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国内案例 >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青海方案”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青海方案”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8月23日18:47分类:国内案例

核心提示:今后青海要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绿色贷款贴息、绿色评级等手段,大力推行绿色信贷;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绿色项目实施;推动设立绿色产业基金,鼓励市(州)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地方绿色债券担保基金;大力推动绿色保险发展,扩大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覆盖面。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青海方案”

—写在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之际

青海省金融办魏晴天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青海省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上责任特殊、使命重大。8月17日,青海省召开全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启动暨推进工作会,标志着作为全国唯一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试点省份,青海省委、省政府将以“三个扎扎实实”为着力点,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战略抓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青海方案”。

通过实现“双基联动”全覆盖,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领域,而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钥匙。青海省是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71%,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少数民族聚集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青海省首创“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就是指依托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行政资源优势与基层银行机构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搭建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基础信贷服务的新平台。至今年6月末,全省开展“双基联动”贷款业务的基层行(社)达到了236个,贷款余额达到26.35亿元,惠及34万农牧民。青海省 “双基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其实质是贯彻党中央关于“新阶段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指示要求,抓住金融这个牵引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通过强化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带领民族地区群众奔小康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双基联动”模式得到了汪洋副总理和中组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的高度评价。青海省将在系统总结“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经验基础上,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结合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双基联动”金融服务内涵,在加快推进“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全省全覆盖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下沉网点和服务,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实现金融服务载体在民族地区乡镇、村的全覆盖;要以信用青海建设为抓手,推进民族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到2018年农牧民信用建档率达到70%以上;要加大农牧区金融基础知识宣传普及,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实现我省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模式的多元化;要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实现金融服务便利化和现代化。

通过深化金融精准扶贫机制,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青海省人口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地跨中国六盘山和四省藏区两个集中连片特贫地区,有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5个,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而且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东部浅脑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生态脆弱,气候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畅,是中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青海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就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结合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拓展发挥金融的社会功能。青海省积极培育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精准对接产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完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推出扶贫开发主办银行制度,创新扶贫开发贷款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体系。截止6月末,金融机构已在全省2552个村开展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信用评定工作。金融机构已发放各类精准扶贫贷款29.9亿元,比年初增加18.7亿元,增长167%。保险业在全省县域地区共设立分支机构185家,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一次性全省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的省份,大病保险参保人群已覆盖全省城乡居民人数的98.11%。针对要到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青海省将全面实施“530信用贷款工程”,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5万以下、3年以内的信用贷款;完善扶贫开发主办银行制度,健全信贷风险补偿和环节措施,鼓励扶贫开发主办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落实“六个一”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机制,探索“金惠工程导入+信用体系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金融政策定向支持”的扶贫融资模式,切实让致富带头人、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获得融资支持,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要稳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宽农牧区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根据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全省仅有10%的国土面积为可开发面积,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为把青海打造成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青海绿色金融立足于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动全省经济绿色转型和绿色动能转换。我国西部地区首单生态补偿碳交易项目-三江源、青海湖牧区分户式太阳能碳权开发落地青海。截止2016年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信贷余额1838.97亿元,占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重33.45%,较年初增加250亿元。今后青海要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绿色贷款贴息、绿色评级等手段,大力推行绿色信贷;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绿色项目实施;推动设立绿色产业基金,鼓励市(州)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地方绿色债券担保基金;大力推动绿色保险发展,扩大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覆盖面。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推动绿色信用体系建设。青海将努力实现绿色债券发行零的突破;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融资试点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绿色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扩大绿色融资规模,努力创建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