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951个城管社区工作室成为督促垃圾分类落实的“神经末梢”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4月29日14:18分类:国内案例

新华财经上海4月29日电  上海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在申城将进入法治框架。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城管执法队伍如何在引导教育与处罚警示间取得平衡?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徐志虎28日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2018年底全覆盖建成的5951个城管社区工作室,将在城市社区的“神经末梢”开展教育、引导、警示工作,督促单位及个人都能落实好垃圾分类的要求。

建立城管社区工作室是上海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自治共治的重要举措。基层干部可以先通过劝说、引导、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如涉及到违法行为,城管执法队员再跟进处理,使得城管与普通民众之间有了一个联系通道。截至2018年底,通过三年努力上海全覆盖建成5951个城管社区工作室,执法队员每周都将去到工作室,与社区居民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

徐志虎表示,5951个城管社区工作室将成为感知群众冷暖的“神经末梢”,因为它们与群众的接触非常亲密直接。按照上海城管执法部门的“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通过服务手段来解决,20%的问题通过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希望通过执法手段解决”,尽管我们是执法者,但是作为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与其他行政执法还不太一样,城管执法跟广大市民的联系更为密切,如果前期的沟通整改做到位,未必需要开罚单,就能达到很好的善治状态。

面对7月1日上海就将开启的“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城管执法部门也将面临更大责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单位、个人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我们不会轻易给老百姓开罚单。”徐志虎说,处罚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处罚作为法治的路径是一定要坚持的,我们期望通过教育、引导、警示,引领社会中的单位及个人能够落实好垃圾分类的要求,但面对顽固抵抗、拒不改正的行为也不排除开罚单的可能性。

上海5951个城管社区工作室将形成一张居民区垃圾分类执法检查的联系网。“以各个村、居委会为单位,实现居民区全覆盖的检查。”徐志虎表示,我们现在针对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工作,不能只抓重点和局部,而是要全覆盖,利用深入每个村居的工作室,将每个居民区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的检查情况建立起数据库,如果发现设施设备不到位、分类工作没落实的情况,就要督

促其赶紧落实,督促后还不落实的下一步就实施行政处罚。且不排除集中处罚一些典型案例,在社会中起到示范作用。

实行垃圾分类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必然要经过一个长久且痛苦的“蜕变期”。徐志虎坦言,从简单的混投混放过渡到分类投放,这是一个全民放弃便利性并改变生活习惯的大事,“我们希望能通过城管执法部门的努力,一方面通过教育手段警示引导,另一方面通过惩戒方法反向激励,在这个久久为功的工作之中,让整个城市都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019上海民生访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FM主办。17个上海市委办局主要领导将走进直播室,直面听众,关注民生,聚焦责任。(王文洁、洪逸飞)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