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绿色项目 > 其他 >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4月30日08:53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伴随《巴黎协定》的签署和落实,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新华社记者 倪元锦 王迪迩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低碳发展”正成为中国制定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考虑。伴随《巴黎协定》的签署和落实,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5年底,近200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奠定法律基础,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争取限定在1.5℃之内,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于本月22日在联合国总部首批签署《巴黎协定》。

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等已分别建立了碳交易市场机制,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在欧洲。业内人士认为,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国际间市场机制将有望发展为双边、多边的碳交易市场,并可能形成全球统一的碳市场。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说,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机制,预计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13年6月,中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蒋兆理估算,中国碳市场全面开启后,排放量将达20-3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仅现货交易,市场规模可达12-300亿元;若考虑期货,市场规模可达400-1200亿元。

中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一脉相承,体现了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的有机结合。

业内观察,碳排放权交易可兼顾企业发展与减排需求,石油、煤炭等领域将面临更多环境成本,传统能源加快转型,并带动新的投资领域,争取更多国内外绿色信贷政策及资本。

据了解,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将作为首批参与2017年启动的中国碳市场的控制排放企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刘强说,“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的7个碳交易市场试点已全部启动,计划在2017年建成全国碳市场;“十三五”期间,将深度推进低碳社区试点,目标是2020年建成1000家低碳试点社区。

碳交易市场的7个试点,也为决策方呈现了诸多待解决的命题。例如,配额分配、政策性风险、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等还需要加强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指出,目前,各个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尚显不足,市场交易者,除了控排企业,还期待更多主体参与,也需要更多活跃的机制和产品。

刘强透露,中国将针对碳市场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碳排放交易法规条款、管理条例。他认为,建立全国碳市场的过程中,法律确权、配额分配、基础数据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企业报告碳排放量并核查后,方能分配相应配额。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全国层面的碳市场建设是个摸索的过程。”刘强说,2017年搭建的并非是完善成熟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的建设也历经多年探索,曾出现过配额过多、碳价太低等问题,中国会从各国碳市场的运行中汲取经验。

李俊峰指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贯强调合作、参与、共赢和包容,在做好自身减排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气候治理和清洁制度建设提供新思路。(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