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治污先行、水岸同治、全民参与 浙江治水成效显著

治污先行、水岸同治、全民参与 浙江治水成效显著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12月04日21:47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目前,一幅当代治水图正在浙江波澜壮阔地进行。记者走访浙江多地,群众普遍反映,如今村前屋后明显干净了、水质变清了、鱼虾也多起来了,苍蝇蚊子比往年少了。

新华社记者谢云挺

杭州(CNFIN.COM / XINHUA08.COM)--浙江借中央力推建设美丽中国之势、借群众对治水的关切之势、借资源环境客观制约之势,自2014年初起在全省全面展开治水行动以来,如今已收到显著效果。

治污先行,全省一盘棋

2014年初,浙江从百姓感观最直接的治污水为突破口,协同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

浙江省治水办公室最新信息显示,目前全省不仅基本清除了“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得到大幅改观,而且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已经由2014年的25个削减至7个。到2017年底,浙江省将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提前3年完成国家“水十条”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任务。

浙江省环保厅负责人说,浙江从整治和疏浚黑河、臭河、垃圾河打响治水开头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响应。但是,由于水是流动的,其无地界性特点要求全省一盘棋,讲统筹、讲协作、讲责任。

记者采访了解到,浙江为了全面持续和有效推进治水,建立起符合治水规律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合力,强化落实。主要做法是,在省、市、县三级都抽调人员建立了治水办,实行实体运作,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形成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的组织推进体系。

各级治水办是各级治水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治水路线图、时间表,承担相应的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监督考核、宣传引导等具体工作。既有抓手,又成合力,使得全省治水快速扎实推进。

水岸同治,上下游同治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互为表里。污染的病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如果没有解决岸上的病根,治标的河流还会反复。浙江实行水岸同治和上下游同治,抓住了重要关键环节。

有“三江之源”之称的丽水市庆元县五大堡乡曾经户户养猪,“雨天污水横流、晴天臭气熏天”。县乡政府在治水实践中推行非接触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实现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降成本的“三无一降”生态养殖。这种做法在全市推广后,不仅明显减少当地农村面源污染,而且为下游的政府治理水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治水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上下游协同共治。比如,下游污染源整治好了,上游还在排,导致整条河流的水质都无法达标,责任该由谁负?上游政府要把“一江清水送下游”,必然会减少发展机会,该不该补偿?浙江在治水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治理联席制度,并且摸索实施跨县市治水补偿机制,有效推动了上下游同治。

一条菇溪河,流经温州和丽水两地,下游的温州市永嘉县曾投入4.38亿元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改造,但对污染源上游的丽水市青田县一筹莫展,治水由此陷入僵局。2015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的指导意见》,两地不仅在治水上协同,还因治水联手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上下游一盘棋”治水的格局,更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一家亲”。

全民参与,建立系列体制机制

近三年来,浙江基层创造了许多治水新经验,成为全省共享成果。比如“河长制”,最早来自于钱塘江下游嘉兴海宁市的探索。当地盐官镇将辖区内146公里河道划分为100段,由镇的机关干部和各村干部担当“河长”,让“河长”对包干河道的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改善负领导责任。

这一创新不仅在嘉兴市推广,而且上升为全省治水的重要机制,并制定出台全省落实“河长制”的具体意见,确保各级河长“管、治、保”职责到位。目前,浙江已形成由党政负责人牵头领衔、多部门联合作战、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除6名省级河长外,现有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万名乡镇级河长以及数万名村级河长。

同时,着力推进治水目标指标体系、标准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组织领导体系、监督体系、市场机制体系、全民参与机制体系等构建。这些制度创新有效破解治水瓶颈制约,不仅推动浙江治水再上新台阶,也给治水后来者提供有益参考。比如,面对庞大的治水资金需求问题,浙江金融机构与省财政厅对接,探索采用股权基金模式提供融资,支持“五水共治”项目建设收到好的效果。

目前,一幅当代治水图正在浙江波澜壮阔地进行。记者走访浙江多地,群众普遍反映,如今村前屋后明显干净了、水质变清了、鱼虾也多起来了,苍蝇蚊子比往年少了。

“我们再也不能在垃圾堆上数钱,再也不能因环境污染倒在病房里花钱。”一些基层干部说,浙江治水使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深入人心。浙江治水治出了改善环境的新成效、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百姓点赞的好口碑。(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