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及实践探讨

中债资信2018年08月14日17:09分类:分析报告

一、前言

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产业结构问题便是供需结构失衡,即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碳环保行业更符合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求,但现阶段其所占的比重偏低。过去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速的片面追求,导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社会公众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及便利的显著障碍,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需求需要逐步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品与服务转向,我国产业结构面临升级转型的现实需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经济供给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端供给过剩,需要去产能;高端供给不足,不能匹配消费升级。因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金融为杠杆,促进资金融通和产业融合,保障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绿色企业的生产发展,同时也间接提高了“两高一剩”行业的融资成本。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规划。绿色金融主要研究资金融通以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以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及绿色基金等,来解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上有一定区别,前者更加注重气候因素,其金融机构将未来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技术调整视作关注重点,而后者更加注重降低能耗、防治污染、保护生态,这与二者所处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阶段不同有关。

二、绿色金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

绿色金融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引入金融活动中,其目的在于,通过金融手段加强对绿色项目、绿色产业的支持,同时限制“两高一剩”项目及产业的发展,同时重点培育、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具体来看,“两高一剩”行业指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的行业,其界定可参考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中相应行业目录。对于绿色产业的定义,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与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相关的目录主要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中的《节能环保产业分类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统计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此外,一些企业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也以目录或标准的形式对相关绿色产业进行了界定(谷立静,裴庆冰,白泉.国内外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界定情况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18,46(10):25-31)。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分类表》从产业而非项目的角度,对绿色产业进行了界定。对于“两高一剩”行业与绿色产业的汇总如下表所示。

1111111

绿色金融助力产业升级转型过程的实现,一般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信息传导、风险分担四种机制来完成(郑文灏,黄安楠.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7(05):7-13)。

1、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在引领绿色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考虑到绿色金融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纳入考量范围,具备较为显著的正外部性,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有助于其最终的发展与落实。政策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对绿色金融的支持,例如政府采购、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市场准入等,最终引导产业结构的完善与升级。例如,从2017年起,广州市花都区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并建立了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业各类机构,按其损失金额的20%给予风险补偿,最高给予100万元;贴息方面,国内针对项目的财政贴息,内容涵盖林业、农业贷款财政贴息,以及成品油质量升级贷款中央贴息补助等。此外,有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其中部分绿色信贷相关政策如下表所示。

22222

2、资金流向

绿色金融可通过“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投融资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引导资金流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行业,扶持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及行业,淘汰排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项目,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例如,兴业银行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特点、技术优势等,实施“有保、有控、有压”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风险,2017年,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为503.99亿元,占对公贷款比重仅3.47%(数据来源: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清洁能源企业三峡集团2017年6月成功发行6.5亿欧元7年期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通过国际绿债独立认证的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获得3.1倍超额认购,票面利率1.30%,以上均是资金流向机制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作用的体现。绿色金融通过资金流向机制支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可发挥其潜在的生态环境效益,例如,下表为绿色信贷投放于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所产生的节能、减排及节水效益。

33333

3、信息传导

绿色金融以金融手段实现绿色发展目的,跨领域性质较强,其参与者需具备复合知识技能,因此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绿色金融有关机构通过专业的信息收集、分析与评估能力,对潜在的投资项目进行甄别与选择,并将兼具投资价值与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企业,展现传导给广大的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带动社会资源与资本优化配置。例如,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对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募集资金管理及信息披露等因素的评估,给出债券绿色程度的结论,该信息可供市场投资者参考,从而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程度更高的项目,实现信息传导的功能。

4、风险分担

具备生态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通常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慢,绿色金融可以向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为以上产业的发展分担了融资风险,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同时,绿色金融机构依托专业的风险识别、分析及控制能力,能够对支持项目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敦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考量,同时又降低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社会风险。

三、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地方实践

我国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鉴于绿色金融对于产业升级的推进作用,各地区开展了相关实践探索活动,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与经验。

1、新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新疆是全国首批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五个省区之一,并将试验区设在哈密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三地。三地试验区已建立绿色项目库,该项目库中的项目分为“纯绿”和“正常”两类。其中,“纯绿”项目指符合有关政策,具有显著环境正面效益的项目;“正常”项目指环境正面效益不显著,但符合环保标准及相关要求的项目。截至2018年1月,以上3个试验区共有365个纯绿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当地多家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189.97亿元。针对绿色项目库中的项目,金融机构会提供优惠补贴政策,同时,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向项目库中的纯绿项目发放贷款或发行债券等融资进行奖励、补贴或风险补偿;向库中项目投放的绿色信贷,可由担保公司、自治区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承贷机构、企业所在地政府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贷款本金代偿责任。

绿色项目库的建立,成为了当地支撑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载体,提供防范金融风险和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的平台。

