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因素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与管理:转型风险综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7月30日23:02分类:分析报告

编者按:为提升全球金融机构识别和管理环境风险的能力,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国际最优实践,2017年上半年,受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委托,工商银行牵头绿金委多家成员单位,共同撰写全球第一本环境风险分析理论、方法、模型的案例研究书籍——《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与案例研究》。该书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书中的方法和模型覆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金融业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参考价值。近期,中国金融信息网将为您连载本书主要内容,敬请关注

图片1

转型风险是指环境因素引起的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风险,即由于世界各国改善环境的努力,使得公共政策、技术、投资者偏好以及商业模式等产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转型因素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治理环境污染而采取的相应变革和措施,如决策者制定严格的减排目标、政策和行动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和消费者行为和消费模式必须持续向着低碳、绿色转变。这种结构性变革会带来行业的优胜劣汰。

本节将主要从政策和法律风险及技术转换风险两方面列举对中国金融机构有影响的环境风险。由于篇幅所限,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环境和气候风险。

一、政策和法律风险:如更严格排放标准、更高的碳价等

这一类环境风险对金融机构及其资产的影响在于:企业和项目运营成本包括履约成本的增加、政策变化导致的坏账或提前清偿、资产减值、保险费增加、罚款和刑事责任增加等。

(一)环保、节能和低碳执法力度加大

2014年出台了中国“史上最强环保法冶———《环境保护法》。随着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的讨论,大气、水、土地相关的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这些法律和文件的出台,不仅从框架上对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加强,也对现实环境监管力度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为保证《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完成,环境保护部开展了堪称史上最严的环保督查,组织了大量人手长期驻扎在基层深入查处企业违法排污现象。

在能源方面,中国也出台了包括《节能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同时还有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颁布的许多条例和办法等,例如《工业节能管理办法》《中国制造2050》规划《“十三五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冶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法律法规对能源企业运营和生产都会产生许多影响。

在低碳方面,《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十三五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和计划都做出了规定。

(二)环保、节能和低碳标准提高

为了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国家环境保护部在2017年修改了包括《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在内的20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修改主要体现在增加排放限值、增加部分控制措施要求等。2016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也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即“国六冶标准)。

我国自1996年相继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对绿色建筑发展中期目标的明确,针对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更多的绿色建筑标准也在进一步讨论制定中。

中国现在已经制定了200项节能领域的国家标准,并且计划到2020年建成先进的节能标准体系,包括能耗限额标准等强制性标准,届时将有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环保、节能和低碳相关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同时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按照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可承受能力,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将资源所有者权益和生态环境损害等纳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一系列环保、节能和低碳相关的定价机制已经出台或在讨论中准备出台。比如: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牵头下的资源税改革的全面推进。一方面,资源税征收范围将扩大到水资源等其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从之前的从量计征改成从价计征,将加大征收力度。

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排污权有偿使用是未来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方向。各试点地区在指导意见框架下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初始价格制定工作。例如,2016年,广东省确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初始价格分别为:1600元/年·吨、3000元/年·吨、1800元/年·吨和4000元/年·吨。同时,排污权交易价格实行最低限价管理,需按不低于初始价格进行交易。

依据《环境保护税法》的规定,2018年起针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等开征环境保护税。在国家规定税率基础上,地方可以提高税额幅度。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的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税率很可能要高于其他地区,这也反映了这些地区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较为严重的环境现状。

我国在2017年底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行业的超额排放企业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

根据中国政府在G20化石能源补贴同行审议自述报告中提出的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总体路线图,将在近中期改革包括油(气)田企业生产自用成品油先征后返消费税、成品油生产企业生产自用油免征消费税等两项补贴;在中远期取消包括石油公司免征土地使用税、火电厂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工人企业免征增值税以及煤气石油液化气增值税率等优惠政策。

(四)环保、节能和低碳数据汇报要求加强

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启动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各项工作,并将能耗减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任务,实行问责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这意味着所有固定污染源企业只有在获得依法合法的排污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排污。环保部也已经建立了“国家排污许可信息公开系统冶,预计到2020年之前,将完成全部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和公开工作。

作为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支撑工作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国家直报系统。以后企业需要依照国家颁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在直报系统上按时定期汇报企业的排放量等数据。

(五)环保、节能和低碳法律诉讼风险的增加

2015年1月1日生效的《环境保护法》为更多的社会组织(NGO)起诉污染企业确立了更坚实的法律依据。该法生效后2年内,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89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中,跨度从化工企业的水污染、超标废水导致沙漠污染、玻璃加工企业大气污染到矿业公司水库污染等。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环境诉讼案件。

二、技术转换风险:如技术更新换代等

这类转型风险除了会带来资产搁浅的可能性,还会增加企业前期研发费用、设施改造的费用以及新生产工艺带来的费用。

随着中国环境保护力度增加,在许多政策法规中都对需要更新换代的技术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2017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制革行业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有类似规定: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安装脱硝设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也会对需要被调整的产业及技术做出明确的规定。

