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为绿色发展添翼—货币政策扶持绿色信贷的分析与展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2月24日11:29分类:分析报告

兴业研究 汤维祺  郭于玮  鲁政委

摘要:

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融资的主要工具,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7年6月,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22万亿元。然而从2013年至今,绿色信贷余额占比始终维持在8.5%~10.0%之间。缺乏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是绿色信贷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7年4季度)》披露,自2017年3季度起,绿色金融纳入了MPA考核,并将于2018年起优先接受绿色贷款资产作为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的担保品。

上述两项措施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预示着绿色信贷的实质性鼓励政策将加快落地,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甚至主流领域。

参考对小微金融的差异化扶持政策,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针对绿色信贷的定向降准、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权重等。此外,也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对绿色信贷资产作为货币政策担保品的倾斜政策,包括优先级、折扣率等。

关键词:

绿色信贷 人民银行 MPA评估 货币政策担保品

自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市场规模取得快速增长。据兴业研究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各类绿色融资总余额近9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占比超过95%,是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的主力军[1]。

目前我国绿色信贷的管理尚处于探索过程中,仍然以自愿性、引导性政策为主。如银监会自2014年起对银行绿色信贷及其他绿色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情况开展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但缺少更为直接、有力的扶持和鼓励措施。在人民银行2018年2月14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7年第4季度)》中披露,人民银行在开展2017 年第3季度宏观审慎评估(MPA)时,将绿色金融纳入了“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中进行评估。此外,还提出将优先接受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作为信贷资产担保品进行评估,用于向人民银行申请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这预示着绿色信贷的实质性鼓励政策有望加快落地,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甚至主流领域

绿色信贷制度体系与市场发展概况

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自“十二五”以来就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而银行作为我国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中枢,也自然成为了落实发展转型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了针对性的制度,鼓励和规范绿色信贷的发展。

1.绿色信贷制度体系

2007年,银监会发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83号),开启了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的早期探索;2012年,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首次正式提出了“绿色信贷”的概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节能环保授信和绿色信贷的范围、管理方式、考核要求等做出规定。次年,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统计制度》(银监办发〔2013〕185号),进一步明确了绿色信贷的业务边界和统计口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所涉及的环境、安全重大风险企业贷款和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进行统计和报送。以此为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银监发〔2012〕34号)和《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银监办发〔2014〕186号)两份文件,对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情况的评估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绿色信贷指引》及《绿色信贷统计制度》,我国绿色信贷包括两部分:一是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制造端的贷款;二是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共包含:绿色农业开发、绿色林业开发、工业节能节水环保、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农村及城市水务、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服务,以及采用赤道原则等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共12类)的贷款[2]。

在人民银行方面,宏观审慎政策(MPA)是市场调控双支柱之一,将绿色信贷纳入MPA评估,对鼓励绿色信贷发展、强化规范化管理,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MPA指标体系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以及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将综合评估结果作为差别准备金调整和合意贷款增长规模的依据[3]。根据《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自2017年3季度起,银行机构绿色金融纳入MPA“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目前信贷政策执行的评估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信贷政策评估结果(40分),涉及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涉农信贷政策导向,和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评估等对宏观调控目标的支持力度;

信贷政策执行情况(30分),涉及贷款余额增长、有贷户数增长,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央行资金运用情况(30分),涉及按时足额偿还、业务利率符合央行要求,以及资金投向符合要求。

绿色金融业务情况纳入“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不仅直接影响银行机构该项的得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银行机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在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结构性参数主要参考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设定,由此改变对各银行机构业务规模的监管约束。

尽管从公开信息看,目前人民银行在MPA考核对绿色金融具体使用的指标,以及评分规则和指标权重尚未可知,但不难推断,绿色信贷纳入MPA将对银行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显著激励。

2.绿色信贷市场发展

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绿色信贷总规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8年2月9日,银监会集中披露了2013年至2017年间我国绿色信贷的增长情况。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从2013年末的5.20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年均增速13.98%(参见图1)。

据银监会测算,截至2017年6月我国绿色信贷支持项目每年可实现节约标准煤2.15亿吨、节水7.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分别为4.91亿吨、283.46万吨、26.76万吨、464.53万吨,和313.11万吨,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绿色信贷有效地控制了环境风险,提升了企业和项目经营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是国家支持和鼓励的领域,因此资产质量较高。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37%,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的1.69%[4]。

