度定位,无不要求南京江北新区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南京江北新区的必然选择。

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南京江北新区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核心因素。

从江苏省的具体情况看,近年来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均朝着现代化、技术化方向升级,以2018年为例,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进一步调整为4.5∶44.5∶51,进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江北新区所在地南京,处于众多国家核心规划和战略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和不可比拟的战略区位优势,创造出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南京江北新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规划和实践上,均迈出了绿色化探索的步伐。

南京“一城两中心”的规划,给予了江北新区更大的发展使命。根据南京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江北新区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是增强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实现南京承东启西、辐射中西部区域使命的桥头堡,规划建设成为国家资助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目前,从生产总量、产业结构、技术资源、绿色成果、绿色金融等方面来看,南京江北新区既有绿色发展的压力,更有绿色发展的动力与支撑。

江北新区对绿色金融有着极大的迫切性

按照《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南京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南京浦口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等要求,江北新区有着明晰的中远期目标。

近中期目标(2019-2023年)

规模效益目标:打造国家级新区产业增长极,总量规模进入国家级新区中位。

2019-2023年,三年时间内南京江北新区GDP年均增速达到15%,其中绿色GDP年均增速达到8%;到2022年,GDP达到4300亿元;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地均GDP达到5亿元/km2。新区总体规模进入国家级新区排名中位。

产业结构目标: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体系,打造三大国家级制造业基地,初步建成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

到2023年,三产结构变化为3∶50∶47;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大,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发设计中心。

到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部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90%,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达到20%。

到2023年,新区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分、支行、事业部、分公司等)、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数达到双10家,绿色信贷占比达到20%以上,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实现突破。绿色研究机构产出实现全国领先。

远景目标(2023-2035年)

到2035年,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成为推动全省和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一系列的目标彰显了南京江北新区对绿色金融的拥抱与迫切。

南京江北新区绿色发展的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绿色产业发展需求、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需求、绿色城镇化建设需求、绿色环境建设需求。

因此,作为未来南京的重要建设中心,江北新区必须创造性地发展绿色金融,必须更加高效合理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的资源调配和润滑剂作用。

实际上,近四年来,南京江北新区在绿色金融自身发展以及支持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的创新中,从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到实际产品和操作全方位的有益探索。

2019年5月,南京江北新区财政局在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汇报会上明确,南京江北新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将陆续出台:主要在于完善财税补贴机制及操作细则,引导资金进入绿色行业,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由南京江北新区财政局牵头,江北新区绿色担保有限公司正在组建当中,未来其将致力于帮助企业解决绿色项目资金需求,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增强企业投资绿色产业的信心。

同时,南京江北新区依托南京扬子江发展母基金,成立了绿色发展子基金。基金的介入,将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推动绿色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培育、成长、变革和行业整合。

此外,为加快中小企业发行绿色集合债券,拓宽新的融资渠道,江北新区财政局还将支持新材料产业园、研创园发行绿色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持续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组合拳正在积极配置;多效应正在慢慢展现。

这是南京江北新区对绿色金融的态度,这是南京江北新区对绿色发展的战略。

努力创建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目前,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建设初步完成,金融区域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借鉴相关地区的经验,《报告》建议,通过申报创建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立足本地,聚焦全省,放眼长三角,即:大力推动本地区金融体系的绿色化转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江苏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在机构方面,建设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特色明显的绿色金融经营主体,并在江北新区实现绿色金融专营和特色机构有一定集聚度;在产品方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比重达到一定水平(如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特定领域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突出,具备首创性、引领性;在发展环境方面,绿色金融的相关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不仅有利于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产业发展,而且对江苏省其他地区乃至省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具有一定地区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具体的做法上,《报告》建议从五个方面构建江北新区支持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

一、加强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和投资者体系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供给

主要包括:一是引入和培育更多专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二是支持本地区银行建立支行、事业部等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目前绿色金融实践中的一大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专营机构方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如在浙江湖州地区,安吉农商银行在全国法人银行中率先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南浔农商银行则率先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支行。绿色专营机构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拓展绿色金融的业务广度和深度。三是培育绿色PE、VC投资者。四是引入和培育更多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目前,江北新区已经引入了这类机构。如国内首家公司制管理、市场化运营的“产学研管融宣”一体化研究机构——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先后设置了绿色金融评估认证中心、绿色技术产业化国际合作中心和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服务中心。南京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机构落户江北新区,为绿色产业和金融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对这类机构的发展应该给予更多重视和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做实,提升技术和研究能力,使其在服务本地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五是推动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金融对绿色发展的服务功能。

