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农村绿色金融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农村绿色金融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中国农村金融》2017年第12期,总第418期2017年07月24日18:41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方法、风控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一种金融新业态、新模式,绿色金融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绿色,这是绿色金融的前提和基础,即必须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二是金融,这是绿色金融的关键和本质,即应该符合金融服务的条件和金融机构的需求。从实践来看,绿色金融项目更多是由大型银行来承担,中小银行可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大型银行经验,把握绿色金融发展契机。

机遇:把握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契机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农村绿色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情况来看,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辩证来看,大型绿色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并不缺少融资途径,大型商业银行倾向于向他们放贷,但农村一些小型绿色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金融供给不足,这恰恰也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挖掘、开拓的市场。同时,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将节能环保作为业务审批的主要前提,也有助于降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提升社会形象。

农村绿色金融主要有三方面的融资需求,这也是银行的主要业务机遇:一是绿色农业、低碳农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绿色化、低碳化是农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农业生产正由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转变,向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转变。二是农村绿色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有效治理农村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超过90多亿吨生活污水、接近3亿吨生活垃圾大都未经处理排放。三是农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农产品和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比如玉米秸秆、沼气等可以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包括发电和制油等。

对于银行来说,绿色金融可以成为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也可以成为业务发展的新蓝海。“十三五”期间,绿色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年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将节能环保作为业务审批的主要前提,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提升社会形象。此外,全球主要的跨国金融机构均已推行以赤道原则为主的绿色金融机制,绿色和环境壁垒已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主要壁垒。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推动银行走出去,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

但必须说明的是,当前受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环境不健全、业务模式不成熟等因素影响,目前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经济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

挑战:防范绿色金融风险点

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风险点,必须未雨绸缪,加强防范。

一是贷款客户的违约风险。农村客户的经营水平和资金实力有限,而且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大的环境信息不对称。一旦经营出现问题,较易出现违约状况。中小金融机构应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绿色产业政策和贷款客户的研究,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预判能力;加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督查,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资金用途进行监控。

二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定价机制尚未理顺,绿色项目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天然带有高风险、低收益的发展特征。中小金融机构可借鉴大型银行的经验,探索适用于农村绿色项目和客户的风控模型,建立客户和项目分层体系,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定价。

三是绿色项目的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绿色项目大多是中长期项目,还款期超过十年,但会受期限错配的制约,金融机构能够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能力较为有限,这种情况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可能就更加严重。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有助于缓解期限错配带来的中长期融资难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获得中长期资金。此外,中小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绿色项目未来的稳定现金流转化为可出售并流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中长期项目融资。

四是中小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以及绿色项目的风险隐患缺乏专业化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容易导致环境风险。短期来看,中小金融机构建立既精通金融业务又了解绿色产业和项目的专业化绿色金融业务团队,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其专业化团队和研究能力,提升对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认知能力。长期来看,要逐步打造自身的绿色金融团队,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能力。

路径:内外兼修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比如绿色项目认定标准、资源环境定价机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其次,从市场层面来说,着力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对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异化考核标准,鼓励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的产品体系、风控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督查和服务,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重点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和服务作用,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和报告,提高绿色金融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性。

此外,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一是实施资源倾斜和差别监管政策,对绿色项目实施差异化授信和考核机制,适当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容忍度,鼓励和引导经营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二是根据绿色项目的特点,以及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建立客户分层体系,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开发相匹配的金融产品;三是加强与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对企业和项目进行资质审核和资产评估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建立匹配绿色项目的风险控制模型,以及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四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掌握本土情况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五是完善银行、政府、创投公司、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提供融信贷、投资、担保、保险、咨询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六是积极参与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绿色金融规则,比如赤道原则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