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

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绿色金融迈向主流

根据银监会历次披露的绿色信贷数据,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在各类信贷余额中的占比始终徘徊在8.5%到10.0%之间(参见图1)。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绿色发展转型成为核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绿色信贷余额占比却相对稳定,这从侧面反映出绿色信贷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强化政策支持与鼓励

1.定向降准支持领域扩容

绿色信贷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挑战之一是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期限错配。2016年发布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指出:“……长期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由于负债端期限较短,难以提供足够的长期贷款。另外,同一行业内的绿色项目比传统项目往往更加依赖长期融资,因此所面临的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

挑战之二是如何在融资成本中体现绿色信贷的正外部性。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发展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制,不仅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更能够鼓励环境友好型投资、提升环境质量,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为了使绿色项目正外部性得到充分的补偿,应当使绿色信贷享受更为优惠的融资成本。

因此,发展绿色信贷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此时,单纯的约束性考核,不能说完全不会有作用,但效果更好的政策,可能还应该是能从根本上解决期限错配和资金成本问题的措施。而实际上,发端于差别存款准备率制度的MPA,天然就是这样一种激励。

2014年以来,货币发行方式出现变化,央行更多地通过逆回购、MLF、PSL等方式投放基础货币。到2018年1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从2014年1月的6.4%提高至27.4%。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投放的资金具有一定的期限,且需要金融机构支付一定的成本,难以满足绿色信贷发展的需要。

央行资产构成

与公开市场操作不同,准备金率的下调能够为金融体系注入长期资金,激励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历史数据显示,准备金率下调往往会引起中长期贷款增速的提高。此外,降准所释放的资金是零成本的。

准备金率下调往往会引起中长期贷款增速

因此,可以将绿色金融纳入普惠金融领域,使定向降准政策惠及绿色信贷。2017年9月,人民银行宣布,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5],并将于2018年1月全面实施[6]。目前,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担保(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而绿色信贷尚未被纳入其中。

绿色金融旨在提升环境质量、支持可持续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一致。因此,参照普惠金融的相关扶持政策,使定向降准政策惠及绿色信贷,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将对绿色发展形成强大的助推力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为绿色金融设定差异化的风险容忍度。在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已经明确对符合规定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使用75%的风险权重,通过差异化的风险容忍度鼓励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同样符合宏观调控的战略导向,并且事实上具有更高的资产质量,完全有理由降低其风险权重。

2.货币政策担保品管理倾斜

目前央行采取多层次的担保品管理框架:公开市场操作所接受的主要担保品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高等级债券,而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的担保品范围扩展至优质的信贷资产。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信贷支持,人民银行优先接受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作为信贷资产担保品”。

绿色贷款作为信贷资产担保品

优先接受绿色信贷为信贷资产担保品,不仅是出于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考虑,也是因为绿色信贷作为货币政策担保品有其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银监会统计显示,绿色信贷资产质量较高,优先接受以绿色信贷为担保品有助于降低中央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

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期限较长,其评级信息可以重复更新利用,有利于降低央行评级成本。信贷资产质押不仅需要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还需要对贷款企业进行评价。同时,为了动态控制抵押品风险,央行需要对担保品价值进行动态监测,以便调整折扣率。而信贷资产涉及的企业数量众多,央行对企业逐个评级的成本较高。绿色信贷期限较长的特点,使央行能够在较长时间内重复更新利用其信用资质信息,降低信贷资产评估成本。

除了优先接受绿色信贷为担保品外,由于绿色信贷的不良率较低、期限较长,央行可以考虑给予绿色信贷抵押品更为优惠的折扣率,进一步引导信贷投放向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倾斜

注:

[1]具体介绍请参见《兴业研究绿色金融报告:2017年绿色金融市场综览20180108》。

[2]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DE802BF64F754BBE8168B85ECBF629A3.html

[3]张晓慧(2016):如何理解宏观审慎评估体系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6-07/9242361.html

[4]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DE802BF64F754BBE8168B85ECBF629A3.html

[5]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9/30/c_1121753887.htm

[6]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117/15931266_0.shtml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