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中国绿债市场发展?报告建议建立“绿色债券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06日17:36分类:绿色债券

核心提示: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2017年中期报告建议,向全球投资者开放中国绿色债券数据库,香港证券交易所还可以在“债券通”下运用该数据库建立绿色债券板块,即建立“绿色债券通”,使国际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中国绿色债券。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在9月4日举行的“中英绿色金融论坛”上发布了2017年中期报告。报告建议,向全球投资者开放中国绿色债券数据库,香港证券交易所还可以在“债券通”下运用该数据库建立绿色债券板块,即建立“绿色债券通”,使国际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中国绿色债券。

“中英绿色金融论坛”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联合主办。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发布的2017年中期报告一项重要的议题是推动绿色跨境投资,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

报告显示,自2016年初至2017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量达到3240亿元(约合48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30%。中国的绿色债券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从发行主体来看七成来自银行,三成来自企业;70%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

报告指出,中国有计划地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的资本市场开放措施,以提升境外资本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参与度,从而满足了境外资本日益增长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也支持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这一重大成果,将进一步推动长期投资者对中国国内市场机会的投资需求。

从最初实行核准制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机制,到2016年允许境外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以及其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备案后直接投资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再到2017年最新启动的香港内地“债券通”,中国在逐步对外开放境内债券市场,提高国际投资者对境内债券市场的参与度。上述措施表明了中国对开放境内债券市场的坚定承诺和支持,以增强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信心。

目前绿色债券在中国债券市场中的比重已达到2%,远高于在全球债券市场0.2%的占比。

报告同样指出了目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首先是中国发行人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市场面对的挑战。主要包括潜在发行人缺乏发行绿色债券的意识,发行人资金成本或高于预期,审批流程和匹配限制等。

其次,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市场同样面临挑战。一是中国的绿色定义与国际普遍接受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可能投资了其重要客户定义为非绿的项目,从而与自身的绿色投资指引相冲突;另一方面,投资人还担心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是否满足纳入相关绿色指数的条件。

二是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信息不足。在绿色债券投资方面,缺乏关于募集资金用途、发行后披露要求和外部审查的相关信息会限制投资人的认购意愿和金额。

三是中国债券市场准入障碍。此外,还包括资本管制、对冲工具缺乏、国际投资者不熟悉国内信用评级等诸多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提出的建议包括通过示范发行向其他潜在发行人展示经验,加深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市场的了解,发展绿色债券数据库和绿债指数等。

报告提出,建立向全球投资者开放中国绿色债券数据库,国际投资者可以由此更便捷地识别所需的信息,从而增强投资信心。数据库还可以区分完全符合国际绿色定义的发行人和不符合的发行人。香港证券交易所还可以在“债券通”下运用该数据库建立绿色债券板块,即建立“绿色债券通”,使国际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中国绿色债券。

报告同时提出,推进中外绿色标准和定义的融合将有助于中国发行人遵守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惯例,从而满足国际投资者的要求。

此外,还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为绿色债券投资者进入市场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释放明确的资金流动管制政策信号和加强指导,减少投资者的担忧。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发人民币对冲工具,完善国内信用评级实践。

报告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一系列建议,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支持市场机构根据绿色评级结果制定正面和负面清单、推进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发展、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绿色化投资标准等。

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组织发起,聚集了一群顶级行业和政策专家,提出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绿色投融资规模,支持全球经济有效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