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国内案例 > 香港垃圾征费如何实现减废目标

香港垃圾征费如何实现减废目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3月21日16:12分类:国内案例

核心提示:有倡导废物回收的民间团体认为,减少废物的关键在于市民能否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特区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有利于增加回收诱因。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香港(CNFIN.COM / XINHUA08.COM)--最快两年后,香港市民扔垃圾便要缴费,实行“污者自付”。有倡导废物回收的民间团体认为,减少废物的关键在于市民能否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特区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有利于增加回收诱因。

模拟垃圾征费 鼓励市民实行“少弃少付”

根据特区政府环保署去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在2015年,港人弃置于堆填区的固体废物总量每天达10159吨,即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39公斤垃圾,其中厨余、纸料和塑料的数量最多。同年的固体废物回收率为35%。

特区政府20日公布都市固体废物征费的建议实施安排,并期望最早于2019年下半年在全港实施。根据政府建议的垃圾“按户按袋”收费模式,市民须使用指定垃圾袋才可弃置废物,以一个3人家庭为例,每天使用一个15公升的垃圾袋,便须付1.7港元。

为减轻堆填区压力,香港环境部门与民间团体携手以各种方式加强市民源头减废的意识,也为垃圾征费作好准备,其中包括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社区参与项目”,也就是模拟垃圾征费测试。

每周四下午3时,慈善机构深青社的义工会准时在深水埗一座居民楼附近摆设废物收集站,居民便自觉地将报纸、塑胶、玻璃瓶、家用电器等送到该处。

深青社主要针对深水埗3个住宅小区来做模拟测试,旨在带动居民主动减废和认识垃圾收费计划,落实“多弃多付”原则。除了设置废物回收站,也向居民派发由环保署提供的“收费垃圾袋”,并利用二维码记录居民使用这些垃圾袋的情况。

协助深青社推行此计划的香港环保业职工会理事长陈培浩告诉记者,现在让市民熟悉垃圾收费的操作模式,将来会更容易适应。

陈培浩说,日后会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每一户人使用收费垃圾袋的数量和模式,让市民更具体明白“多用多付”原则。“我们会教市民如何分类减废,他们学会了,付出的费用就自然减少了。”

增加回收设施 提升减废意识

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表示,推行都市固体废物征费可提供经济诱因,推动市民改变行为,从而减少整体废物的弃置量,以达致在2022年将香港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减少四成的目标。

他表示,为配合收费计划的实施,政府会加强在回收方面的支援。针对三类主要的回收物,即纸、胶和铁,政府计划向相关楼宇提供更多的回收桶,以及将公共空间的回收桶与废屑箱的比例提高。

陈培浩坦言,有些市民在家里把垃圾分类,但欠缺回收渠道,结果可回收的物品最终还是当废物丢弃在堆填区,这反映出目前香港废物回收配套的不足。

据了解,政府有不同措施鼓励市民将废物分类回收,当中包括在全港各区设置的近20个社区回收中心,它们以收集来自附近居民的废胶为主,也会接收少量玻璃瓶和家用电器。

记者日前走访了东九龙居民委员会下辖、开办近4年的黄大仙社区回收中心。在大约数十平米的空间,员工正忙碌着将废胶分类和压缩。该中心的主管何其强说,香港的废物回收配套措施仍有改善空间。

何其强表示,按照环保署的指标,他们每月要收集大约7吨废胶,现在淡季的数量也超过8吨,若有再多废胶,也没有足够人力和地方处理。“如果市民将那些胶瓶交回超市,可以换到赠券,相信中心回收的胶瓶会减少。”

黄锦星还提到,政府会分阶段落实两个生产者责任计划,分别为废电子电器产品和饮品玻璃樽的生产者责任计划,并会开展可行性研究,探讨如何为合适塑胶产品容器引入生产者责任计划。

何其强说,政府提出“生产者自负”,能为市民多提供一个废物回收途径。他建议,在垃圾征费计划中,政府可加入一些奖励元素,以推动市民回收减废。(完)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