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助力“一带一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9年04月15日17:34分类:分析报告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在北京举行。届时,政府首脑和商界人士将出席大会,共商“一带一路”发展。

随着论坛召开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舆论开始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以不同态度的舆论声音也不断发出。人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看法不同源于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进入绿色时代的可能性。

中国在本世纪初“走出去”的战略中帮助了许多非洲国家走入了移动通讯时代,相比之下,“一带一路”战略是否可以再次施展影响力,帮助相关国家实现绿色交通和绿色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呢?

一、中国在本世纪初的全球投资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中国的国际投资与国际合作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际社会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多边和双边政府投资及私人投资对横跨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进行6万亿美元的基础投资建设。该倡议将对40%的全球陆地面积、30%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55%的CO2排放总量和60%的世界人口产生重要影响。[1]上述涉及的区域大多数是欠发达国家。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新概念,但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国际投资一直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中国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向其他新兴经济体投资。例如2007年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10亿美元设立的中非发展基金,该基金是第一支由国家主席宣布设立、国务院领导揭牌开业的基金,也是第一支专注于对非洲国家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截止到2018年9月,规模已增长至100亿元。事实上,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显示,中国国家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2009年和2010年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发放了“不少于1100亿美元的贷款”,相比之下,2008年年中至2010年年中,世界银行的贷款“只有1000亿美元”[2]。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海外投资不仅给非洲带去了了水泥工厂、公路和能源网络,还给数以百万计的非洲老百姓带来了福祉。2010年,在这片通讯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的非洲大陆上,在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中国科技公司中兴通讯和华为向50个国家的近3亿用户提供了先进的通信服务[3]。通过把更实惠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和融资条件结合在一起,中国电信企业将爱立信、西门子和诺基亚等传统电信供应商淘汰出局。中国的投资不仅帮助这些国家开启了现代通信的新时代,而且通过移动支付的普及实现了当地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互联互通,这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一带一路”倡议投资能否促进绿色发展

如今人们在分析“一带一路”投资时,通常都关注中国国有企业或带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如美的2016年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或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领域的投资(如2016年中国广核集团对英国核能的投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对希腊Piraeus港口的投资)。在非洲大陆,媒体的曝光重点是中国贷款资助的建筑工程(例如连接矿山和港口的公路或铁路)。

然而,与移动通信本世纪初在许多非洲国家创造的机会类似,包括中国技术在内的高科技在今天也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主要包括解决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供给不足问题、建设智慧城市、生产可再生能源和提供低碳交通和数字服务。

在众多中国公司中,有一些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发展成为技术领导者并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推动着前沿技术的发展。它们分别是:

-         交通技术领域

o   滴滴——共享出行

o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如电动巴士、卡车和轿车

o   阿里巴巴——交通管理

o   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地铁系统

o   中国中车——高铁

-         绿色能源领域

o   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公司——风力涡轮机

o   天台光能、英利太阳能——太阳能

o   阿里巴巴——智慧城市和能源管理

o   江苏临阳电子——智能电表

o   比亚迪、华为——能源存储和管理

-         数字基础设施领域

o   阿里巴巴、腾讯——数字和移动支付

o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人工智能

o   华为、中兴——5G通信网络

我们可以看到,与人们固有的印象不同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并不是在所有领域和所有情境下都占据主导地位,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传播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和私人投资者表现得更为出色。在“一带一路”的投资中同样如此,世界资源研究所最近一项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研究显示,中国民营企业近三分之二(64%)的投资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领域[4],而来自国有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传统行业。

三、投资绿色创新——一个对抗气候变化的机会?

