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周月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周月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7月16日01:10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提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六点建议:加大财政贴息力度来支持发展绿色贷款;推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基金,根本性地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到绿色市场;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发展绿色指数来引领绿色投资的理念;推动银行业使用压力测试的方式来量化风险。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7月15日,由海口市政府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的“2016海上丝绸之路金融高峰论坛暨海南省金融博览展”在海口开幕。在“城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分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表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在逐步建立,各种类型绿色融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对于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六点建议:加大财政贴息力度来支持发展绿色贷款;推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基金,根本性地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到绿色市场;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发展绿色指数来引领绿色投资的理念;推动银行业使用压力测试的方式来量化风险。

周月秋2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发表主旨演讲。王吉如 摄

以下是演讲实录:

我们这场平行论坛的主题非常鲜明,即城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绿色金融已经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首先在今年年初的B20(Business 20)启动仪式上把绿色金融作为今年的议题提出来,接下来3月份伦敦的G20绿色金融会议、4月份的华盛顿会议上、5月份巴黎的OECD会议上,20国集团的专家们围绕绿色金融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

刚才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频道主编陈周阳也讲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也对于节能减排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承诺。金融界相应的一些关于绿色的办法、制度在逐步落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面都在跟进。

金融对于生态的作用在逐步加强。今天借此机会,代表绿金委,把我们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下一阶段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政策,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相对粗放的发展之路。这个模式带来的结果是资源消耗非常大,环境被牺牲掉。中国的经济的确由贫穷走向了富裕,但是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跟过去比较起来越来越突出,代价非常高昂。

   (一)环境问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生命,它反过来又会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在空气质量方面,雾霾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按照国家二级标准来讲,386个城市里边能够达到标准的只有20%;除了雾霾以外,大概有82%的人的饮用水是污染超标的。我们的耕地污染超标率接近20%。国内有些部门在测算,中国经济近年来的环境污染的成本大概占到GDP的3%左右。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结果就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成本占GDP的比重是2.1%,水、土壤占1.1%。这表明中国的经济不能再走过去的路子,中国特别需要从资源消耗型的经济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因为只有推动了经济向绿色转型,资源的环境约束才能够解除掉,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

(二)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改变资源配置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要实现实质性地改善环境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紧紧依靠末端的治理是不够的,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资源配置的机制。如果在资源配置的机制里边得到了改善,那么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也就能够变得更加优化、更加清洁、更加绿色。在资源配置里面,我们从经济学上面讲,在资源配置里边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肯定是资金,所以资金的配置、资金配置的激励机制如果能够得到改善,那么就有可能实现资金从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企业生产中退出来,变得更加绿色、环保,土地、劳动力、区域结构才有可能得到优化。所以国家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它确确实实需要资金,以及以资金为代表的金融实现绿色化。那么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够去产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实现环境友好和节约的目的。

但是我们生态建设欠账已经非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广泛地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资金加入到这个体系里边来的话,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绿色金融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的也是通过现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渠道,把更多的、更广泛的社会资金动员到绿色和绿色发展的途径上面来。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比如说贷款、私募、投资、发行股票、债券、保险等等这样一些方式,改进金融和金融服务,把社会的资金更多地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等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此外,绿色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金融服务,或者是叫“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金融的绿色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应该发挥作用,比如说通过设定融资的标准来发挥相应的作用,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绿色融资标准以及信贷政策压降退出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的行业,加大对符合绿色标准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就是投融资顾问,当然,这个过程中是要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因为金融机构总体来讲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管理信息、客户信息、政府信息、市场信息等等,利用这种信息本身的优势,以及多年以来积累起来的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技术,实际上它会使得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基础条件应该更加充实。同时这显然也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情况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绿色金融或者叫绿色发展从开始的呼吁、呼声到实施,从理念到措施的落实,这个速度一直是不断加快的。绿色金融也从我们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到逐步地一项一项政策的出台、一项一项产品的推出、一项一项创新的推出等等,可以看出来,中国绿色金融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当然,首先肯定还得关注一个大背景——绿色金融的国家战略。重视环境,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重视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把绿色、低碳的增长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十八大非常明确地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里,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一)绿色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三中全会提出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生态文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这之后国家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等等一系列的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纲领性文件。

