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绿色债券 >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度总结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度总结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17年01月11日18:44分类:绿色债券

核心提示:2016年是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元年,自2016年1月浦发银行发行了首单绿色金融债以来,众多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个新兴市场中。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债券实验室:史英哲、李勐

雾霾围国

图1 雾霾围国

2016年作为绿色债券的元年,这一新兴的环境友好型金融市场又收获了哪些喜人的成绩?又遇到了怎样的迷茫?接下来就请跟随中财绿金院的绿色债券实验室去探访一下这一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都发生了些什么吧。

一、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概览

2016年是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元年,自2016年1月浦发银行发行了首单绿色金融债以来,众多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个新兴市场中。

根据Wind公开数据整理统计,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约合297.17亿美元),包括了33个发行主体发行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53只。

其中有29个主体发行了49只,共计1985.3亿元的绿色信用债;43个主体发行了4只,共计67.01亿元的绿色资产支持债券。

表1:绿色债券按照债券种类分类

绿色债券按照债券种类分类

目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主要涉及6个债券种类,其中绿色金融债发行21只共计1550亿元无论是发行额、发行只数或是平均单笔融资规模都是最高的,这一方面说明金融企业有为支持绿色信贷而产生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更强。

如兴业银行是我国最早独立成立环境金融事业部的商业银行,再比如工商银行,作为“宇宙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不仅在传统业务处于龙头地位,更在绿色债券承销领域也当仁不让一骑绝尘,这无不反映出商业银行无论现在或是未来都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就是绿色公司债,发行额和发行只数位列第二,考虑到公司债是在交易所发行,这说明交易所是绿色实体企业获得绿色项目融资的最直接场所,同时交易所绿色债券市场从2016年3、4月4成立到年底,仅仅经历9个月的历程就可以获得如此的发展成就也与交易所的积极推广和政策激励息息相关。

各种类绿色债券数量金额占比图

图2 各种类绿色债券数量金额占比图

图2是绿色债券按照债券种类划分的金额、只数比例图,更清晰地描述了各债券种类的比例关系,其中绿色金融债的发债金额占总体金额的76%。

而从发行只数角度看,绿色金融债虽然占比依旧最高,但是各债券种类的比例差距有所减小,如我们所知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其资金募集主体是实际有需求的绿色公司或是进行绿色项目建设的公司,这部分企业是实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根基,这几类债券的发行只数比例达到58%说明绿色企业或者建设绿色项目的企业参与度较高,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可以说已初步实现了对绿色发展的支持,所以十分期待新年里这些实体绿色企业能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各月度各债种发行金额及只数

图3 各月度各债种发行金额及只数

图3的月度发行细分可以看出绿色债券的发行波动很大,无论是发行只数还是发行额都还不是十分稳定,一些月份发行很集中,一些月份则没有发行,这一方面是由于绿色债券这一概念还比较新,还处于推广阶段,发行量较少,所以从数据上较易出现集中度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绿色债券市场还需要各方力量注入更多活力来推动市场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表2 绿色债券与市场整体对比

绿色债券与市场整体对比

绿色债券占债券总发行量比例图

图4 绿色债券占债券总发行量比例图

表2、图4是绿色债券与债券市场总体的对比以及比例关系,可以看出总体而言绿色债券平均单只融资规模较大,除中期票据绿色债券略逊一筹,其他种类的平均单只融资规模均大于普通债券,这种现象也是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项目融资重要工具的本质所引起的必然结果。

图4进一步说明绿色金融债是当前市场当中发行量与发行金额最大的债券种类。目前绿色金融债的主要用途是为绿色信贷融资,短期看由于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已初具规模,通过银行作为中介对绿色项目进行审核可以增强绿色债券的绿色信誉,确保资金用于绿色项目,推动整个绿色债券市场更快发展。

但是长期我们还是建议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建设可以通过绿色债券直接融资,这一方面可以使绿色项目的信息更方便的被市场获得,增强绿色项目的信息披露,提高绿色债券市场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减少一个中间环节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有利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长效发展。

图2中还有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绿色企业债的金额占比相对较高,位列第二仅次于绿色金融债,这说明虽然绿色企业债看似发行数量不多只有5只,但是其发行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二、绿色债券不同发行地点分布

