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分析报告 > 绿色金融资产比对与投资价值分析(3)

绿色金融资产比对与投资价值分析(3)

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05月24日08:05分类:分析报告

核心提示: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将呈现与欧美完全不同的体量与潜力。在中国的绿色金融刚刚吐露新芽之刻,耀之勇于探索绿色资产的投资价值,奉上一篇国内外绿色资产的比较研究,以飨读者。

三、中国绿色债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1. 中国绿色债券发展的背景

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9月21日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12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以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使中国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已达上限,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刻不容缓。

传统融资工具的客观缺陷:节能环保项目技术复杂、投资周期长,传统融资工具难以满足其巨大融资需求,绿色债券成为重要的创新融资工具。

2016年3月16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上交所为绿色公司债券试点通知征询了多方意见,融合了GBP等国际认可度较高的绿色债券准则的理念,借鉴了伦交所等绿色债券领域领先机构的经验。绿色公司债券是指依照《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则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公司债券(也可延伸至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其他产品类型),鼓励第三方独立机构的鉴证或者评估。

中国目前绿色债券的发行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多”即绿色债券的发行意愿者众多。从目前中国的一级市场发债中标利率来看,公司债的发行利率正处于一个历史的低位。由此,更多的企业会期望用新发债来代替自己原有的负债,从而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快”是指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速度较快。中国普通公司债的审批时间较长,而目前绿色债券的发行审核时间较快。上交所为绿色公司债券配备了专业化审核团队,设立绿色债券手里和预审核快速通道,提高绿色债券发行审核、上市或挂牌转让的效率。“好”和“省”指发行绿色债不仅能有利于环境的建设并且能得到一定的财政支持。国际上发行的绿色债券因其“绿色”标签,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发债成本较普通债券更低。对于绿色中小企业来说,在资质和规模无法和国有企业相比的时候,以债券发行的方式进行融资更为便利,得到融资的量更大,审批速度也更快,所以绿色债券从供给方来看,存在巨大的市场。

2. 国内外差别

对绿色债大家普遍较为关心的是:1. 绿色的界定与认证,2. 绿色资金的追踪。从这两点,国内外对于绿色债券的认知和理解有较大不同。

国外是投资者引导型债券,以责任投资为出发点而产生的绿色金融,而国内则偏重政策引导,注重“贴标签”。国外市场的券商和发行人都根据投资者的兴趣决定所发行债券的类别和利率。以令投资者满意为出发点,以绿色债券条款(Green Bond Principle ,GBP)为中心的原则之上,自发性的出台自律性文件。中国是政策引导型,自上而下的引导社会进行环保责任性投资,因此规定会更细致严格。

目前,中国针对绿色债券出台过4个公告或指引(人民银行,发改委,上交所,银行间),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些条款限定了绿色债的项目经营范围,这是国际上所没有的。此外,“认证”的初衷是帮助规范市场的运作与形成更加透明的体系,而不是绿色债发行的必要条件。国内有些过分强调认证的作用,认为“认证”是“绿色”的保证,实则不然。绿色金融应更注重追踪及监督资金的运作和实际的项目效果,不应过分追逐立项时的“绿色”标签。债券的发行不能纯粹得靠行政保证,要靠投资能力和责任意识。从投资者自发性认知出发而形成的市场体系是一个较为良性的机制。

另外,环境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在国内外也有较大不同。在海外市场中,由于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早加之投资者普遍具有环保意识,任何一家公司对环境破坏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对公司的价格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投资者在评估投资目标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自1998年期,海外的金融市场已经和环保取得了密切的关联度。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当天英国石油公司(BP)的股价暴跌16%,至1996年以来最低点。

事后英国石油公司出售300亿美元资产用以控制漏油、修建减压井、支付索赔等,公司CEO宣布离职。尽管英国石油公司对事件进行了赔付,但是公司品牌价值的下降数年才得以修复。在之后发布的一份营销行业报告中,英国石油已然从世界前100个品牌名单中消失。而相较于中国市场,责任投资的参与者群体较少,环境事件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微乎其微。

海外先行者的经验展现给我们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绿色金融市场。从战略性的角度看,任何一个新产品的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对于任意一个市场来说,前几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更能专享螃蟹的美味。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