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金融 > 分析报告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勾勒银行增长新图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勾勒银行增长新图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3月24日14:34分类:分析报告

核心提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之年,这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需求,是银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前提,也是银行自身行稳致远的关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动力、新趋势,商业银行既要立足当下,妥善应对盈利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的“近忧”,也须着眼长远,积极谋划供给侧改革推进、行业升级迭代的“远景”,核心是创新理念、找准定位、转变方式、坚守底线,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4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之年,这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报告指出,绿色金融将加快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顺应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全球危机后,各国都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投资。世界自然基金会测算,我国“十三五”期间在清洁能源等方面投资需求约为14.6万亿元,如果选择更高标准的环境修复方案,资金需求则高达30万亿元,这对银行提供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

附:报告全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勾勒银行增长新图景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之年,这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需求,是银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前提,也是银行自身行稳致远的关键。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经济金融发展的主线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标志着供给侧改革的正式启动,也为下一步宏观调控、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扩大有效供给是核心内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核心是实现以下转变: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第二,创新驱动是根本动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创新实现新技术涌现、新产业壮大、新商业模式增加。结合国家“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重大战略,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有望形成五重结构优化新动力: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为驱动的市场结构优化;以“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为驱动的贸易投资结构优化;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为主要代表的区域结构优化;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要方向的城乡结构优化;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的产业结构优化。这五重力量将共同推动宏观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提升,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6.5%以上年均增速,这为商业银行拓展新业务、新区域、新行业、新市场带来了重要机遇。

第三,“三去一降一补”是重点任务。产能过剩、企业债务负担过大、房地产库存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顽疾。推动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要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关键是做好“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即优化现行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和优化;增加对新经济所需的资本、技术、金融投入,促进新供给增加;对闲置的资产和过剩的产能及时进行关停并转,做好减量。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银行发展新图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为商业银行拓展新业务、新区域、新行业、新市场带来了重要机遇。

消费金融将跨越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顺应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居民消费需求将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发展享受型转变,境外旅游、教育、医疗、娱乐等新型消费热点不断涌现,进而催生对跨境支付、消费信贷、信用卡等金融服务的新需求。2015年,我国信贷余额93.9万亿元,个人消费信贷占比仅28.7%,而这一数据在美国却高达60%以上。未来数年内,我国消费金融有望保持15%-20%的复合增长率。

产业区域金融将深度融合。“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新创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十年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路线图。这要求银行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深度介入产业崛起、产业链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探寻产融结合新模式。一方面,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行业并购重组加快,要求银行加大对并购贷款、投行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要求银行从传统“存贷汇”向基于“一站式、全周期、跨行业、线上线下互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转变,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金融业务将得到加快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的继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区域发展更趋平衡,这为区域内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业务增长带来新机遇。

基建投融资创新将加快。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水利、交通、民生工程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短板,基建投资是未来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短期看有利于稳增长,长期看将助力民生改善、内需扩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根据《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预计2020年将有4亿-5亿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按人均带动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计算,这将带动40万亿-5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与此同时,新型基建项目的融资将从政府融资平台为主转为政府债、PPP等方式,这给银行业贷款、债券、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了新机遇。

金融业国际化程度将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促使中国从商品输出大国向资本、商品、产能、技术等多轮驱动转变,从引资向引智转变。未来,预计传统贸易增长平稳,高技术产品、服务贸易、跨国投资、国际结算、全球资管、汇率等方面,将产生更大的金融服务需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若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从目前的13%提高到30%,未来十年投资可达1.6万亿美元

绿色金融将加快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顺应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全球危机后,各国都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投资。世界自然基金会测算,我国“十三五”期间在清洁能源等方面投资需求约为14.6万亿元,如果选择更高标准的环境修复方案,资金需求则高达30万亿元,这对银行提供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较“十二五”期间更加复杂。一是经济下行带来不良趋势性“双升”;二是金融创新加快、对外开放提速,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地区传播更加频繁和迅速;三是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业态不断涌现,对监管政策提出了新挑战;四是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增大,加剧全球金融体系不稳定性,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五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会在短期内加大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

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举措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动力、新趋势,商业银行既要立足当下,妥善应对盈利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的“近忧”,也须着眼长远,积极谋划顺应供给侧改革推进、行业升级迭代的“远景”,核心是创新理念、找准定位、转变方式、坚守底线,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推进要求,创新银行发展理念。要抓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加大对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及创新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引领未来产业增长新格局。

二是顺应“融资脱媒、支付脱媒、信贷脱媒、资产管理脱媒”大趋势,走出粗放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的竞争老路,结合自己的核心优势,谋求差异化定位和专业化发展。

三是要顺应金融资产总量扩张放缓、资本约束趋紧的大趋势,构建轻资产、轻资本、轻便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个性、低资本消耗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四是坚守底线,以创新性思维化解风险。考虑到“十三五”期间金融体系脆弱性将上升,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从过去的拼资产质量扩张能力转变为拼风险管理能力。不良贷款上升得越慢、不良资产处置能力越强、资产周转速度趋快的银行更容易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责任编辑:姜楠]