除了这种强制淘汰的技术目录外,国家还会出台对于建议采用技术的指导目录等。例如,科技部和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等都会对技术的更新换代起到政策上的引导作用。

同时,还有许多技术上的更新是产业自发的,而且技术普及速度非常迅速。如代替传统燃油车的电动车技术,在短时间内就非常普及。分布式能源和微网技术对传统大电网也是一种补充甚至冲击。

三、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措施导致的转型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行动,其转型风险评估与未来情景分析和预期密切相关,本节将重点阐述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转型风险。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已经取得了广泛共识和强烈政治意愿。2016年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就是最好的体现。《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和目标(即本世纪末实现2摄氏度的全球温度升高控制目标,同时提出要努力实现1.5摄氏度目标),传递了全球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基于全球温度升高控制目标,《巴黎协定》还要求发达国家继续提出并执行绝对减排目标,同时鼓励发展中国家逐步过渡到绝对量减排目标。

从国内政治意愿上看,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尤其是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变革中提到我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冶,也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减排脱碳的行动会给“高碳行业冶———化石能源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的投资带来长期的风险。巴克莱银行的研究估计全球温度升高2摄氏度的控制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将使全球化石能源上游行业到2040年的累计营业额下降3.3万亿美元。基于这样的估计,已经有许多机构投资者、研究咨询机构以及NGO等开展了分析方法学的研究。目前急需突破的是如何将宏观层面的情景政策分析和微观层面对于资产的影响更好的联系起来,这将有助于将环境风险分析主流化到日常决策过程中去,包括战略资产配置等。

四、环境和气候情景模型分析与压力测试

金融机构需要衡量他们面临的环境风险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变化,这需要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

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报告,“情景分析是针对未来可能性建造起来的一系列假设,但不代表能够充分反映未来。情景分析的意义在于金融机构可以将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条件和未来的情况对应起来”。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定义,金融机构的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情景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各种头寸的相关关系和相互作用。情景分析中所用的情景通常包括基准情景、最好的情景和最坏的情景。情景可以人为设定(如直接使用历史上发生过的情景),也可以从对市场风险要素历史数据变动的统计分析中得到,或通过运行描述在特定情况下市场风险要素变动的随机过程中得到。如银行可以分析利率、汇率同时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对其市场风险水平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分析在发生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经济事件或金融危机以及一些假设事件时,其市场风险状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在环境经济和气候变化领域,情景分析是战略分析和规划的重要工具,也是基本的对话手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指出,“对未来社会发展、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长期情景模拟分析冶是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减排和适应路径的前提条件。这种模型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科学、温室气体排放、社会经济(包括但不限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技术变化率、土地利用等)等综合因素,针对政策决定过程和研究工作等不同目的提供系统分析。

因此环境风险量化分析下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找到金融情景分析和环境情景分析的契合点,借用已有的研究、让金融机构有渠道和能力设计更可信的分析,从而评估环境风险。

金融稳定委员会认为,针对气候变化这一类环境风险,情景分析有如下5种用途:

1.情景分析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系统的考虑诸如气候变化在内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包括:(1)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如气候和生态系统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带来的后果;(2)因为时间、分布及向低碳经济转型滞后性等原因,这些影响要在中长期才能显现;(3)因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种不良影响会非常显著。

2.情景分析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增强对于未来预测更系统性的讨论。与常规的方法相比,更能够帮助决策者将不同的情景纳入考虑范围,特别是那些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的情景。

3.情景分析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整理和评估气候变化及应对行动会带来的一系列商业、战略和金融影响,进而丰富完善未来不同条件下的战略。

4.情景分析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建立一整套可以更好地反映外部环境变化的参数。这可以使金融机构在外部环境向着不同于以往的情景变化时,可以更及时的调整自身的战略和金融计划。

5.情景分析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和比对不同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金融计划的完备性。

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报告还列举了几种已有的针对气候变化影响行业开展的情景分析。

表6-1 已有的部分气候变化情景分析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2

来源:TCFD

中国金融机构需要本地化的情景模型分析,特别是针对区域环境和中国本身的气候变化行动,需要有系统的分析。尽管对于环境风险模型情景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和行动的情景分析上,国内已经有许多研究团队利用模型对气候变化若干情景及其政策含义进行着长时间的跟踪和分析。这些分析方法、数据和结果可以为下一步更好地将金融情景分析和气候环境情景分析进行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以气候情景分析为例,下表6-2列举了已有的若干情景分析研究。

国内已有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研究

国内已有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研究2

(本文节选自《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与案例研究》第六章。本章执笔: 刘爽,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 陈灵艳,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经理。本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马骏,副主编:周月秋、殷红)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