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遥:绿色金融推动可持续互联互通

《中国金融家》杂志2019年06月13日12:30分类:其他

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始终积极倡导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又提出更加重视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建设也正向更“绿色”“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推进“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围绕这一话题,《中国金融家》杂志对话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她表示,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金融家》:如何理解“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一概念? 

王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五通”的基础和优先领域。而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指在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增进各区域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商品、人、服务、技术、思想等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我认为,可持续基础设施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一是经济可持续性。即该基础设施可促进GDP增长、就业与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建设,其成本和价格在政府和使用者的财务承受范围内。二是环境可持续性。即通过该基础设施有助于实现一系列环境可持续目标。三是社会可持续性。即有助于提升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且其使用人群应涵盖各收入阶层。

《中国金融家》:加强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遥:“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放大了可持续基础设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物理基础,提高了区域整体的经济韧性和可持续性。

第一,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研究显示,基础设施投资每增长1%可带来1.2%的GDP增长。投资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需求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地应对环境、社会与治理(ESG)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可持续基础设施的社会认同度,扩大投资来源渠道;通过提供区域贸易和投资便利、降低物流和交易成本,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

第二,增强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一是缓解能源资源在地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多能互补提高区域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二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了区域之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合作。三是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区域之间共同行动以应对灾害及气候变化,增强全区域适应能力。

第三,提高社会包容性和居民生活品质。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有效地促进各要素跨区流动、民心相通和文化融通,提高区域社会的包容性。

《中国金融家》:当前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面临着哪些挑战? 

王遥: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要大量投资,绿色金融可提供助力。然而,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面临如政治和监管敏感度高、建设风险大、前端资金需求大等与常规基础设施相同的投资障碍因素,还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第一,期限错配问题。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具有前期投入较大、周期较长、后期运营成本较低的特征,其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由于负债端期限较短,难以提供足够的长期贷款。此外,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诸如政府财力有限、可持续基础设施接受程度较低、使用者付费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持续基础设施运营期间的成本节约往往并不能转化为足够的财务收入以覆盖前期较高的投入,难以在流动性要求较高的资金供给和长期项目融资需求之间进行有效的期限配置。

第二,投资风险问题。目前可持续基础设施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识别、评估、转移和配置机制尚不健全。

第三,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公共部门来说,这种信息不对称将导致识别障碍;对于私人部门来说,由于缺乏完备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状况的信息披露机制,投资者还难以评估确定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不利于吸引责任投资者。

第四,跨境联通的障碍问题。跨越国界和区域互联互通的可持续基础设施面临着更大的障碍和挑战,主要体现在规划对接的障碍、制度与规范协调的障碍以及区域能力差异造成的障碍。

《中国金融家》:您对绿色金融助力 “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哪些政策建议? 

王遥:第一,出台有关政策框架示范和操作指南。中国应推动成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协调各国的监管体系、政策和标准。针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障碍和风险,推动规范性建设,提供风险监督和评价标准。当项目融资遇到不连贯的规则和制度框架,应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多边优势,建立协调机制,提供风险保障和争端解决机制。

第二,鼓励加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未来应鼓励更多机构加入绿色投资原则,在满足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巨大需求时,支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惠资金,帮助“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获得长期稳定、可负担的资金支持。此外,多边开发银行之间以及与其他开发性金融之间建立协调互补的合作关系也极为必要。

第四,撬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通过多种创新的绿色金融工具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

第五,支持绿色技术投融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在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技术方面较为落后,而中国在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能力。因此,应依托亚投行、新开发银行引导相关国家技术需求,大力支持该领域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帮助建立政策框架以提升技术吸收能力,尽快设立“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基金,加强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在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化。

第六,加强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的挑战之下,各国共建“一带一路”需要促进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加强不同的标准体系和规则之间的协调性。中国作为绿色金融引领国,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金融领域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工作。同时,通过组织全面的风险管理相关的能力建设,使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了解“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掌握环境风险量化分析方法,并将之纳入内部风险控制之中。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