去年3月份,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把绿色化和原来的“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提,形成了“新五化”。9月份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总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改革的纲领性的文件,这里面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等一系列重要的内容,提出了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10月份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也第一次被写到“十三五”规划里。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是接下来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国策。

围绕这个国家的战略部署,围绕国家的战略本身,法律法规体系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推动绿色的发展。比如说环保法正式立法,这是从去年的1月1号起开始实行,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列为立法的目的,提出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的理念和优先保护的基本原则。其次,环保标准在不断提高,2013年以来,全面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最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已经出台了。第三,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14年底环保部密集地发布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企业信息公开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等相关的管理办法。办法发布以后,各类环境违法违规案件惩处的数量不断上升,执法的力量不断加大。第四,人民银行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来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去年4月22号,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应该说这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成立以来一年多的时间,绿金委各个成员单位积极地推动探索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推广绿色金融的方法和概念,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并且提升我国在这个领域里的话语权。

今年3月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里也明确地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这与绿金委的骨干成员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绿金委和各成员单位在推动我国绿色金融领域里的研究、成果、推广与政策的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成果。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绿金委一共组织了30多场各种形式的研讨和宣传活动,绿金委的成员发表了上百篇关于绿色金融的各类文章。关于绿金委的活动、观点的报道有几百篇。各个骨干成员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演讲也有上百次。绿金委在推动我国宣传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绿金委也支持启动了大概十几个具体的项目,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具体的成果,包括像环境风险的压力测试、绿色金融金融国内案例、上证180碳效率指数,这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三)绿色金融体系在逐步建立,正助力我国的绿色发展。在绿金委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基本上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其中中国银行业,我们说过去在绿色信贷的领域发展是比较早的,包括政策流程监管方面实践进程也是比较快的。非银行的绿色金融已经在起步,中介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也在逐步地出现,但是发展的势头非常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的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实际上这个监管体系的建立比较早,在2007年7月份时银监会就已经开始发布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绿色金融政策的基础性的文件,2012年2月发布绿色信贷指引,这个指引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最近两年银监会又通过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的统计制度、绿色信贷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能效信贷指引等等这样一些信贷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银行加大对绿色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来防范环境、社会风险,来提升绿色信贷的管理水平。

今年年内银监会还会对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银行评级,这可能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绿色金融加快。另外人民银行、发改委在绿色债券、市场化、碳排放机制等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去年年底人民银行、发改委就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的发行指导意见。

最近这些年中国银行业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持续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信贷的规模是逐年上升的,贷款结构也是持续优化的。到去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放的余额是8.08万亿,其中21家主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余额是7万亿。这个数字和去年年初比增长了16.4%,这个当然就比我们的常规贷款增加的速度快很多,占各项贷款的余额已经占到了将近10%。这些信贷所支持的项目大体上折算一下,年节约标准煤是2.2亿吨,水7.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的当量是5.5亿吨,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水平,应该说对于绿色转型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另外各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发展的实践,把绿色信贷融入到它自己的政策体系里,来制定它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这是越来越普遍的。比如说国开行就发布了环保生态规划,比如说我所服务的工商银行就建立了绿色信贷建设的实施纲要,比如说兴业银行就建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等等。

 (四)风险管理的方法越来越丰富。因为环境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提高,国内的银行就越来越重视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比如说像工行、交行等等一些银行,逐步地把环境风险纳入到信贷的准入、贷款的三查、贷后的管理等等过程里,一些银行还实行了贷款的绿色分类,这是第二个。

(五)中国的银行业在环境风险量化的工具上已经处在全球领先的地位。环境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风险,而且是一个实质性的风险。大多数全球的银行都重视这件事情,把环境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系统里,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一些可持续的信贷投资的原则和标准。但是大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环境风险对于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量化评估,这个问题大家一直没有解决,就是缺少这个评测的工具。这样的话,在环境风险管理、市场开拓方面,多多少少还有一定的盲目性。

