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北京市计划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比降至10%以下

北京市计划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比降至10%以下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5月05日20:45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未来五年,首都能源工作将紧紧围绕能源清洁转型这一主线,服务功能疏解和空气质量改善,进一步加大压减燃煤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清洁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比降至10%以下,优质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8%左右。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月5日联合举办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表示,计划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比降至10%以下,优质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8%左右。

王英建表示,“十三五”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更加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城市病”治理进入攻坚阶段,新的形势对首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五年,首都能源工作将紧紧围绕能源清洁转型这一主线,服务功能疏解和空气质量改善,进一步加大压减燃煤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清洁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比降至10%以下,优质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8%左右,主要是要实现“增减有序”和“保障有力”的能源发展格局,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一减”、“一增”和“一保”。

一减,继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我们将重点放在民用散煤和燃煤锅炉这“两大领域”和郊区和城乡结合部这“两大区域”。到2017年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所有村庄实现无煤化,基本完成除新城集中供热中心外所有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到900万吨以内。

聚焦民用散煤治理。按照由内向外、集中连片的改造思路,我们将加快电力设施增容、燃气管网布局和新能源推广利用,由城区逐步向外实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和“以新能源代煤”。在改造方式上,我们倡导利用储能式“煤改电”;对于距离管道天然气较近的村庄实施“煤改气”,条件适宜地区实施“煤改热泵”以及“煤改LNG/CNG”。

聚焦燃煤锅炉清洁改造。燃煤锅炉主要通过“煤改气”替代,在西集等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可通过“煤改热泵”替代,在通州、房山等具备域外热源的地区可通过“域外引热”替代;结合资源禀赋条件,山区可通过“煤改LNG/CNG”、“煤改热泵”实施替代。

一增,全面增强设施保障能力。 我们将完善“多源、多向、多点”设施布局,进一步提升电力、燃气、供热、油品等各品种能源综合保障水平。

建成安全高可靠电网。加快通道建设。建设内蒙古、山西、东北电网到京津唐电网的联络通道,外调电通道从10条增加到13条,预计到2020年,输电能力提升到3500万千瓦左右,外调电比例达到70%。完善本地电网结构。完善500千伏双环网结构,提升负荷中心电网支撑能力,优化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布局,实现9个供电分区可靠联络。实施核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赛区等重点区域配网提升工程。构建网络坚强、结构合理、运行灵活、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电网。

构建天然气安全供应体系。按照“保总量、保高峰、保储备”的思路,加快构建“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气源供应体系。推进外部供气通道建设,建成陕京四线“一干三支”工程,形成10兆帕供气环网。完善市内输配系统。加快西六环中段天然气管线和接收门站建设,形成六环路4兆帕核心输气平台,实施平原地区天然气镇镇通工程。

构建清洁高效城乡供热体系。按照集中供热与分布式供热相结合的供热思路,完善高效清洁的“‘1+4+N’+X”的供热体系,到2020年全市清洁供热面积达到95%以上。优化中心城大网布局,建成东南热电中心燃气供热机组,推进北小营二期等调峰热源和连通线工程,完成老旧小区及管网改造,2020年中心大网供热面积控制在2亿平方米以内。加快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提高郊区清洁供热水平。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立足首都资源禀赋,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有序发展风能和生物质能,到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20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左右。推进规模应用,着力推进一批重点工程,比如千万平米热泵利用工程、阳光校园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工程、百万千瓦风能生物质发电工程等等。打造高端示范,着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赛区、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区、北京新机场等一批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

一保,确保能源运行安全平稳。 运行安全是能源工作重中之重,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能源运行的“精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确保首都能源运行安全平稳。

一是要实现精准调控,我们要积极应对季节性需求高峰等突出矛盾,突出重点时段、重大活动能源保障,确保万无一失。二是要提升信息化水平,我们要加强能源系统大数据体系建设,更好地发展“互联网+能源”的现代化新型能源体系,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创新能源供给保障模式,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完善热电气应急联调联动机制,提高智能化监测预警能力。三是要强化应急调控水平,我们要落实主要能源品种的应急储备,谋划推进市域周边应急储备设施建设,要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应急保障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全面落实国家能源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推动电力、热力、燃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动京津冀能源体系一体化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可靠能源保障。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卢彦表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将GDP指标从过去的“第1位”摆到了现在的位置,体现出“十三五”时期要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样的GDP将是内涵集约发展的GDP、绿色宜居的GDP、增进民生福祉的GDP、提质增效的GDP,是更可持续发展的GDP;新增加了5个绿色宜居指标,都是约束性指标,表明了“十三五”时期要把生态文明的旗帜举得更高,适应广大市民对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新期待;新设了4个民生福祉指标,目的是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更有品质,让全体市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规划《纲要》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在各项重大任务中,着力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把区域协同发展与自身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上,主要是打好空气质量、水环境和垃圾治理的攻坚战。主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抓源头、控过程、看实效。比如水环境治理,我们进行了全过程监控,就是在各区河流入界、出界处划定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实行跨界断面考核,更加公正客观地明确了水污染的属地责任,确保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个更加注重”表现在: 一是更加注重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家园。生态环境是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短板。规划《纲要》把生态文明的旗帜举得更高,努力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实现“三增加、一还清”,建设宜居的生态家园。“三增加”是指:增加森林面积。完成2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绿化任务,实施平原38万亩绿化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

增加绿色休闲空间。新增20处郊野公园,打造一批森林湿地公园,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增加大尺度的湿地。恢复湿地8000公顷,新建湿地3000公顷,全市湿地面积增加5%以上。“一还清”是指重要河湖水系基本还清。完成清河、凉水河、温榆河、通惠河等河流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河湖还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7%。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