出于对中国技术创新合作项目不同层级的发展速度和政治经济生态体系的一些担忧,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的创新和技术存在着一些政治抵制。例如西方领导者正在大谈特谈引进华为5G通信技术的风险,还有一些欧洲城市正在犹豫要不要购买中国比亚迪电动汽车来降低公共交通尾气排放量。

但是为了兑现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承诺,如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巴黎协议》中同意的那样,为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必须投资不排放CO2的新技术,降低生态足迹并保持经济繁荣,在不发达经济体和生态足迹很重的能源和交通领域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四、绿色能源

技术进步使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能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实现。尽管在早期的研究中(如国际能源机构和世界银行的研究声称,为了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差距,使用绿色科技与传统技术相比需要额外花费800亿美元[5]),对绿色科技的投资可能要更昂贵一点,但是技术进步让绿色环保变得更加便宜。Lazard智库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8年太阳能光伏和风力的年均能源成本分别下降了88%和69%,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和核能的平均能源成本分别上升了9%和23%(见图1)[6]。

能源成本的变化

图 1  2009 —2018间各种能源成本的变化  

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储存预期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与其他绿色技术相比传统技术的投资回报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而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会让传统技术的投资更难更贵。

换句话说,精明的投资者和对廉价能源感兴趣的政府都会避免投资传统能源,因为它们的绿色替代能源短期成本更低。现在还投资新建燃煤或燃气发电厂无异于掉进了“棕色”陷阱。

五、绿色交通

与能源领域的快速技术进步类似,交通领域也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电动交通、数字化、互联互通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不仅会改变人们和货物的运输方式,还将对排放量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今天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决定了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还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在现阶段,与不注重环保的单纯交通投资相比,更加环保的交通行业需要更多的投资。为了降低成本,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应重点关注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对绿色交通的必要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套政策,如土地利用规划、公共交通使用等。如果出台了配套政策的话,新兴经济体只需要投资GDP的1.3%就能实现完全的绿色交通,如果没有配套政策,投资额就会达到GDP的2.3%;如果只是实现城市中的绿色交通,有配套政策需要投资GDP的0.37%,没有的话则需要0.47%(见图二)。不管怎么说这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投资缺口,要实现这个目标,无疑需要国际投资者、多边和双边发展银行、技术提供者、经营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大力合作和相互协调,其中政策制定者应该建立必要的框架和提供一定的激励。

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图2: 不同情境下2015 – 2030年间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平均成本[7]

扶持政策(以及相关投资)的重点应包括:

-         支持使用电动公交车,而不是柴油公交车;

-         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扩大电动汽车的普及;

-         加强车辆互联互通,提高车辆的自动化水平、安全性和效率;

-         鼓励货运和客运资源共享(例如共享货运中心、共享自行车服务)。

很多国家在交通领域方面关于新技术的政策尝试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在这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如中国共享单车0f0运营失败案例等或许能给其他国家一些启发,避免重蹈覆辙。

六、结语——抓住绿色科技的机遇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利用绿色科技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它不仅能提供许多经济发展机遇还能帮助这些国家避免掉入“棕色”陷阱。为更好地抓住机会,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在融资、经验分享和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就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金融达成国际共识,强调地区差异,增强监督、评估和惩罚相关违规企业的制度和政策的可信度。其中一些制度正在筹备中(如绿色投资标准),也还有许多东西仍需要进一步的国际谈判和协商(例如监测和执行机制)。成功的国际合作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附注

[1]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Green Belt and Road Strategy.”

[2] Chris Hogg, “China Lends More than World Bank,” BBC News, January 18, 2011, sec. Asia-Pacific,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pacific-12212936.

[3] Marshall, “China`s Mighty Telecom Footprint in Africa.”

[4] Zhou et al., “Moving the Gree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Words to Actions.”

[5] Ma et al., “Greening the Belt and Road.”; La Rocca, Green Infrastructure Finance.

[6] Mahajan, “Plunging Prices Mean Building New Renewable Energy Is Cheaper Than Running Existing Coal.”

[7] Rozenberg and Fay, Beyond the Gap.

作者:

Dr. Christoph Nedopil Wang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负责人

翻译:

毛学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