二、深化绿色金融对绿色城镇化的支持力度,其中可以将绿色建筑金融的发展作为重点突破口

“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是南京江北新区的一大定位。在这一定位下,必然要走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道路,金融在其中必须要扮演积极角色。因此,南京江北新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信贷业务。

2.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保险业务。南京江北新区可以加大与中国人保、保尔森基金会这类国内外领先者的合作力度,在本地试点绿色建筑保险,对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并在未来在江苏全省及省外推广复制自身经验。

3.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债券市场。目前债券市场已经发行了数只专门支持绿色建筑的绿色债券。南京江北新区应该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走绿色转型之路,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低成本融资。

4.支持各类基金积极投资绿色建筑。

5.构建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

三、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建立自主创新先导区是南京江北新区一个重要定位。绿色金融应围绕这一定位发力,加快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融合。

主要的途径是:

1.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发展,支持银行为绿色科技企业融资。

南京江北新区政府应鼓励本地银行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并通过完善补贴和担保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等方式,推动本地中小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环保科技企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助力环保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南京江北新区择机申报建立专业性的科技保险公司,加大对科技保险的探索力度。

3.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大力投资本地绿色科技企业。

4.鼓励金融科技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应用。

四、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型产业发展,推动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南京江北新区是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有著名的扬子石化等传统重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通过金融体系支持江北新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促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并为生态农业及长江岸线整治修复、滨江湿地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助力,是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肩负的重要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为老工业企业的绿色化改造提供资金。

2.大力发展环保贷和环保专项债券等新兴金融工具,为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3.大力发展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代表的新兴保险产品,通过保险+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

五、完善相关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并在区域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整合协调方面主动积极作为,力争发挥倡议、引领、协调作用

2016年七部委颁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之后,许多地方都在着手开展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南京江北新区应根据《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参考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对自身的相关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另一方面,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实现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以及南京市未来城市发展重点,应该勇于扮演倡议者、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建立联盟、发起倡议、建立地区政府和监管沟通协调机制等方式,努力推动区域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联通、整合、协同。

具体的做法有:

1.建立针对实体企业(项目)和金融机构的绿色评估认证机构,并推动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认证标准的协同、认证结果的互认。

2.建立本地区、本省绿色企业和项目资料库,并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项目库的互联互通。

3.建立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并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相关政策的协调和合作。

强化制度保障与试点创新

现阶段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内绿色金融起步较早的地区相比,实践探索还比较薄弱。因此,新区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协调,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配套支持保障工作。在组织保障方面,新区、南京市、江苏省各级政府要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要从战略定位、金融资源、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政策支持,实现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对南京江北新区而言,《报告》建议,将绿色金融作为扬子江新金融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绿色金融对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抓好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重点抓好绿色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三是进一步密切绿色金融发展与“基因之城”“芯片之城”建设之间的联系。

《报告》认为,南京江北新区可以将申报试验区作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政策倾斜为主要目标,而是更加注重申办试验区带来的绿色金融政策落实和制度机制创新的作用,以此开创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空间、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绿色金融发展相关体制机制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将申报试验区作为补强绿色金融短板、实现新区绿色金融快速超车的重要手段,在实现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产-融-城结合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方面树立标杆形象、专业形象和先锋形象;学习借鉴、实地调研贵安新区和赣江新区成功申报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其将绿色金融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经验,通过横向比较找准江北新区的金融特色,特别是其他区域无法企及的金融优势。

《报告》认为,将南京江北新区设立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全国的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是若江苏南京江北新区与贵州贵安新区和江西赣江新区均成为国家级新区和绿色金融试验区,可以形成东—中—西部国家级新区比较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也有利于考察绿色金融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同发展路径与实际效果。二是借助经济地理位置的便利条件,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形成江苏江北-上海-浙江湖衢一体两翼的绿色金融试点连线、资源集聚和协同共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比较绿色金融在江浙地区、华东地区乃至我国东部地区内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南京)的国家级新区,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浙江湖州和衢州)在发展绿色金融时的不同情况、不同机遇和挑战,以便于国家及时调整现有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

(本文由龙昊根据《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调研报告》摘要整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