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绿色债券 > 绿色债券将助推中国债市国际化

绿色债券将助推中国债市国际化

《金融世界》杂志2016年09月01日14:41分类:绿色债券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世界影响力,并加快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成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本刊记者  李滨彬/文

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变化,“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G20峰会前的数次财长和央行行长等前期磋商会议上,绿色金融和气候变化资金也作为一个新的议题重点讨论。前不久,由中方主导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原则通过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绿色债券即所筹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债券。受传统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影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十大目标任务中,首次加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落实阶段,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加大绿色产业投入力度,已成为各方共识。

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将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经济发展,助力国家经济的绿色转型。随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世界影响力,并加快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成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世界绿色债券发行创新高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开启了绿色债券的发展之路。第一创业证券首席分析师李怀军介绍,截至2016年上半年,世界绿色债券发行总量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2016年上半年,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372亿美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89%。穆迪最新研究报告称,2016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有望突破500亿美元,并创绿色债券问世以来发行量新高。

按照经过绿色评级的狭义口径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已累计发行23支绿色债券,总金额达719亿元。其中,2016年中国已发行的绿色债券有12支,总计575亿元(约85亿美元),约占全球2016年总发行量的23%,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2015年底,央行与发展改革委相继出台绿色债券发行指导意见,推出绿色金融债与绿色企业债,并进一步明确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正式启动国内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上半年,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启动绿色公司债试点,对绿色公司债进行统一标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就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研究出台相关指引,并广泛征求市场意见。在相关规则不断完善以及配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根据中诚信国际统计,中国绿色债券且自7月以来发行速度显著加快。仅7月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便达到441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就目前国内绿色债券发行情况看,债券种类仍以金融债为主,金融债发行规模达到950亿元,占比超过90%,且发行主体由大型股份制银行向城商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拓展,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发行市场仍集中于银行间市场,发行方式以公募为主。从债券期限看,超过90%的绿色债券集中于3年与5年。从评级角度看,AAA级债券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超过80%,整体风险水平较低。

以绿色债券为突破口引导绿色金融体系发展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旨在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优化资金与资源配置以引导绿色产业发展,具体涵盖机构建设、政策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绿色债券作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中的一项内容,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怀军介绍,从今年年初至7月中旬,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虽然已经达到750亿元人民币,但根据央行近期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和新增信贷的比例大约是1:5左右,显然绿色债券在未来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中诚信分析认为,一方面,绿色债券是一种相对成本较低、流动性较好而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企业以及绿色项目的融资可获得性,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并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民间资本提供参与绿色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绿色债券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为绿色金融债,通过较低的融资成本为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和投资提供资金来源,并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总体来看,当前绿色金融体系仍处在探索建设初期。绿色债券市场的率先启动及快速发展,为绿色金融体系中其他板块(如绿色银行、绿色保险、绿色IPO等)的后续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及引导作用,并为未来如何在引进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重要借鉴。

绿色债券将成为全球投资新亮点 平衡全球资本流动

随着人民币即将加入SDR和“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与此同时,也为企业绿色项目的跨境融资提供便利。

2016年7月,中国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了30亿美元绿色债券,成为亚洲最大一笔美元计价绿色债券。7月5日发行当天,该绿色债券的整体认购比例达3倍以上,其中欧洲投资者订单占比达76%。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介绍,中国银行在卢森堡和纽约同时发行绿色债券,包括20多亿美元,还包括欧元、人民币,覆盖三种货币,筹资接近200亿元人民币,提供多种货币多种市场,用于“一带一路”的绿色项目。中国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很重视绿色发展,很早就开始研究绿色债券。绿色概念的金融产品使中国银行在国际上实现新的领域的突破,向世界传递新的绿色理念,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于7月在中国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这成为国际多边机构首次在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预计未来,在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境外主体在中国国内发行绿色债券的规模、类别都将持续拓展。

宗良指出,在全球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背景下,绿色债券将成为全球的投资亮点,引导全球资金流动平衡,改变因美元加息的非正常预期资金过多流向美国的趋势,让全球的资金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与此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为融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市场。绿色债券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又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稳定。

宗良进一步指出,中国债市分割,流动性不高,标准化程度不高,而探索制定绿色债券发展的标准化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模式,有助于推广到整个债券市场。宗良建议,发展绿色债券,应先从绿色统一规范标准化的国际化开始。按照一套国际通行的规则,使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成为统一规范标准化的市场。这样既能让本市场做好,又能为推动债市统一发挥重要的标准化引领作用。

绿色债券迎来重要机遇期 初期发展仍面临多种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绿色债券作为引导社会资金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对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虽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并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掣肘,甚至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重大民生问题。李怀军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经达到4.5万亿元,而其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前景更加引人注目。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测算,“十三五”期间按照落实现有已经制订的环境规划、计划和标准的“低方案”,中国在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资源节约等五大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约为14.6万亿元。

而根据央行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国绿色经济每年需投入约为GDP的3%,年均在两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15%,社会资本比重将占到85-90%。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必然需要金融体系的参与,预计“十三五”期间通过绿色金融融资的规模将达到8.5万亿-9万亿元。因此,中国未来绿色债券市场的潜力巨大,有望成为较为成熟的绿色投资者和绿色金融市场。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在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诚信指出,一方面,当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仍处于多头监管格局,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尚不统一,对绿色债券相关管理细则也不尽相同,不利于绿色债券市场的统一、规范及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刚刚起步,作为创新型金融工具,相关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尚不规范等。未来仍需探索更加科学、规范的配套管理机制,以确保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李怀军认为,从制度上看,虽然目前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上交所和深交所均针对绿色债券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在财税支持、增信担保和简化审核流程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但目前的许多政策还都停留在“鼓励”层面。如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投资补助、担保补助、债券贴息、基金注入等方式支持,鼓励设立绿色债券担保基金、鼓励使用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质押担保。如此等等措施短期内无法落实,对推广绿色债券的作用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从现有绿色债券的品种情况看,仍然是绿色项目与传统债券品种的嫁接,分为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公司债。其中绿色金融债占大头,绿色企业债和公司债只占很小部分,且不少项目涉及风电、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回收期长达10年以上,项目收益率偏低。有些光伏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高达6%-8%,远高于银行贷款,加上在评估认证、材料审核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普遍债券,且评估认证费用需企业自行负担,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绿色债券的发行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在动员和推广绿色债券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对争当“第一单”的虚名更感兴趣,而不是绿色债券本身。

市场人士也建议,绿色债券投资应保证资金真正运用到绿色项目上,保证有前景,按照规则运作。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