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促进南阳市绿色金融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新闻网2017年08月09日22:34分类:分析报告

核心提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G20杭州峰会的召开,把“两山理论”放到了重要位置,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实体经济的转型必须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南阳银监分局 薛傥

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确立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之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G20杭州峰会的召开,把“两山理论”放到了重要位置,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实体经济的转型必须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加快。

绿色金融政策一览表

1995年 《关于贯彻信贷和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年 《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 款风险管理的通知》

2007年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2012年 《绿色信贷指引》

2013年 《绿色信贷统计制度》

2015年 《能效信贷指引》

2016年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

2017年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激化,各国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从1995年第一次提出加强信贷对环保的支持力度以来,绿色金融政策理论体系构建日趋强大。2017年,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日趋加快的大浪潮下,环保部印发《“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提出加大支撑力度,推动绿色资金融通,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推动设立专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沿线国家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项目。

(二)绿色信贷统计及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目前银监会于2013年印发《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规定绿色信贷统计频率为每半年一次,其中绿色信贷统计口径为:支持节能、环保、生态领域项目及服务贷款及与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型贷款合计,确定了绿色信贷统计标准;同时根据2012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为抓手,对银行业开展节能环保授信及绿色信贷政策、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做出一系列明确规定,并于2014年印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基本建立起绿色信贷制度框架。

(三)绿色金融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力新引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商业银行纷纷积极探索绿色信贷新路子,如兴业银行首先打出“赤道银行”,致力于以金融创新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对低碳经济、新能源、污水处理、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废处理等产业信贷支持。浦发银行推出《绿创未来-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打造出覆盖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的新型产品和服务网络。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7.26亿元,占各类贷款总额的9.0%;另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也于2016年纷纷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加大对环境友好产业的支持。

二、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南阳市发展绿色金融优势

(一)绿色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南阳市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城市,要求持续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持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2016年全市大气质量得到改善,PM10、PM2.5浓度分别较去年下降13.1及14.8个百分点;同时,全年碧水工程建设成绩显著,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5.2%。

(二)对绿色产业投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根据《2016年南阳市经济发展公报》,全年我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额为237.7亿元,较年初增加53.16亿元,增长率28.1%,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1.4个百分点,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三)经济产业升级转型有待加快。2016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5.1:44.8:40.1,相比较2015年我市产业机构为16:51:33来看,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下降6.2个百分点,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7.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环保方向转型。

(四)新兴绿色产业发展较快。基于我市地理及环境优势,近年来涌现一大批如旅游业、生态养殖业的新兴产业。辖内南召、西峡、内乡等县,依托旅游发展的契机,更是不断推出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生态医疗等项目,不断丰富绿色产业发展。

三、绿色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绿色理念与效益发展仍存在差距。目前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制度更多属于政策引导形式,而绿色信贷仍缺少战略目标、产品体系、机制保障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和细则;同时,银行业目前更侧重于效益指标的考核,与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绿色信贷对项目定位、政策依据、环保标准、发展导向、效益性等方面的识别与评估都提出更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也更高。而当前银行业从绿色信贷人员配备、专业化培训、独立化绩效考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失。

(三)标准化绿色信贷模式仍需完善。目前绿色信贷仍缺少一套涵盖环保、税务、污染、项目评估等数据的绿色征信采集系统,使银行业对绿色产业项目的识别与评估仍存在困难。同时,如需切实加大绿色信贷的规模,则形成一套标准化运作、标准化推广、专业化经营的绿色信贷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建议

(一)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打造绿色金融环境。政策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优化扶持力度,加强绿色信贷补贴,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供热质量、便于综合利用、改善城市形象、减少安全事故的项目优先支持。促进绿色金融正向激励,优化绿色金融绩效考评机制,创新绿色信贷、排污权抵押、环境责任险等绿色金融产品 倒逼经济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型升级。进一步搭建绿色金融信息平台,推广微信、微博平台的建设,对企业环保力度、项目污染情况、环境处罚情况实时共享。

(二)加强跨业态合作,加强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入多方合作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推动”的合作共赢机制,对优质绿色环保、新型能源等产业构建“财政贴息、金融降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同时加强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绿色宣传创新,综合运用创投、产业基金、银行信贷、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等市场化手段,建立绿色银行,推出绿色PPP项目;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指数发展创新,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各方参与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三)严把授信准入关,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列入重点支持项目。对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和国家明令关停或者限制行业要严把信贷审批准入关,切实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增强社会环保责任感,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列入重要审批条件之一。加强绿色信贷宣传和教育宣讲,提高银行业绿色信贷业务水平,加强绿色信贷专营业务部门建设,对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业务规划、后台支持、信息平台、审核评估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将绿色信贷规模列入机构年度信贷投放任务中,优先发展绿色信贷,加强绿色产业支持力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