表3:绿色债券不同发行地点分布比例

绿色债券不同发行地点分布比例

从表3不难看出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场所,其发行金额占比高达83.72%。从发行只数角度看,银行间市场也是发行最多的市场,其占比超过六成,综合以上信息还可以得出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平均单只融资规模更高。

进一步发掘,如图5可见,银行间债券市场93%的发行金额和70%的发行数量来自于绿色金融债,由于绿色金融债平均单只融资规模较大,这也解释了为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绿色债券平均单只融资规模较大的现象。

表3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上交所的绿债发行只数占绿债市场整体比例为28.57%而同期普通债券的只数比例仅为10.43%,绿债比例是其近三倍,这更进一步印证了前文我们所提到的观点:交易所在绿色债券市场上的参与度很高,同时对市场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银行间债券市场各债券比例图

图5  银行间债券市场各债券比例图

三、期限及评级

本年度发行的49只绿色债券中共有4只没有债项评级:分别为G16唐新116云能投GN001(非公开发行)以及16农发绿债2216进出绿色债01。作为替代,两只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债项评级在统计中我们使用其主体评级替代,两只政策性银行债的债项评级给予最高评级AAA。

表4:绿色债券期限评级分布

绿色债券种类评级分布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2016年新发行的绿色债券以高评级、中短期债券为主,期限超过10年的长期债券,评级低于AA+的债券都相对较少,可见当前的绿色债券的资质相对较好。

表5:绿色债券种类期限分布

绿色债券种类期限分布

从上表看出,发行最多的绿色金融债期限主要集中在3年和5年,更长期限的并未发行,绿色公司债以5年期为主,其他期限分布较为均衡,同时还有2只期限为10年的长期债券。 

表6:绿色债券种类评级分布

绿色债券种类评级分布

从上表中进一步印证了绿色债券以AA+及以上的高评级债为主,且全部债券的评级皆高于AA级,但是企业债中AA评级的占比为40%,是所有债种中比例最高的,同时,这两只债券的发行主体均为民营企业,说明发改委对绿色债券的审批中一定程度上落实了为民营绿色企业融资的初衷。

四、融资成本

总体来说绿色债券在融资成本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受到债券发行数量较少等方面的影响,暂时无法用比较规范的曲线或公式进行比较,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债券案例中得到这样的结论。

表7:具有代表性绿色债券发行情况比较

具有代表性绿色债券发行情况比较

五、发行主体

2016年参与发行绿色债券(信用类债券)的29个主体涉及金融业、采矿业、电力能源类、水务类、制造业、交通基础业、商业服务及物品类、综合类8个行业。其中银行业最多,共有11家银行参与到绿色债券的发行,正如前文所说商业银行往往有着更高的意愿履行社会责任。

表8:发行主体行业分析

发行主体行业分析

2016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共有17家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而民营企业虽有参与,但无论是参与企业个数或是发行的绿色债券只数、规模都相对较小,所以2017年应更多鼓励能够活跃市场氛围的绿色民营企业参与到绿色债券的发行市场中。

表9:发行主体企业性质分类

 

发行主体企业性质分类

 

六、总结

这一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总体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趋势:

(1)发展速度快

自2007年由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第一只绿色债券以来,世界绿色债券的发展已经经历了9年的历程,根据气候债券组织CBI(Climate Bond Intiative)的统计2016年世界绿色债券的发行总量为810亿美元,显然中国在发展绿色债券的第一年其发行量就已占据世界总发行量的四分之一,单个国家的发行量位列世界第一,这也凸显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的决心

(2)单只发行规模巨大

目前国际范围内单只融资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是由中国银行发行的3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在国内市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发行过规模达到200亿人民币(约合28.94亿美元)的贴标绿色金融债。

(3)债券品种丰富

2016年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丰富,已覆盖了大多数的信用债品种,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同时产品创新力度强,如由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16武汉地铁GN002,首次尝试"绿色+债贷基组合"的方式进行融资;由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的G16北Y1使用了可续期的方式进行融资。

(4)发行主体覆盖面广

2016年参与发行绿色债券的29个主体涉及金融业、采矿业、电力能源类、水务类、制造业、交通基础业、商业服务及物品类、综合类8个行业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