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助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

青海日报2017年08月09日14:19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西宁市通过召开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政金企合作对接会等举措,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主题,深入推进政金企交流合作,助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为此,西宁市通过召开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政金企合作对接会等举措,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主题,深入推进政金企交流合作,助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

注入金融“活水” 助力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如何引入金融“活水”,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西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要素,积极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无缝对接,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多种融资工具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稳定生产,加快发展,为“幸福西宁”和“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6月底,西宁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5014.12亿元,比年初增加380.69亿元,同比增长13.28%,贷款余额占全省贷款余额的83.16%。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达到221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7家;各企业通过发行私募债、短融、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203.1亿元。各保险机构实现原保费收入33.71亿元,赔付累计支出9.4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总额12.05亿元,贷款余额39.15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担保总额46.18亿元,在保责任余额达到203.43亿元。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贝通网”“稳当宝”累计贷款金额4.76亿元,成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新的生力军。

青海汉尧农副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油收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在我省的粮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就在去年8月,汉尧集团在收购中储粮的油时,遭遇资金短缺问题。通过相关单位的帮助,汉尧集团通过用油质押的方式,获得了“贝通网”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公司的发展更趋稳定。

“当时多亏银行给我及时贷了款,不然还真不知道公司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说话的是青海博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法人陈贞。在项目初期,公司在购买原材料方面遭遇了资金短缺问题。大通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按照规定在最短时间内为其发放300万元产业扶贫信用贷款。有了钱,博丰的困难解决了,开始通过技术指导、发放菌棒的方式给特定的扶贫对象,以“蘑菇产业带动贫困户”的形式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

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也相伴相随,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频发态势。西宁市委、市政府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全力维护正常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与一行三局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防控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通报。制定西宁市辖区交易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经营风险,保障交易场所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加大金融信用创建力度,依托全省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料,评定信用等级,强化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累计创建信用户53326户、信用村198个、信用乡镇11个。强化综治考核,将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各地区综合治理考核项目,切实提升处非工作力度。

强化金融风险专项治理。集中开展交易场所从事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集中清理整顿和企业集资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检查各类交易场所34家、典当行40家、拍卖行10家、小额贷款公司58家、融资性担保机构47家、互联网金融P2P公司2家,其中发现问题需要整改的公司5家、建议停业整顿2家、空壳公司1家,对部分公司进行了劝退;西宁市公安局各级经侦部门还通过破获涉众型经济犯罪,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气焰,有力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宣传。采用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展金融风险集中宣传日活动、处非宣传教育“四进”活动和加强社会公众法制教育等具体措施,全方位、纵深化的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

通过近年的深入改革创新,西宁市金融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1.92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的11.8%,已成为西宁市新的支柱产业。

在具体工作中,西宁市坚持扩大开放融合,丰富金融市场业态。积极引进省外优势金融机构入驻西宁,汇聚金融资源,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建投证券、大地财险、华融昆仑青海资产管理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相继落户西宁。

西宁市还积极支持培育地方金融机构,成功组建西宁信用担保集团和西宁金融控股集团,建成运营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和西宁民间投融资服务中心,大通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大通农村商业银行,由地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第一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全市担保、小贷公司稳健发展,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贝通网”“稳当宝”错位竞争,全市金融市场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大通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银行,始终把服务地方、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作为首要工作任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实现了289个行政村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虽然只是一家地方性银行,却始终坚持产品创新,推出了“因您贷”系列9种信贷产品,把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作为帮助城乡居民、大学生、失业人员及城乡妇女自主创业的一项“民心工程”,还为特定贫困户推出了“幸福贷”、“联企帮扶贷”、“信用快捷贷”、“产业扶贫贷”、“村集体经济贷”5款专营扶贫信贷产品,所有产品均执行优惠利率甚至是“0”利率。

西宁市还创新融资方式,扩大金融有效供给。创新信贷抵押方式,分别在大通、湟源两县开展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投放贷款770万元;创新财政投放方式,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和50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风险池资金,全力支持西宁市重点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贷款帮扶方式,推动成立了西宁鑫投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急互助基金),总规模2亿元,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服务;创新征信服务模式,科学运用征信数据,对持续保持较好信用记录的企业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并实行差别化贷款利率和授信额度。

“我们还创新推出‘云监管’app,实现方便快捷支付结算,让资金的监管、审批、使用等各方都能更透明、更好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流向情况。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方式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西宁分行行长助理李毅东说。(记者潘 玲)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