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促进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 提升绿色投资偏好

促进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 提升绿色投资偏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1月12日21:06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金融论坛主办的“金融业环境压力测试研讨会12日举行。与会专家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压力测试的进展,讨论了如何完善和运用环境压力测试方法,以推动我国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机构的环境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新华社记者陈周阳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金融论坛主办的“金融业环境压力测试研讨会”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压力测试的进展,讨论了如何完善和运用环境压力测试方法,以推动我国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机构的环境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马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研讨会上指出,全球每年有3-6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需求,包括环保、节能、新能源、绿色交通以及绿色建筑等领域。中国每年绿色投资需求为3 -4万亿元人民币,以目前的绿色项目标准测算,未来中国绿色投资应该占全部投资的20%以上。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分析能力不足是当前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其应对措施就是要开发和推广环境风险分析工具。

环境压力测试是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对污染性和高碳项目(资产)投资,提升绿色投资偏好的一种工具。马骏表示,对银行来说,压力测试可以转化为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提高对污染性贷款的成本,降低对绿色信贷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2016年8月底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资产质量压力测试时,将环境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资产配置和内部定价中予以充分考虑。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资产敞口进评估,定量分析风险敞口在未来各种情景下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信用和市场风险”;“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就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

马骏认为,目前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还面临若干挑战。包括金融机构还没有认识到环境压力测试的重要性;缺乏对环境挑战严峻性的认识;缺乏对情景假设的相关信息;缺乏对风险敞口的数据;以及缺乏风险分析工具,将风向敞口及情景翻译为信用与市场风险的模型。

当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环境压力测试的实际运用。从国内看,中国工商银行、中央财经大学以及中国水风险组织等机构已经对适用中国的环境压力测试开展了前瞻性的探索。

受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委托,中国工商银行自2015年初开始进行《环境因素变化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课题研究工作。据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介绍,该行目前已经完成火电行业和水泥行业的环境压力压力测试,目前正在进行水风险、钢铁行业以及铝行业的压力测试。

殷红表示,下一步工行将探讨与环保部门合作,就全行业的环保标准制定和成本效益数据进行分享,并扩大压力测试覆盖范围。2017年全国将建立统一碳交易市场,工行计划探索从价格角度开展环境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同时,工行还将探索就某一区域进行多种行业的环境因素压力测试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金创新实验室主任施懿宸介绍了该机构关于保险和资产管理业环境压力测试的模型与框架。针对资产管理行业,环境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方法。

中国水风险组织针对全球50多家金融机构或基金中的70多位专业投资者或资产持有者的调查显示,有45%的受访投资者希望在他们的评估模型中引入水风险,但有61%到90%的受访投资者从未听说过影子价格、地图映射、信息披露以及水风险管理等工具。接近半数的受访投资者表示愿意使用现有工具对水风险进行量化,其中23%的受访者是社会责任投资者。

马骏在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希望更多的金融机构认识到环境压力测试对自身风险管理的积极意义。绿金委将成立环境压力测试研究小组,加大开发和推广环境压力测试方法的力度。未来,还需要通过G20平台逐步推动全球环境压力测试方法的标准化,在气候变暖情景设计、能源结构转型假设等方面提高压力测试的国际可比性。同时,希望通过金融机构的环境压力测试,来倒逼更多的企业强化环境信息披露。

来自银行、保险、基金管理、第三方服务和研究机构的80多位专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