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涌潮头 浙江构筑绿色金融高地助推转型发展

浙江在线2017年12月01日14:33分类:其他

绿色金融,是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的本质要求,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而作为全国绿色经济先行区的浙江,如今,正在上演着一场有关“绿色”的蜕变。

从绿色信贷到绿色保险,从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到设立绿色发展专项基金,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浙江遍地开花;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相继设立,将实体经济在钱塘两岸发展的绿色底色烙印得更加深刻。

金融活水涌,扬帆正当时!东方欲晓,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10.55万平方公里的吴越大地擎起巨笔。江海纵横,挥墨洒丹青,勇立潮头的浙江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磅薄气势,勾勒出一幅绿色金融支持浙江经济发展的恢弘之作。

timg.jpg

2017年6月,浙江等5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敢为人先,绿色金改浙江先行

在各地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共识。迄今为止,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批复开展了20多项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浙江是其中获批区域金融改革试点项目最多的省份。

揽山水灵气,承东海之辽阔,锐意进取的浙江人,在全国区域金融改革方兴未艾之时,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近年来,浙江在绿色金融领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绿色信贷、证券、债券、期货、保险等产品已惠及万家,浙江的绿色金融产品正在不断丰富。

而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发源地的浙江,在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更多一份责任和担当,迎接改革的风险挑战。

2016年1月,浙江率先向国务院申报了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省份。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等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再一次,时代赋予了浙江一项新的历史任务——整体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学论断在金融方面的实现机制。

为此,浙江省率先出台了行动计划,并与之配套制定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清单、绿色项目清单、财政支持政策清单等“三张清单”,湖州市、衢州市也先后制定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至此,绿色金融的巨轮开始在东海之滨扬帆起航。

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雁云表示,近几年,浙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已经初步形成绿色金融的“浙江模式”。

湖州衢州,金改创新层出不穷

多年深耕,在浙江这片创新的土地上,崛起了衢州、湖州一南一北两个绿色金融发展新高地!风物长宜放眼量,绿色金融浙江先行先试奋楫勇进,取得的成果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五项主要任务,第一大任务就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

早在去年5月,安吉农商银行就在全国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中率先成立首家绿色金融事业部。安吉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8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8.6%。而不久前,南浔农商银行的绿色支行也已获批。

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建设银行、湖州银行等积极拓展绿色信贷产品,为浙江绿色金融的建设添砖加瓦,如支持“五水共治”的“绿色银团贷款”、支持“山林绿化”的林权抵押贷款、建设“美丽乡村”的“综合授信”、助推“机器换人”的“绿色租赁”等。

截至2016年末,浙江绿色信贷余额7443亿元,同比增长10.1%,比贷款平均增速高3.1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浙江省金融办系统以企业上市、债券融资和并购重组等为抓手,大力推动企业灵活运用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工具。推动绿色环保企业股改上市,支持绿色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银行间市场债等企业债券……浙江绿色金改效果初露端倪。

2014年10月,杭州萧山环境集团公司成功发行了2.5亿元的全国首单绿色金融理财工具;去年5月,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浙江省第一例绿色债,也是全国第一例在交易所公开发行的绿色公司债券。

浙江还积极打造引领转型升级的绿色基金模式。推动银行、证券、私募基金等机构与各级政府积极合作,以多种模式设立绿色发展专项基金。

比如,浙商银行、国开行、农发行与财政部门共同设立100亿元的特色小镇基金;衢州市设立了绿色产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湖州市积极对接世界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拟设立两个规模分别为100亿元的“绿色发展产业基金”。

绿色保险,浙江同样先人一步。生猪生产大县——龙游率先将保险机制引入到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中,成功试点并在全省推广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目前,“龙游模式”已推广到46个主要畜牧县。

 活水润泽,倒逼产业转型提升城市治理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打好以正向引导和生态保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系列组合拳。

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向低污染、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而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过程中,少不了绿色金融的推动。

为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湖州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设立了市本级5亿元、全市10亿元的专项资金;衢州市设立绿色产业引导基金,目前已到位母基金4.1亿元,带动8.45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为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湖州、嘉兴、衢州、丽水等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搭建了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平台和绿色金融银企对接平台,构建了绿色金融监测体系。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绿色金融发展更加规范有效。

青山淌“绿金”,极目何其翠。良好的城市治理体系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环境和公共服务,而绿色金融,正是维持治理体系的重要资金基础。

针对“五水共治”项目融资金额大、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银行业积极探索创新了绿色银团贷款模式。例如,18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富阳市富春江治理项目,9.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

嘉兴市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13年,兴业银行与嘉兴市政府签订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合作协议,通过绿色融资工具及多元化产品运用,为嘉兴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使曾经状况堪忧的嘉兴市水质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

随着钱塘江金融港湾蓝图绘就,绿色金融这艘巨轮已在东海之滨扬帆起航。御风而行,不改初心!肩负巨大的时代责任,浙江在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创新中,始终心无旁鹜地一路前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