去年人民银行、绿金委委托工商银行来做了这样一个事情,叫开展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这样一个研究课题,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打通了环境风险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传导的路径,利用了我们工商银行自己的数据来量化评估环境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和资产定价的影响。这样环境原本对银行来讲是一个外部的因素,对社会也是一个外部化的东西,但是通过这样一个压力测试把它变成了一个内部化的东西,就是全球环境风险量化研究第一次有了一个工具。

我为什么说这个研究成果是全球领先的?今年3月份,伦敦G20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的会议上,我代表这个课题在这个会上做了一个成果发布,发布以后引起了全球金融行业的一个非常强烈的正面的反响,大家基本上认可这样一个说法:这个成果不仅仅是中国的商业银行首次开展环境风险量化和传导机制的研究,对于全球的商业银行来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六)各种类型绿色融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绿色信贷作为我们主要的绿色融资方式是不够的,其他的融资方式是要跟上的。现在虽然规模还不大,流动性好像也还不太高,规章制度也还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但是现在基本上可以形成一个判断:未来发挥多渠道绿色融资的空间正在逐步地被打开。

我们的绿色债券一季度就是全球一半左右的水平,碳金融、绿色产业基金等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三、绿色金融未来的方向和政策展望

实际上如果真的要把我们的绿色金融体系打造得非常完善的话,我们认为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当然,去年9月份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里边已经提出很多的东西,我想结合这个方案探讨我们后面的一些发展问题。

 (一)加大财政贴息的力度来支持发展绿色贷款。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的力度,在财政支出上也陆续出台了几十项政策,大部分都是直接补贴类型的政策。这些补贴对于绿色信贷的发展来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力度相对有限。我们判断它力度有限,是说它撬动民间资金的力度还有限,所以现在主要还是在于银行。如果要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机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财政贴息手段在节能环保类财政支出中的应用,扩大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

第二,适当提高贴息率。建议针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可以按照实际的利率为限,必要的时候可以全额地贴息。

第三,贴息的期限上可以做一些完善。目前我们中央财政贴息政策的期限总体上是不超过三年,有的更短,这对于贴息政策的运用是有限制作用的。建议根据绿色贷款实际运用的情况,取消这个三年期的限制,把期限延长一些。

第四,借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经验,做一个试点,比如由财政部委托商业银行,我们甚至成立一个绿色银行来管理绿色贷款贴息制度。

(二)推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来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比较适合大众型的中长期的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类似于地铁、轻轨、废水处理、新能源等等方面比较适合一些,因为它有两个特征:第一,资金量比较大;第二,回报率不一定很高,但是现金流相对稳定。未来可能会在地方的这些项目里边有30%左右是这样一个比例。

企业要发行绿色债券,现在的体制下它还要承担比较高的一些成本。总体上受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时,它的用途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就是你不能拿募集绿色债券的资金渠投一般性的项目。另外在发行的过程里,对于绿色还需要有认证费,还要单独来支付,这样的话就变成了一个双重的成本,所以它的成本就比较难控制。所以能不能考虑降低绿色债券发行的成本,来提高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能力,我们的建议就是监管机构比如说向绿色债券的发行人、投资人以及投向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补贴政策,比如对投资购买绿色债券取得的收入是不是能免所得税,比如说由政府向政策的发行人发放一些政策补贴等等。另外是不是可以考虑设立一些担保基金,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担保等等。

 (三)发展绿色产业基金,根本性地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到绿色市场。绿色金融发展单纯地依靠绿色信贷的局面是要改的,因为很多绿色的项目,尤其是一些新的绿色项目,它可能不一定是债券问题,它可能需要股权融资。因为只有充足的资本金,才可以去做相应的债权、债务融资。很多绿色项目投资的风险可能还是有一些的,政策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民间资金在进入这些项目里面来讲,现在看起来意愿好像还不是太高。

