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江西安远:一个偏远山区的绿色发展样本调查

江西安远:一个偏远山区的绿色发展样本调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5月04日13:23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安远县地处赣南偏远山区,近年来,当地采取严格的“三禁”“三停”政策,并创新生态执法机制,守护东江源良好生态环境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当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循环农业等产业,力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新华社记者余贤红

南昌(CNFIN.COM /XINHUA08.COM)--全县森林覆盖率84.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4倍,东江源头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国家Ⅰ类水标准,空气质量达到Ⅱ级……

安远县地处赣南偏远山区,近年来,当地采取严格的“三禁”“三停”政策,并创新生态执法机制,守护东江源良好生态环境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当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循环农业等产业,力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禁伐、禁渔、禁采:“禁”出一片青山绿水。

今年52岁的梅林山是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镇符山村村民。山多地少,要养家糊口,只好从山上找门路。往年开春,梅林山夫妻俩有一个多月时间都要往山上跑,砍树锯木,然后种上木耳香菇。

梅林山说,自己从二十来岁就靠着斧头、电锯过活,一年到头挣个两三万元。“砍树辛苦,也容易伤到手脚,烧火做饭更是提心吊胆。”自去年以来,砍了二十多年树的梅林山不再上山了,而是依托三百山旅游发展,在山下与其他4位村民一道种起了葡萄。

梅林山的生活变化与安远县近年来实施的“三禁”政策密切相关。

安远县三百山是珠江水系东江的源头,也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近年来,当地开始实行严格的“三禁”政策:对东江源区范围内的120多万亩天然林、商品林全面禁伐,封山育林;对东江源头河道和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实行禁渔,禁渔区域全面退出水产、畜禽养殖;对矿产资源河道沙石实行禁采,连东江源头潜在价值高达100多亿元的钨、钼、稀土等各类矿产资源也坚决禁止开采。

据不完全统计,因各类资源限制开发,安远县每年减少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这对一个有着5万多贫困人口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来说,可以说是巨大牺牲,但换来了一片绿水青山。

安远县委书记严水石说:“生态环境是安远最大的财富和品牌。作为东江源头,保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就是牺牲短期利益,我们也义无反顾。”

――停批、关停、叫停:“停”出一派生态绿韵。

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一度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生态治理留下沉重包袱。安远县与“三禁”相对应的是“三停”:停批污染项目,关停污染企业,叫停污染行为。

为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安远县逐步建立“绿色招商”“生态准入”制度,禁止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以探代采等违规行为。尤其是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水源地保护区,全面停止审批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实行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对未按规定处置危险废物、排放污杂物的现象,对环保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的企业,一律停产或关闭。

据介绍,去年11月,广东东莞一家矿产投资开发集团公司有意在安远投资硫铁矿开发项目,承诺一期投资8亿元,项目投产后年税收3000万元。但考虑到矿产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安远县最终放弃了该项目。

安远县环保局局长叶禄林介绍说,2015年以来,安远县对27家以前已审批的建设项目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问题项目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开展大规模的专项环保整治行动,集中检查企业85家,处理企业18家,责令停产整改2家,关停9家。

――敢改、真改、实改:“改”出一个生态执法新体制。

生态环境多头执法、“九龙治水”往往造成权责不清、管理缺位,是制约基层生态治理的一大症结。

叶禄林介绍说,以前,对一个生猪养殖场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在非规划区域违规建设生态养殖场,由县农粮局执法大队负责处理;建好后,达到一定污染排放量,构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环保局执法监察大队处理;如果情节严重的,涉及刑事处罚的,还要移交公安部门。

为确保“三禁”“三停”能有效落地,安远县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生态执法体制改革,从林业、水利、环保、国土、矿管、市场监管、农粮、森林公安等相关部门抽调29名执法人员,组建了生态综合执法联合体——安远县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指挥、统一行政、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运行机制,专门负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执法行动。

“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实施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破除过去单一主体分散管理、多头执法的问题,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责任追究的无缝对接。”安远县生态综合执法大队队长郭春天说。

生态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后,不管是哪个环节,何种程度的污染破坏,都由执法大队进行统一行动,集中处理。这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给了破坏环境者有力的打击。郭春天介绍说,自今年4月5日成立以来执法大队已依法处理了19起案例,对保护环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转产、转型、转变:“转”出一条发展新路。

守住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商品林不让砍了、鱼不让捕了、矿也不让采了,山村村民怎么办?扶贫工作怎么搞?发展问题怎么破?

为改变过去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张皮”的现象,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安远县加快“三转”步伐,全面实行低产林转产、资源消耗型企业转型、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转”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70多亩的葡萄园去年试挂果就给梅林山带来40多万元销售收入,今年预计有140多万元销售收入。尝到旅游的甜头后,他笑着说:“现在你让我上山砍树我都不去,希望政府把旅游好好搞起来!”

据了解,2015年安远县旅游综合收入达6.5亿元,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群众达5万多人。

在安远县镇岗乡一处猕猴桃基地,记者看到,三百多亩猕猴桃长势喜人,太阳能诱虫灯、滴灌设备等一应俱全。基地负责人谢传金告诉记者,这里前年还都种着脐橙。

脐橙是赣南数十万老表的生活依靠,然而面对病害影响,不少人只能横下心挥刀砍掉,种植杉木、油茶、猕猴桃等林木果品,目前安远县生态产业面积达23.6万亩。

“改种猕猴桃,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指着猕猴桃树架下簇生的杂草,谢传金说,这些杂草不仅不用施药打理,还能改善土壤质量。“第二年亩产就能上千斤,第三年亩产两三千斤,届时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第四年亩产达四五千斤。”谢传金介绍说,转产不减收,果农也有积极性。

与此同时,安远县还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等相关生态产业。在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恒温食用菌生产车间,一袋袋装满棉籽壳、麦皮等废弃农作物的营养包里长满了白玉菇。培育完白玉菇之后的废弃营养包又会被送去制作农用肥料,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

公司董事长黄巧珍说,“公司每年投入技术研发资金达250多万元,每年利用废弃农作物1万多吨,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如今,公司正筹建申报院士工作站,还加大投资进入了第三期项目建设期。

在安远,像天华现代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全县各乡镇有香菇、灵芝基地36个,全县食用菌生产基本维持在8300万袋左右,产值约1.9亿元,带动近3000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