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资金 绿色保险守护绿水青山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8年08月12日16:29分类:其他

“英大财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研究拓展项目’积极开展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专项分析,上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近600万元;充电桩财产保险及充(换)电站综合保险保费收入约200万元;日本财险‘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广项目’积极宣传环境污染政策解读相关知识,提升企业环境污染风险防范意识,促进部分企业使用保险保障环境污染风险。”近日,江苏保监局在通报2018年上半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时,首先提及了当地保险业在发展绿色保险、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

这是保险业守护绿水青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我国保险业从保障和投资两端发力,助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保险保障 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谈及绿色保险,人们最为熟知的便是环责险。作为助推生态文明治理的重要工具,环责险自2007年启动试点以来,一直在政策的鼓励下稳步前进。

特别是2013年以来,与环责险相关的政策集中出台。2013年1月,原环保部和原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环责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014年5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在政策的鼓励下,环责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14年,约有5000家企业投保环责险;2015年,环责险签单数量为1.4万单,提供风险保障244.21亿元;2016年,环责险提供风险保障260多亿元;2017年,环责险为1.6万余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06亿元;今年前5个月,环责险已为793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82亿元,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等多个领域。

政策东风再次吹起。今年5月7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经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明确将建设好、运用好强制环责险这项制度,引进市场化专业力量,通过“评估定价”环境风险,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环境风险监管、损害赔偿等工作成效。随后,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推动环责险发展,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环责险在高风险领域强制施行,无疑将推动其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绿色保险绝不仅仅是环责险。比如,人保财险为光伏产业设计开发了光伏电站运营保险、收入损失补偿保险、责任保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数千万元的保险赔付,有力支持了光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可以说,在守护绿水青山方面,保险业一直在发光发热。

保险资金 绿水青山的建设者

除了保险保障这一立业之本外,保险资金也是保险业的重要武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注册规模达6854.25亿元,其中包含直接对重点生态环保领域的投资,如新能源666亿元、水利506.44亿元、市政178.6亿元、环保52.7亿元等。

在水能、风能领域,“平安——华能澜沧江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小湾水电站,注册规模50亿元;“中国人寿——大唐发电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四川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项目,注册规模为30亿元;“华泰——云投糯扎渡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糯扎渡水电站,注册规模30亿元。另外,还有支持风电场建设的“太平洋——龙源电力风电场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支持水电站建设的“平安——华能澜沧江债权投资计划”;支持南水北调的“太平——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债权投资计划”等。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来,保险资金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保险资金优势,面向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绿色项目,为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的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保险资金特别缺乏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我国绿色产业“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需要两万亿元以上的投资,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因此,“将保险资金引入绿色产业,直接向绿色产业‘输血’,不仅能够促进保险资金开拓新的投资渠道,而且解决了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两者需求高度吻合,能够实现双赢。” 上述专家表示。

不过,尽管绿色产业投资回收期长、未来收益期长、投资安全性高,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但相关专家指出,保险资金如何投入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如何有效利用保险资金等问题,仍需要保险业和绿色产业共同寻找答案。而眼前,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之一,是如何使绿色投资收益保持稳定。“虽然我国绿色产业的盈利与偿债能力均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绿色产业的规模扩张速度明显高于A股各产业的平均水平,但绿色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结构还有诸多问题。”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专家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产业需要保障绿色投资收益的稳定,进而吸引保险资金。此外,保险资金参与绿色投资也需要从保险业内部构建绿色保险系统,通过自身的绿色发展增强绿色投资收益。

问题之二,是如何开拓保险投资绿色产业的渠道。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经历了从投资渠道狭窄到无序发展,再逐渐规范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保险经营理念的回归,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逐渐拓宽,但投资方式仍需要不断拓宽。上述专家建议,应结合保险公司的规模和绿色产业发展,开展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从而提升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与收益。

 发展绿色保险仍需“治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多位专家表示,保险业在助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上要发挥更大作用,不仅要提高自身能力,更需要外部相关法律、政策体系的构建,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要进一步保障绿色金融政策的持续性,既是生态保护问题,也是金融改革问题,这是一项涉及多个主管部门、依托多个领域配套政策的系统工程。为了使绿色金融的发展建立在法制化、规范化与长效化的基础上,未来需进一步理顺其外部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体制机制间的协同效应。在立法层面,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不仅包括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也涵盖对金融行业立法的修订,如在《保险法》中加入“绿色”元素。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不久前也提出,应完善制度规则,推动保险业加快制定保险绿色投资指引。他认为,在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稳健是保险资产所有者考虑投资策略的关键。作为资产管理者,通常以受托人的身份担任决策角色,但在实践中,应倡导实现与受托人职责相符的长期、可持续、风险可调整的回报选择方式。而要实现这样合作的模式,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投资规则、流程和标准,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指引和有效评价机制,引导保险行业绿色投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据记者了解,银保监会正在推动健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治理体系。比如,加快发展环责险等绿色保险产品,推进在重点领域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运用好保险的保障功能和保费的杠杆机制,完善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助力构建全过程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