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看创新

金融时报2017年08月09日22:34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在进入深水区,对机制创新的需求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单纯通过财税手段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创新机制和手段,引导市场力量自发投入绿色金融,才是根本出路。

随着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我国绿色金融已由顶层设计步入了创新实践阶段。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规模化、系统化加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参与主体、涉及的行业及金融工具不断丰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金额总计2095.19亿元,占到全球发行规模近4成。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不同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以及环境生态和资源特征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而选择在上述5省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无疑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在进入深水区,对机制创新的需求不断提高。一方面,绿色金融以支持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为切入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产业创新发展、城镇化以及普惠扶贫等各项政策目标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市场规模扩大、竞争激烈,导致产业发展分化,市场结构性风险显现。而与此同时,政府财政的压力也在积累,进一步通过大幅的补贴扶持绿色金融市场的空间有限。可以肯定,通过地方创新试点,能够探索不同的推进路径,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整体进程。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单纯通过财税手段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创新机制和手段,引导市场力量自发投入绿色金融,才是根本出路。这也使得接下来各绿色金改试验区将会推出哪些创新性举措,特别是如何进一步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融资业务设定更低的风险权重、提高绿色资产的吸引力,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建设和发展,更加令人关注和期待。

而在微观层面,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导力量,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对整个绿色产业链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从而在更大的广度上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无疑是未来创新的着力点,能否“点绿成金”更是下半年看点所在。(李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