我们假定一下,如果说有政府背景的基金参与到这些投资的项目里边来,是不是有可能会去降低民间资金对于这些类型的项目的一些风险上的厌恶,带动这些民间资金进入到绿色的市场里来?政府如果通过组建绿色的产业基金、地区性的绿色基金或者行业性的绿色基金等等来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有可能的。

(四)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信息的披露,其实除了它可以直接为投资者提供单个企业环境表现的信息,还可以为资本市场开发绿色的股票指数以及相关的产品、绿色债券的指数以及相关的产品、绿色债券的评级、第三方绿色债券的认证等等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我们目前企业的环境信息的披露是不充分的,已经披露的那些信息其实很大程度上定性的描述比较多,定量的数据用得比较少。这样一来对于相关各个方面去判断企业的环境的表现、绿色相关产品的研发来讲,还并不是很方便,条件还不是很充分。

所以未来是不是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推动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比如说通过立法,修改证券法,强制性地要求上市公司发债的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比如说交易所和负责审批注册债券的有关机构部门通过一些具体的规定,来明确披露的内容、要求、模板,对于一些关键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主要污染排放指标,要定量、定期地披露。比如说支持培育提供环境信息分析的中介机构来强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评价、监督、引导。比如说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执法,对于违反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我们认为交易所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从公开谴责到限期改正到罚款以至退市等等方式来进行处罚。这是第四个。

(五)发展绿色指数来引领绿色投资的理念。绿色指数是评价企业的绿色表现,反映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衡量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绿色指数也可以成为投资的标的,把资金引导到绿色产业上来。

我国在建立推广绿色可持续的指数与投资方面,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一个基本的标志就是在我国的ETF这样的产品里,大概我们只有1%左右是绿色的,西方国家大体上是什么水平,比如以欧洲为例,委员的ETF产品里边,绿色的部分大概占到2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和全球的发达市场在资本市场ETF(指数型产品的交易)方面,绿色还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反过来讲,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能不能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加快我国绿色指数的开发和应用:

第一,国际经验已经比较成熟了,来推进绿色指数的研发。欧美市场绿色投资发展应该比较早一些,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成体系的评价和指数的编制方法,国内的机构其实可以借鉴这些成熟的经验来研究、发布更多的绿色可持续的股票指数来用于市场开发相关的投资产品。当然,中证指数公司其实已经在开始做相应的工作。

第二,机构投资者要加强绿色指数的投资的应用,我国目前大型的机构投资者,比如社保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它们在投资的过程里对指数应用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它们的应用更多的是类似于沪深300、180等等这样的指数来作为它们的业绩基准、投资标的。这样确实是没问题,因为我们的主流指数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们认为大型的机构投资者还要更多地应用绿色指数,他们对市场的培育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资金的流入量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要鼓励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来开发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多样化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投资产品。比如说在基金管理的形式上,传统的公募基金可以逐步加大绿色投资,其实还有大量的资产管理类型的产品在不同的绿色产品上发挥作用。

(六)推动银行业使用压力测试的方式来量化风险。银行开展压力测试,未来有潜力成为推动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全球量价机构在做,一个是英格兰银行,一个是中国工商银行,我们两个做的是不一样的,英格兰银行做的是保险方面,工商银行做的是银行方面。这两个机构所做的尝试目前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环保政策出台,企业所面对的环保的压力、环境风险的压力,会越来越多地转化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利润会下降,不良资产会增加,对于银行来讲也就必然面临这些企业现金流压力、不良压力的环境。所以如果通过压力测试把这些环境高风险的行业未来的不良贷款能够估算或者统计出来,就可以得出环境风险和未来信用风险之间的一个标准化的严格的量化关系,那么银行就可以重新去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银行会减少对污染行业的贷款,同时加大对绿色行业资金的投入等等。

绿色金融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未来发展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明确了绿色金融可以推动绿色发展,可以有助于解决环境社会问题,它是其中的一个工具。而且从银行来讲,或者从金融机构来讲,它也是自己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只要我们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无论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路径和方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也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包括社会各界要一起来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才会说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会成为现实,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