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国际案例 > 从关注到合作 国际组织为中国绿色金融出谋划策

从关注到合作 国际组织为中国绿色金融出谋划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12月15日09:16分类:国际案例

核心提示:在主席国中国的倡议下,今年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把绿色金融带到了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举世瞩目。

新华社记者 姜楠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第四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2016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绿色金融浪潮中的投资者角色”。与会嘉宾就建立中国绿色投资者网络、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保险资产投资绿色金融以及金融机构绿色投资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在主席国中国的倡议下,今年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把绿色金融带到了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举世瞩目。借着出席年会之机,全球可持续标准联盟(ISEAL Alliance)影响力总监Kristin Komives和中国水风险组织(China Water Risk)总监Debra Tan接受了记者专访。

外国专家采访1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的机构,以及该机构与SDG(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联系?

Kristin Komives:ISEAL Alliance主要致力于让标准发挥积极作用,运用好标准这个工具。我们设定的“可持续标准”涉及到SDG很多内容。我本人的工作是负责测评“标准”带来的实际影响。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是通过各项指标测评“可持续标准”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包括SDG在内的一系列目标。我们是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经费主要来自会员费、政府赞助、基金会投入。

问:您所在机构开展的工作与中国有什么联系?

Kristin Komives:我们工作的目标是提高中国对“可持续标准”的认识,希望将我们的“经验技能”和“标准系统”应用到中国,为诸多行业做指导准则。我们本周在中国为国有林业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海外投资提供了培训。我们在设置标准、衡量效果(measure impact)、检测合规和达标方面有专长,希望能在这些方面帮助中国。除了林业企业,我们还与其他行业协会比如矿业等进行合作。

问:如何看待中国水污染现状?未来5年内能做出什么改变?您所在的机构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在与哪些机构合作?水治理的前景和潜力如何?

Debra Tan:严重的水污染对环境和商业影响非常大。水环境污染威胁到健康、经济增长、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我们和四家金融机构合作编写报告,主题是关于水污染如何影响投资。比如,我们和HSBC(汇丰银行)合作,和CLSA(中信里昂证券)合作,主要是从能源的角度看水资源,为他们撰写报告。探讨诸如中国的水资源是否足以支撑中国的城市扩张、水资源能否保障粮食安全等很多问题。

同时,全球很多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大量使用中国的原材料,生产这些材料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在最新一份关于稀土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使用的稀土85%产自中国,这无疑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标准的制定是有长期意义的。我们可以借鉴FSC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理事会)和RSPO(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棕榈油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的做法,为这些能源资源行业制定规范和指导。对电力公司也可制定类似标准,以便保护水资源。为一些关键行业制定标准,对中国及亚洲都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我们也与中国的很多机构展开合作,为环保部门撰写报告提供参考。但目前仅限于对治理长江的一些政策建议。而江海湖是同一个水系统,我们需要一个更全面的治理系统。中国有望成为环境保护的领头军,中国在环保方面的举措和成绩是值得赞扬的。

问:所以你们扮演的是政策顾问的角色,结合数据、模型、调查结果和报告,提供非常有技术性的政策指导,帮助政府和机构决策。

Debra Tan: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做政策顾问。起初从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入手,由于结合了环境和经济的分析,逐渐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后来才开始合作。我们很清楚自己只是规模很小的一家组织,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撬动更多的力量,提高其他主体的参与度。

问:政府是很重视GDP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往往存在利益冲突。您所在的机构有没有相关研究,把治理环境和创造商业机遇结合起来,让污水变金山?

Debra Tan:煤矿产业污水回收利用率的目标是75%-95%,具体目标取决于矿产的地理位置。但目前中国最好的煤矿也只能达到60%,离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对于煤矿投资者而言,风险、可循环性、科技、经济都是息息相关的。想知道机遇在哪,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比如说,中国服装业每年浪费2400万吨材料,合计6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谁能把这些材料利用起来,就能挣到600亿元人民币。一些品牌和企业想做出改变,但改变还是太小。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规范和政策的指导。现在主要困难不在科技,科技是可行的,只是企业不愿意采用新的科技,因为成本太大。所以只有大家都去做,成本才会降低。政策在这里就很关键。

问:作为一家设置标准的机构,能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做什么?

Kristin Komives:我们希望可持续发展模式能普遍为企业所采用。我们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服务。很多大企业已经在用“标准系统”来监控供应链,评估风险。但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物力财力,不知道如何测评风险,不知道什么是最佳实践,“可持续标准”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参考。其次,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指导原则对于企业很重要,我们致力于加强和中国企业的沟通,帮助他们做强。

另外,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对方国家的行业标准,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加之各国各地对经济业绩的标准不同,中国国内的管制标准就不足以管控风险,不足以满足当地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国际标准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监管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方出席了第四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商道融绿、中国金融信息网、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组织(UN SSE)、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为本次年会联合主办方。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