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两山”路上初见成效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满周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6月15日10:59分类:其他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姜楠、陈周阳)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满周岁之际,在湖州举行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用“初见成效”进行了总结。6月的湖州绿意盎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在南太湖之滨焕发着勃勃生机。

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初见成效

6月12日-13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在浙江湖州召开。

陈雨露指出,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召开此次座谈会具有特殊意义,旨在进一步增强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改革试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

陈雨露表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一年来,试点总体方案中85%以上的试点任务已经启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

自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湖州市深入贯彻国家有关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着力推动金融活水浇灌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7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747.69亿元,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达到了22.8%,绿色信贷不良率0.05%,低于全市银行0.95%的不良率,法人银行机构基于绿色信贷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20.2%。

其中,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均居浙江省第1位,信贷资产质量居浙江省第2位,绿色制造业贷款增速快于全部制造业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连续三年实现下降。

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浙江、江西、贵州、新疆五省(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湖州的探索与实践中,一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得以突破,也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湖州样本、湖州模式和湖州方案。

首先,湖州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建立了由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绿色金改领导小组。通过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机制协调推动各项工作,也为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政策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也为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湖州出台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从2018年一季度起,率先将小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表现纳入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

评价标准一直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的难点问题。湖州率先制定了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评价、绿色银行评级和专营机构评估等标准规范,打通了绿色金融落地的关键瓶颈。

同时,湖州还组建了专业的运营机构,成立了全国首家持牌绿色专营支行,湖州银行正在创建中国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全市银行机构绿色事业部、绿色支行达到了13家。

此外,湖州创新有效的供给产品,率先开展了绿色信贷分类贴标试点。湖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通过创新银企融资对接模式,建立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平台(“绿贷通”)。

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聚焦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发展

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未来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将围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发展这一主线。

在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印发的《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湖州市侧重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升级。

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看来,生态需要经济来支撑,经济又离不开金融的保障。湖州相继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因此,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湖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一环。

当前的湖州已经进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州将再接再厉、创新实干,不断推动绿色金融在湖州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是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绿色金融战略。用好用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改革试点的政策红利,保持绿色资金投放总量合理较快增长。

二是以更高的标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有效适用的湖州绿色金融制度方法体系,同时加强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中小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绿色信贷产品等工作的研究与推进。

三是以更新的理念优化绿色金融供给。着力构建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深化排污权、用能权有偿使用,扎实推进绿色信贷分类贴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四是以更严的举措守好绿色金融底线。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分析和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行为,确保金融领域安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