此外,针对绿色金融促进产业升级的探索实践,以昌吉州为例说明。昌吉州作为新疆的农业大区和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当地以绿色金融为支点,大力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薛湘民,袁萍萍.新疆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研究——以新疆昌吉州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7(11):85-92)。一方面,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例如,截至2016年末,昌吉辖区绿色信贷累计发放39.34亿元,余额130.54亿元,比年初新增24.46亿元,同比增长23.05%,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另一方面,执行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政策,倒逼传统产业转型,例如,昌吉州农业银行2016年以来,对钢铁、水泥、造纸等12个“两高一剩”行业零投放,并且因企业未通过环评而否决贷款12笔,合计1.6亿元。

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等工具的运用,昌吉州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工业向现代化农业、新型工业的迈进,实现了金融资本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2、山东省绿色金融实践与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产业机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裴斐.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时代金融,2018(12):69-71)。首先,山东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山东和全国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6.7:45.3:48.0、7.9:40.5:51.6,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二产业占比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从山东省第二产业结构内部来看,其重工业占比高于轻工业,化工、石油、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不符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调和绿色发展的目标,需进一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在这种局面下,山东省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领域。

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16年末,山东省节能环保领域贷款余额达1,885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103.6%,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余额达151亿,较2012年末增长244.6%。

绿色债券方面,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其募集资金需投向具有节能环保效益的绿色项目,山东省内银行等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均在发行绿色债券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例如,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烟台银行及威海银行先后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120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实体企业方面,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特锐德应收账款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并成功募集资金9.83亿元,并将其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

3、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2017年,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4:47.9:42.7,其第二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1%,占规模以上上工业比重36.3%,比上年上升0.3%,同样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紧迫任务。

自2017年6月23日,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以来,江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在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带动下,赣江新区内的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从多方面开展了绿色金融的实践业务。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17年末,江西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500亿元,绿色信贷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超过7%,高于信贷余额占比。绿色债券方面,江西银行分两批发行了总额8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投向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项目。此外,萍乡市汇丰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绿色企业债券,发行金额20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绵城市及城市建筑节能建设项目,该项目由省内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服务。

绿色金融实践能够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相关研究通过构建模型(陈国庆,龙云安.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实证[J].当代金融研究,2018(01):120-128),对江西省2008~2016年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绿色信贷在现阶段对第一、二产业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缺乏深度;对于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虽然对第一、二产业具有明显的逆向控制作用,但对第三产业的抑制能力不足;高能耗产业贷款的限制对江西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更具积极作用,同时绿色信贷对江西省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小。可以看出,江西省绿色信贷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利息支出的逆向抑制作用,对第一、二产业发挥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这也是经济绿色化改造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金融服务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观念纳入金融活动中,通过支持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产业,限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项目和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并向绿色化、高端化、集成化转型。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绿色金融能较好地助力当前建设生态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与绿色金融的完善发展相互融合。

绿色金融对于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信息传导及风险分担四种机制来完成。对于未来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助力产业升级的建议,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

明确产业升级目标,加强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引导扶持。考虑到绿色金融的跨领域性,以及多种产业的复杂性,产融结合的过程会受到多个主管部门、多项政策的影响,政府应统筹协调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环境政策、气候政策及产业政策,形成支撑的合力,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明确产业升级的目标与方向,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扶持绿色产业。为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可在重点领域针对细分行业专门制定绿色金融实施指引,并设定考核指标对其效果进行检验,以便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

完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创造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环境。绿色金融体系包含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种工具,目前均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淘汰落后产能、向高端、绿色、先进产业倾斜的要求。例如,绿色信贷方面,加快研究制定统一适用的绿色信贷项目评判标准,以指导金融机构精准营销;绿色债券方面,适度降低绿色债券发行门槛,探索中小型绿色企业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模式,探索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机制等。

建立产业升级过程中环境信息的披露与共享机制,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融资市场及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真实的环境信息,对于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快绿色金融构建及产业升级转型有重大意义。环保部门、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可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例如建立可以共享的绿色项目数据库、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查询平台、环境及金融行为监测数据库,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信息源,提高大众参与度。同时,加强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收集与量化分析,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负外部性显性化,方便资本市场与社会公众直观获取环境成本信息。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方面,可以在公开的评估报告中,披露募投项目潜在或已实现的环境效益、量化依据或假设,以及项目重大环境风险、债券支持企业或项目发生重大污染责任事故或其他环境违法事件等信息,对债项给出具有科学区分度的绿色程度结论,帮助投资市场及社会公众更全面了解相关信息,保障资金最终流向绿色程度更高的产业和项目,从而督促市场更健康规范地发展。

完善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激发市场发展绿色产业热情。由于具有正面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通常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且有时面临自身现金流较小的局面,银行部门等金融机构、绿色企业对绿色项目投融资时,承担了较多风险,但项目收益与风险并不匹配。为更好地让绿色金融服务于产业升级,可综合利用税收优惠、费用补贴、财政贴息等方式,合理分散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绿色项目的投融资风险。此外,多级政府(如省、市、县)可以设立绿色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对投资扶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损失补偿,补偿比例可根据绿色项目所产生环境效益的大小而合理浮动。通过进一步分担绿色金融风险,激发市场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从而拓宽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保障绿色项目的落地及其潜在环境效益的发挥。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