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地方碳核查不及预期 全国碳市场或延期至年底启动

地方碳核查不及预期 全国碳市场或延期至年底启动

中国经营报2017年06月19日17:07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碳交易试点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对进行碳交易态度积极,上报的数据也更为详实、准确。但是,部分非试点省份在“碳交易”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专业能力欠缺,导致碳排放数据核查进展缓慢。原本计划于2017年7月开闸启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延迟至今年年底推行。

随着美国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后,在控制二氧化碳的全球角色中,中国将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6月11日-17日,是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3日是第5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 ”,全国各地也都展开了低碳日的系列活动,而碳交易,更是众多排放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谢极表示,中国确定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编制碳市场建设总体方案。

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正向企业及专家征求意见,明确了碳配额分配标准将采取“基准线法为主,强度下降为辅”的方式。其中,电力行业的排放基准根据发电机组的压力、容量和燃料分为11类。配额分配以2015年的产量为基准,初始分配70%的配额,在核算出实际产量后进行多退少补。

据了解,上述讨论稿已经是修改的第三稿,也有企业对上述配额分配方法提出异议,最终碳配额分配方式仍有待明确。

按照此前的时间表,原本计划于2017年7月开闸启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也将延迟至今年年底推行。

第一阶段纳入行业从8个减为3个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的拟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这些行业的重点企业,标准为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

按照当时的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地方主管部门要在2016年6月30日前汇总、上报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根据上述标准,国家发改委曾预计能够纳入一万家企业,参与初期的全国碳市场交易。但是,在各地进行的初级碳核查操作中,就已经出现了困难。

“有几个省份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数据汇总上报工作。” 北京一位专门从事碳交易人士告诉记者,这些省份不好直接点名,但主要是偏远省份。

碳交易试点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对进行碳交易态度积极,上报的数据也更为详实、准确。但是,部分非试点省份在“碳交易”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专业能力欠缺,导致碳排放数据核查进展缓慢。

另一方面,原本计划纳入的八大行业涉及企业较多,比如仅化工行业就包括了数十个子行业,一些企业缺少碳排放数据,配额计算难度较大。

“从碳配额的制定上,这次全国碳市场采用的基准线法本身就比历史法严格,对技术数据要求高。”四川成都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碳资产管理咨询师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碳交易能在今年启动,只好先纳入了电力、水泥和电解铝这三个数据较好的行业,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纳入其他行业。

正因如此,在5月国家发改委碳市场推进小组在四川、江苏两省召开了碳配额分配试算工作会议,也只锁定在了电力、水泥和电解铝行业。

在上述会议上,业内最为关注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得以公布。其中,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总量,包括供电配额总量和供热配额总量。供电配额总量里面包括了排放基准,将机组按照压力、容量和燃料类型分为11类,不同类型的机组有相应的配额分配基准值。

水泥行业的配额,是用熟料乘以排放基准值;电解铝行业配额是用铝液产量乘以排放基准值。其中,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排放基准值是确定的。

这三个行业的碳配额分配方式上,都是采取预分配方式,即配额不一次发完,而是以企业2015年的产量为基准,先发放一定的比例,实际配额待核算出实际产量后多退少补。其中,电力行业暂定为70%,水泥和电解铝为50%。

按照分配公式,企业拿到的配额量等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行业基准×地方发改委制定的行业调整系数×企业当年产品实际产量。其中,地方的调整系数只能小于等于1。

中科华碳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博认为,按照《讨论稿》,地方制定的基准只能比国家标准更高,而不能比更低,这也堵上了地方放松碳减排的可能。

张晓博称,由于压缩了纳入行业,企业数量也有所减少,预计初期全国碳市场的规模或小于原本预期的50亿吨。

企业博弈配额分配

近期,四川省阿坝州发改委在官网公布的一篇文章显示,四川省兆迪水泥公司和阿坝铝厂两家公司在初步测算后得出,四川兆迪水泥厂的配额缺口为1万多吨,阿坝铝厂的配额缺口超过1000多吨,这两家企业都需要想办法节能降碳。

“配额分的少的企业,总能从不同角度找到需要多分的理由,分得多的企业当然不吭声了。”一位参与了四川省配额分配试算工作会议的人士告诉记者,配额分配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其中发电企业的反对声音最大。

据了解,一些电力企业认为,碳配额分配在燃料的热值、含硫量等因素上制定得有失公允,而且11个排放基准划分太细,分配没有鼓励和约束机制,先进、低碳机组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比如,燃气发电机组在意见稿中反而成为了控制排放企业。

“碳交易是一种杆杠交易机制,可以鼓励节能减排的企业获得富余的碳配额,鞭策排放超标的企业通过购买配额,加大环保成本。”张晓博表示,将电力行业的排放基准定为11个,相反无法起到碳交易的杠杆作用。

知情人士称,对于本次意见稿的配额分配方案,五大电力集团相关人士也都提出了不同看法,要求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也有水泥企业认为,官方认为电力行业是基础设施行业,所以将碳配额预发比例提高至70%,但水泥行业只预发50%,存在不合理。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为了完善和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正在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所以暂缓受理共计592个CCER(中国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

“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前夕,暂缓备案预计主要是为了平衡市场的供给。”张晓博认为,随着国内碳交易升温,中国此前在联合注册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纷纷转为CCER项目。

由于在此前7个碳交易试点的地方,都提到CCER在控排企业履约时可以用于抵消部分碳排放使用。但现在国内的CCER项目数量太多,现在进行限制,有利于全国碳市场初期运营的价格稳定和供给平衡。

自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数据显示,到2017年5月,碳排放权交易在试点纳入了2000多家企业 。试点地区累计成交配额近1.6亿吨,成交额37亿元。

此前,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表示,碳交易试点地区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多数地区只是依据行政规章建设碳交易市场,试点总量总体偏松,导致配额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不高,交易规模有限,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有消息称,对于全国碳市场的设立,国家发改委希望由几家试点交易所联合设立,不允许绝对持股。

未来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7个试点的地方碳市场可能也将继续交易,地方市场和全国市场的接续问题也将进一步考验市场。( 记者王力凝 李银莲)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