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园区贷助力“低小散”污染治理——湖州砂洗城项目案例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8年08月01日10:20分类:分析报告

一、项目背景

织里童装产业带是浙江省湖州市最具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之一,全辖有童装类企业 100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年销售额达200亿元,童装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已居全国首位。但是,其中的砂洗、印花等配套生产环节均为高污染产业,在整治前,仅吴兴区分布有砂洗印花企业1100余家,大部分为分散在各地低产能的中小作坊,其生产运营过程粗放,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固废垃圾等污染物,偷排漏排现象屡禁不止,工作场所及设备落后,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存在巨大火灾隐患,同时难以被监管,政府收税难。

为解决“低小散”作坊带来的诸多环境与社会问题,湖州市政府制定了《湖州市工业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的思路进行综合整治,一方面依法取缔非法砂洗印花加工点,另一方面引导合法经营户合资共营,使企业提高经营和负债能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现代产业园区,从而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为配合区政府推动转型升级,湖州银行首创出较具地方产业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绿色园区贷,用金融手段支持“低小散”企业集中入园,对集聚产业提供一站式、链条式金融服务,有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的节约集约、污染的减排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

二、项目模式

砂洗城园区贷的主要模式为:

前期由政府牵头进行绿色园区建设。政府合理选址后高效推进土地征用,然后与政府平台类公司等业主单位合作,开展园区项目建设,同时与银行形成紧密联系,为建设环节提供资金保障。

中期由业主单位提供经挑选资质良好、技术先进的小微企业后,银行对入园购买标准化厂房的小微企业提供批量化服务。同时开设绿色服务通道,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开设绿色批量化受理审批通道,提高服务效率。在与业主单位搭建合作平台,设计顶层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弱化对单个借款主体的准入审核,简化业务审核流程,压缩业务受理的时间,减缓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同时银行可从园区获得企业的综合用能数据,使绿色贷款风控端口前移,并运用大数据的管理手段进行授信贷后管理,进一步降低了信用风险。

后期银行推出“二次贷”、“更新贷”、“快捷贷”、“动产质押贷”等多款产品,根据园区业主单位提供的园区内小微企业的生产用能数据,对园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流动资金贷款,批量化实施贷后管理。同时银行根据小微企业资金回流的特点,将贷款期限设定为中长期,即借款人可根据自身经营盈余逐年归还贷款,贷款期限与借款人还款能力高度匹配。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对地方产业发展来说:砂洗城项目整个园区全部投产后,1100余家“低小散”升级为300余家合规企业,但产值却大幅提升,每年可达到10亿元,利税5000万元以上,政府收税难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对银行来说:园区贷自投产以来,两年多时间内带动日均存款收益3500多万元,开立各类存贷款账户600多户,开通电子银行业务500余户,产生贷款收益1300多万元,且从未出现过欠息等不良情况,明显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

对企业来说:不但通过落后设备更新换代及生产管理的规范统一,达到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排污成本等经营成本的效果,而且通过入园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经湖州银行对该园区项目的风险成本、人力成本等定价因素进行综合测算后,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平均执行利率仅为5.3%,低于同业同类贷款定价。通过在园区内的健康运行,企业相较之前平均节省三分之一左右的成本。

(二)社会效益

“园区贷”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启动初期在引导企业入园的关键时刻遇到的瓶颈,即一般的小微型企业无闲置资金来购买园区内的厂房,项目建设资金无法回流,难以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的尴尬,实现了企业从“要我入园”到“我要入园”的转变,使产业避免了污染环境、环保处罚等经营和政策风险。同时,建设资金的快速回流更促进了项目的良性运营,企业的良好经营为本地创造了更多就业,而员工的工作环境也更加安全,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社区内便利的宿舍等生活设施更是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三)环境效益

该项目产生了可观的环境效益:一是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原先一层的厂房现在进行多层开发,一层砂洗,二至五层进行印花,节约了土地700亩,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二是提升了综合整治能力,原先是企业自行解决治污问题,治污成本高、成效小,偷排现象存在,统一入园后由专业公司、专业设备进行统一整治,污染排放达标率大幅提升。每年可减排污水100万吨、减少COD排放180吨、氨氮排放3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7吨、减少烟尘排放12.6吨;三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由园区统一采购水循环利用及集中处理设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园区利用屋顶光伏发电及附近热电厂统一供电,每年可节电1300万千瓦时、节煤1.5万吨,提高了用电利用率。

四、成功经验启示

(一)政府的约束和激励措施运用得当

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市重视生态文明发展,在地产发展趋势良好和政府负债率较低的阶段,当地政府即具有前瞻性目光,制定多项绿色园区支持政策,引导当地城投集团积极参与投资,开展园区建设工作,并与银行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同时,政府推动企业入园决心强,采用奖惩分明的方式,引导本身具有现金流和收益的企业入园,将厂房及住房以优惠的价格出售或出租给入园企业,实行税收等政策优惠,同时对园外严重污染和违规的散乱污企业进行整顿和关停,限制过剩产能和恶性竞争,使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二)银行深耕地方为中小微企业定制服务

深耕当地,对砂洗、印花等地方特色产业的深入了解是湖州银行园区贷产品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多年积攒的踏实的授信经验与客户资源,进而能够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帮助政府识别出优质企业导入园区。另一方面,湖州银行产品结构和业务流程设计合理,即方便客户,又能防控风险。在前期建设阶段,湖州银行采用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绿色产业基金等灵活创新的方式为砂洗城园区建设提供资金。在中期入园过程中,基于对企业的了解提供房贷支持其购买厂房,从而获得厂房产权的抵质押,抵质押率达到条件银行可继续为企业发放“二次贷”等流动资金贷款,而企业一旦逾期违约,业主单位将有权回购厂房。

(三)企业环保意识及集聚效应意识提高

因旧厂房区火灾隐患和火灾事件,以及逐年增强的环保督查执法力度,企业主环保意识提高,特别是率先入园的企业具有相关意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后,降低了运输、库存、交易等运营成本,促进了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壮大发展,由此推动了入园的积极性。

湖州银行绿色园区贷是一款典型的绿色信贷产品,符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探索通过再贷款和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具体要求,但绿色园区贷款目前尚不在央行银监会的绿色信贷统计中,因此笔者呼吁,下一步应将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纳入《绿色产业目录》,从而使园区建设得到绿色金融工具的支持,同时应考虑制定核定标准,将支持“绿化”污染企业且达到定量标准的信贷服务核定为绿色。

相较传统的“一刀切”强制拆除改革模式,绿色园区模式更有利于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截止2017年末,湖州银行园区贷已推广复制到湖州市的砂洗城产业园、中节能产业园、联动U谷产业园等多个绿色工业园区,较好地将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等宏观导向落地于经营行为中,对湖州市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金融支撑作用,同时达到了环保和减排的目标。因此,湖州银行园区贷应进行更广阔的推广和复制,尤其在特色产业集聚明显的区域和工业棚改项目区,帮助更多的地方政府引导实现地方产能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特色产业群,地方政府也应在设计政策优惠和鼓励企业入园等方面学习“湖州经验”,让更多的小微企业用绿色园区的模式进行生产和经营,真正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园区仍有进一步添加绿色元素的想象空间,比如在园区内可建设绿色建筑,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使用绿色金融债或ABS等融资渠道。希望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积极实践,打造更加全面的绿色金融案例。

作者:徐稼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