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6月05日09:08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未来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瓶颈,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姜楠 陈周阳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2015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明显加快,在多领域实现创新与突破,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未来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瓶颈,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新常态”引领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掘金绿色金融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这为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带来重大机遇和发展机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以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为例,该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伊始,就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业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从2006年首笔能效融资项目落地,十年来,该行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6000多家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累计提供绿色金融融资超过8000亿元,融资余额达到3942亿元,占该行企业金融融资余额比例接近15%,近几年年均增速高达30%。

在重点支持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该行2015年末绿色融资余额达1146亿元,其中向“五水共治”以及太湖治理等项目提供绿色金融融资共计492亿元;在环境基础设施、节能环保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等领域为广大节能环保企业提供绿色融资余额226亿元。

绿色债券发行全球领先 未来发展压力仍存

2015年被称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元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绿色金融债公告》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发布绿色债券相关政策和指引。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青岛银行等商业银行在境内外市场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2016年一季度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量约500亿元,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近一半。

不过,由于目前相关政策引导较为零散,同时绿色节能环保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前期投入大,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仍面临一些压力。

针对加快绿色债券发展,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从政策层面提出若干建议:一是加大政策对绿色债券发行人的激励和优惠措施。例如放松银行计提拨备等监管指标,给予发行人绿色收入税收优惠等,鼓励发行人大力发行绿色金融债。二是增强绿色金融债投资动力。例如投资绿色金融债可以获得税收减免,大力宣传其社会责任影响力,使责任投资者获得精神和实利双收益。三是降低客户使用绿色资金的成本,同时在担保和贴息机制上扶持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

绿色发展成为共识  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看来,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逐步明晰,绿色金融产品日趋丰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地深化。

可以看到,绿色金融理念在国内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未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金融发展始终要服务实体经济。在资金投放过程中,对绿色资金认定以及后续的投向监督就显得更加重要。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看来,关键是要保证绿色资金真正投入到绿色项目中去。

据悉,在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路演过程中,投资人对绿色概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十分关注发行人后期的资金使用效果和信息披露情况。

兴业银行认为,对于绿色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披露,要通过自律和监管来实现,结合自身管理和第三方机构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更为可取,从机构内部要实现自我管理和内部体系建设。而目前我国还未对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资格认定出台政策,因此要积极发展和培育中国本土的认证机构,争取国际绿色金融认证方面的话语权。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